有关春联的文章

有关春联的文章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大家都看到过春联吧,贴春联,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那么你有了解过春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春联的文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我的老家相对比较大一些,屋子也多,所以需要的对联数额也大。左数右数的看了好多次,需要八副对子、八副门芯、特大对子一副、满园春光两个。

  2、我是在今年开始操办家里贴对联的任务的——今年假期没有参与歌唱学习。

  3、我们家贴对联也是有讲究的。不能贴歪,因为要“堂堂正正”;不能有破损,因为年要完完整整地过;如果对联没粘牢,被风吹走了,那可就惨喽,福气都被吹跑喽!

  4、说起来,这也是难得的假期经历。

  5、接着是贴对联。我和爸爸每人带着一副对联,来到家门口,准备开工。贴对联之前,我问爸爸:“这个上联该贴左边还是右边呢?“爸爸指了指对联中的横批,又指了指墙:“对联的左右是根据横批来的。”“那横批怎么分左右呢?”“横批读时的左右,就是上下联的左右。横批从左向右读,上联就在左边;从右向左则挂右边。你这个是按老式写法从右到左的,上联自然在右边了。”“噢~原来如此。”

  6、贴完对联,我就忍不住查资料,进一步了解贴春联这个习俗。

  7、中午吃完饭,就是我表演的时候了。看着字帖,大笔蘸满墨,红纸铺好。“起笔——行笔——收笔”写一个字蘸一下墨,写下“一年福运随春到”几个字,放到桌边晾好,接着写下一副。不过写字时我的嘴巴闲不住,一边写一边嘀咕:“啧,这个字写得太大了,不然这副就完美了……”“这一幅写得不错,等会儿写一个合适的横批,贴在大门口,多亮堂啊!“随着我的一笔一画,一写一蘸,三副对联很快就完成了。

  8、把红纸裁成条状后,还要叠格子,是为了让字距适当,整体美观。听爷爷讲,老一辈大砚石溪的李凤章,写毛笔字从不叠(格子),拿到纸就从上往下写,刚好七字,美观匀称,堪称神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该是练习了多久啊!

  9、说到过年,不难联想到对联这个东西。

  10、暑假,我回到乡下,就和爷爷学习了写毛笔字的相关技能,有了一定的基础。寒假归来,便生出自己写一副对联的想法,虽然刻苦练习许久,但结果却不尽人意。革命尚未成功,还需继续努力呀。

  11、对于传统来讲,不管是爷爷奶奶,又或者是爸爸妈妈,他们总是每一年都在遵循。当然,对于我们新一代的孩子们而言,老的传统自然也是十分重视的。

  12、贴对联首先要选一幅好的对联,我把刚刚掏出的那一幅幅对联全部打开,十分认真地挑了起来。挑对联可是一个十分需要专注的活儿,看来看去,觉得这个好的时候,又觉得那个好,觉得那个好的时候,又发现还是原来的那个好。最后,我决定选了一幅对联,于是,我拿出剪刀和胶布,开始贴对联了!

  13、我试着写了写,发现难度不小,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下笔手会抖。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天下闻名,可曾想,他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要想把字写好,还得下苦功夫呀!

  14、近道的人家去挑选喜欢的对联图个好寓意,远道的人也会纷纷在这一天回到老家,把自己家里的对聊贴上新的,也就寓意着新一年的到来。

  15、进了大学,我好像忽然间懂事了,总想在各方面提升自己,将来走向社会,才可以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6、过年了!过年了!这是每个小朋友都最喜欢的事,连我也不例外。

  17、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吃过早饭就去写对联。首先,我拿起书本,在拿几张报纸,最后再拿笔墨,就照着书上的字,在报纸上练:“春”字。开始我虽然写得不怎么好,但是我还是在练,最后,我终于把春字练得非常好,爸爸妈妈都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18、一月三十一号早七时三十分,我和爷爷早早来到邻居家。湘西山区的天气还真是冷,烤会儿火,暖暖手后便开始书写对联的准备工作——裁纸,根据对联的数量裁出相应纸张,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红纸对折两角必须对齐,裁剪时刀必须对齐折缝,全神贯注。我试裁了两张,结果都给弄坏了,原因是剪刀太锋利,我又没有太认真,看来,做任何事情都马虎不得呀。

有关春联的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