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井下的沉思

早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就曾提出:认识你自己。每个人都有直面和认识自己的方式,而我习惯了在夜里反思与总结自己,关于这一天的得失,关于成长与代价,可是,我从来没曾想到:有一天我会在一个煤矿的井底下梳理自我。

由于工作的要求,每天八个多小时都在矿井底下。井底下有点潮,煤尘也大,得时刻佩戴防尘口罩。当岗位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陪伴自己的是机器的轰鸣和偶尔从喊话机里传来的呼喊指令,还有无休止的哗哗流水声。有的地方灯火通明,有的地方灯光一闪一闪的,同时还发出嗤嗤的响音,也有黑的不能再黑的地方。那时若将自己的矿灯熄灭,没有尽头的黑暗便一下子笼罩了自己,甚至寻觅不到一丝光线,仿佛淹没于黑暗的大海。附近没有其他工人,有的只是黑暗中的自我,环境的寂寥轻而易举地勾起了内心中的波澜。

白天的时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我们面对的是许许多多个别人,而夜晚或者无边的黑暗来袭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自己,面对自己的孤独。一个人的孤独是一件难以发现的透明外套,人群中的热闹有可能愈显自我的孤独,而孤独的自我,谁又能说它不是一场喧嚣的宴席,我们习惯敷衍或者迁就别人的情绪,很多时候忘了自己,在孤单的矿井下,在矿井的孤独中,何尝不是一次自我扪心扣问的机会,想一想,我们在外界的喧嚣中多久了,还能轻易找到一处自然独处的境地吗?

直面孤独是一种成长。在矿井下,也就是在地底下,见不着太阳,尽管上面艳阳高照,可那光鲜亮丽与你无关,你所处的地方,唯有生灵的一处就是自我的意识的洋溢和心跳的灵性。上帝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时此刻,一个生命体的存在,短暂地流连或驻足于一个地底下的世界,你觉得生命的某一刻就像是收藏了的火焰,在火焰未发光之前,我们都是老子所说的刍狗,即用稻草扎成的用于祭祀的狗,外界会忽略我们,而我们的价值仅仅存在于自己内心的意识中。

《道德经》的第三十三章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知”是一个总结与反思的过程,在矿井下,在短暂的休憩时间里,对于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曾经抉择的渡口,迷失的风景,遗忘或者即将遗忘的故事,还有心灵的成长历程开始进行慢条斯理地捋一捋,我曾经怎样生活过,怎样对待自己的现在,关于未来以及选择的路如何去辨别与评说,留恋些什么,关于何人何事至今依然耿耿于怀,曾经的经验与教训是否铭记在心,能否做到圣独,当你孤独的时候,当你直面自己的时候,这些问题总会一瞬间涌起在你的心田。

“全球总统”曼德拉,在监狱27年间,在孤独的岁月里,唯能保持心灵的活力与战斗状态就是与自己对话。而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故事要去演绎,不管是平凡的抑或脱俗的,但我们唯不能丢的就是在走的路上,不时地看看过去的路,看看曾经与现在的自己。众生皆是尘埃,在浩瀚的宇宙当中,我们不足一提,然而,当我们以一颗谦卑之心,乃至如虔诚的宗教徒面对信仰一般来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的身边会开出一些别样清澈的花朵。

在矿井下的沉思里,孤独的自己略有一番滋味。彼时,想起了西北大学老校长张岂之在一次讲座中的一句话:去最需要你们的地方,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你们的光和热。

在矿井下的沉思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