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梦想的人生画卷


  《婴儿之眼》是陈修元新著婴儿题材诗文集,我读了之后灵气顿生,爱不释手。这是我最近几年所读的充满个性色彩的优秀文学作品。充满个性色彩,是诗歌和散文艺术的真正价值所在。也就是说,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读到他的娓娓心语,了解他的真实思想。他的作品包含了他自己独立完整的世界。他的人生经历、内心情感、思想境界以及艺术见解,都从字里行间显现出来。事实证明,一个作家也只有通过自身去着力表现生命与生存,人类与时代,才能创作出无愧于今天的诗歌和散文。
  陈修元在收入这本诗文集的作品中,每一篇都以婴儿为题材,紧紧围绕“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以各种不同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试图破解生命密码,探索人的起源,揭开宇宙的奥秘,回答历代先哲的追问。在与婴儿共同生活、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充分调动自己的智力因素,以敏锐的观察力、持久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深刻的分析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点燃自己胸中火热的激情,反复观照,认真思索,尽力书写,展示了一个诗人的大情怀和大智慧。他作为一个诗人,几十年热爱诗歌坚持写作。他创作的诗歌意象丰富意境深远,他书写的散文充满诗情画意。因为他喜欢诗和远方,喜欢做梦,所以他喜欢在睡梦中抑或是在白日梦中获得创作灵感。他把自己的人生巧妙地设计为现实的人生和梦想的人生。他要将自己的生命在这两种人生中度过。因此,他创作的诗歌和散文,总是在现实生活与梦想世界中来回穿越,把读者带进一个个陌生炫彩的未知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陈修元年近花甲之时有了外孙。独生女儿有了孩子,自然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女儿在家育婴,他每天零距离接触婴孩。他和他的妻子以及岳母、女儿、女婿、外孙,一家六口,四世同堂,日常起居同在一套居室。岳母94岁高龄,背不驼牙能嚼胃口也不错,只是耳朵听力不太好,身体没有其他大的毛病,出门穿着很讲究。老岳母虽不识字,却能背诵《增广贤文》。作者在散文中叙述道:“老岳母与婴儿,这一老一小,94年的岁月之沟壑,要多宽有多宽,要多深有多深。我在其间,左右相望,每每生出些许感慨。我自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这一生,在这一老一小的亲人中间,是一个什么角色?在芸芸众生中,我已过去的生命,自我该做何评价?我的未来呢?如果以老岳母95岁的年龄来算,我还有38年。”(《老人与婴儿》)作者勤于思考,善于联想,提出了一连串的设问。紧接着,他又在另一篇散文中回答:“而我身边躺着的这个婴儿,我女儿所生,绝对是这个世界不曾有过的新生命。他从哪里来的?女儿和女婿相爱相合而生。我与妻子生下女儿,亲家夫妻生下儿子。两个成年男女姻缘相遇结婚生下儿子,成为我们生命的遗传。我们的个体生命由此生生不息,汇流成人类生命的大海洋。”(《婴儿不是设计出来的》)“含饴弄孙,不仅是天伦之乐,更是生命的传递,爱的传递,善的传递,真的传递,快乐幸福的传递。”(《欢乐颂》)
  作者在几十年的写作中,从来没有用过“婴儿”一词语。在有了外孙之后,他才发现了婴儿题材,找到了多年没有过的写作状态。婴儿带给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婴儿,与婴儿交流,婴儿成为他观察生命力与世界的窗口,成为他个体生命意识反思提升的一个切口。一方面,他借婴儿追溯生命与世界的本源性和超常性,努力达到生命开放性的回归,对自我生命进行诗性发掘和提纯。另一方面,作者与婴儿在一起,也是对婴儿进行诗教。“诗人与婴儿在一起,自然和一般人与婴儿在一起不一样。这不一样在哪里呢?在诗意的通感,在诗意的创造。”“诗人看婴儿的目光,与婴儿看诗人的目光。对视交合在一起,似乎都在放电,吸收放出吸收放出,生命的诗意流贯通往复,婴儿咿唔有声,诗人妙句叠出。”(《诗人与婴儿》)
  作者是一个喜欢做梦的诗人,一生梦不断。从生活再现到生活预演,再到文学创作,无不有梦穿回。可以说,他的生命有很多时候都在梦中度过,自然成就了他期望的梦想人生。这是一个色彩斑斓充满想象力的睿智人生。他追崇“我思故我在”。他的头脑没有停止过对人生的思考。他是一个思想者。在陪伴婴儿成长的日子里,梦与婴儿,婴儿与梦,虽然在他的经验之外,也在他的知识之外,但是想象力抑或是某种电磁作用将他带入婴儿梦境。他在梦中获得创作灵感,他在梦中探索宇宙的奥秘。
  婴儿从哪里来?这个人人都知道答案的问题,在作者眼中,却永无答案。因为作者是一位诗人。诗人不从生物学上解释,而是试图从神秘宇宙寻找答案,总会发出生命从何而来的追问。是大自然的进化还是有一个造物主的杰作?诗人总是想一些没有答案的玄妙问题,而且甘愿停留在玄妙处,用直觉或者潜意识来冥想,并乐此不疲。与婴儿在一起,作者时时处于神思飞越天马行空的状态,有如坐飞机,在万米高空,眼前移过的景象是飞机发明前无人见过的景象。此时,他就会诗潮奔涌。他受诗人于坚的启发得到感悟:“人生就是一件创造性的艺术品。如何过好人生,完成自己的生命艺术、行为艺术,这既是婴儿一生的使命,也是我这个即将进入花甲之年的诗人要继续完成的人生诗写使命。”(《诗人与婴儿》)
  诗歌是感官经验、生命情绪与活泼的心智相遇,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优秀的诗歌关心的不只是可以“类聚化”的情感,更是个体生命的经验。类聚化的情感只能“呼应”我们已有的态度,而个人情感才会“加深”乃至更新我们对生存和生命的感受与洞识。因此,我们在读到陈修元诗文集《婴儿之眼》时,会感受到诗人是将自己的生命经验一点一点融入诗歌和散文中去的。作者博学多才,善于思辨,古今中外历代先哲的论述他信手拈来,被称为万经之王的老子《道德经》,霍金的《时间简史》他烂熟于心,罗素、柏拉图、弗洛伊德给了他智慧和力量。他以“婴儿”为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思,并且将其升华为格调高雅的意境,对“生命与生存”进行追问,用文字以诗歌和散文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婴儿之眼》的作者以散文呼应诗歌,更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的主题。因为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达诗人情思创造意境的文学形式。诗歌蕴含的深义不可言传,只能意会。诗歌不要你懂,只要你用心去感受。所以诗文互动一定会让你增强获得感。中国新诗,摆脱旧体诗而独立萌生发展,自20世纪的1917年以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从白话诗、朦胧诗、到现代诗,作者的传达方式越来越追求复杂多元,对于诗歌的阅读与接受,也越来越多了一些隔膜和障碍。诗歌的创造者与接受者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理解上的鸿沟。陈修元诗文呼应互动的创作方式对于消除这种鸿沟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借鉴,这是最值得赞赏的。
现实与梦想的人生画卷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