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抢人大战,最聪明和最努力的我都要

文/丁忆坤

不久前,看到上海发布了一个新闻,“上海面向全球招人!共8580个博士后和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岗位”。

许多新一线城市抢人都对学历没太高要求,上海直接就开出了这么多对高学历人才的邀请函,确实是大手笔。去年上海还有一个落户政策,清北复交的应届本科生能直接落户。

这是集中收割最聪明和最努力的一批人。

对聪明这件事,我略有发言权,在求学和生活中认识了不少清北本科学生。一般学霸要么特别低调,要么特别高傲,很少走中庸路线。

上周六参加一个分享会,一师兄一直说自己是学渣,当年同学们要么保研要么出去留学了,他只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但是,翻开他的履历还是秒杀绝大部分人。他说他当时的女友去了斯坦福,现在是他的老婆……女人找婚恋对象,一般喜欢找比自己强的,所以师兄还是太谦虚了。

另一个师兄说他现在做孩子的奥数题觉得好难,放到现在他一定考不上P大。

你能考99分,99是你的上限,别人考一百分是因为满分只有一百分,再把难度提升几个档次,他还能考100分,你可能只能考几分了。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

努力的人,我也见过很多。理工科读到博士毕业,一定都脱了一层皮。最近新认识了好几个博士,都是早早白头了。

做科研不止拼脑力,还要拼体力,最后拼的是耐力,看谁意志坚定,能熬得更久。

上述两种区分不绝对,有重合区,也有例外。

上海这两个人才政策定位精准,姜还是老的辣。

之前上海发布的中考新政也印证了这种态度,明确否定了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鸡娃的行为。以前上海的基础教育,为了考上好高中必须先进好初中,为了进好初中必须进好小学,如此就把升学压力从高考一直传导到了幼升小。

但国家层面要的是哪种人才?是天生聪明、自驱力强的人,或者是目标明确,能持之以恒的人。毕竟鸡娃能让孩子有一些优势,但很难突破他的天赋。而一个成年人,父母也无法对他施加更多的影响了,能坚持做科研,一定是自己有目标,能持之以恒的人。

现有的人才,上海挑最聪明和最努力的;将来的人才,上海也给出了选拔的方向。

作为一个新上海人,又是一个中年老母亲,我对儿子以后的求学和求职之路略有点焦虑。

这么多人来上海,他们要结婚生孩子吧,八千多个人,即使考虑到其中有男有女可能会俩俩配对,这些人至少能带来七千个孩子,分为十年出生,一年也会给上海带来700个携带优秀基因,父母高知的孩子。

这些孩子将在高考,中考和我的孩子相遇。

考虑到上海的定位,以后上海不是中国的上海,而是要面向全球招聘优秀的年轻人了,上海本地的孩子将来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这几天人们的视线被新疆棉花吸引,悲观者继续悲观,乐观者继续乐观,实干家丝毫不受影响,低下头做自己的事情。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后都是人才的竞争。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事黑科技层出不穷:V2弹道导弹、虎式坦克、喷气式飞机、防空导弹等等都是二战中德国的杰作。

除了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这种因纳粹迫害早早离开德国的顶尖科学家,战争后期,美苏两国为了抢夺德国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不遗余力,两国也极大地受益于此。

前纳粹科学家冯·布劳恩为美国的太空探索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研制的V2导弹是现代火箭的雏形。

从德国所获得的核物理等领域的科研技术人才为苏联日后的核武器研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国家层面打嘴仗,搞制裁,民间也跟着吵吵闹闹。但决策者并没被眼前的迷雾蒙蔽了眼睛,他们看得很长远。

短期内不会决出胜负,这是一场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竞争。

当然时代变了,现在科技的进步远超我们的想象。也许某一场关键的科技竞争短期内就决定了胜负,赢家掌握了某项科技的制高点,可以对输家降维打击。

对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我们又懂多少呢?这些领域的交叉又发展到了哪一步?

那天师兄举了一个例子,现在计算机已经实现了对小分子的模拟,对大分子的模拟也不过是迟早的事。蛋白质就是一种大分子,是生物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如果计算机能实现对大分子的模拟,最后是不是就能实现对人类的完全模拟?

那天的讲座,还有一句话深得我心,原本谈的主题是投资,一项投资能否成功,一个看势,一个看人,别的细枝末节的因素影响很小。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应用到国与国的竞争中去,竞争的结果除了看人,另一个就是看势了。

西方从5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已经领先了几个世纪,从最初的西班牙、葡萄牙、到英国,再到苏联、美国,西方一直占据了领先的优势。

中国从1840年开始跌跌不休,直到1949年开始了爬坡过程。直到现在被美国视作眼中钉,最大的竞争对手。

在很多领域中国和西方还有差距,但一个处在上坡路上,一个处在下坡路上。

当两者实力相差巨大时,竞争是一边倒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碾压。当双方实力接近时,竞争就进入白热化了。政治、经济、舆论齐上阵,我们要感谢两弹一星元勋,因为核威慑的存在,大国之间不太可能爆发热战,美国的核武器能把地球毁灭一百次,我国能毁灭一次,都是毁灭,一次和一百次又有什么区别?

对未来不必担心,更不必焦虑,决策者比我们知道得更多,既然现在还在抢人才,说明情况可控,普通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上海抢人大战,最聪明和最努力的我都要

左岸记:一切的竞争到最后都是人才的竞争,现代不会再出现什么英雄无用武之地,只有可能出现你真是人才却入错地方的情况。所以,悲怆者要么就是人错了,要么就是把势看错了。

上海抢人大战,最聪明和最努力的我都要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