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汉末“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与军事家,我国民间传说中智慧的化身。
  刘备起事之初,麾下谋士徐庶为曹操所幕,欲招之赈下,逐拘其母,迫其归顺,庶乃孝子,无奈违心前往曹营,临别之际,感刘备贤德,推荐了诸葛亮代己效力,称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乃“绝代奇才”。后刘备又遇司马徽,司马徽更将诸葛亮比之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立志恢复汉室,求贤若渴的刘备闻知,如久旱之逢甘露,当即亲率关、张,冒着漫天大雪,三顾茅芦于南阳卧龙岗,经过一番对天下大事的交谈,刘备深为折服,恭请诸葛出山,共谋大业。
  在之后的二十一年中,诸葛亮辅佐刘备联合东吴,一度击败了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继而以荆州为根据地,取西川,占汉中,在西南一隅开创出蜀国的基业。诸葛亮制定出“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国策,在他精诚地辅佐下,蜀国终成气候,实现了与刘备在“隆中对”中预想的局面,魏、蜀、吴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
  当时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曹操占据长江以北,以许昌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称魏王;孙权占有江东,以建业为都,自称吴王;刘备在西南,自称为汉中王,坐拥成都。不久,蜀五虎上将关羽乘势发动了襄樊战役,向魏国开战,攻城掠地,且取得较大的战果,不想东吴都督吕蒙,乘虚偷袭关羽后方的荆州,致使关羽仓促回防败走麦城被困,在突围途中遇伏被擒,为东吴所杀。
  不久,魏王曹丕逼迫久在其控制下的汉献帝退位,自立为帝,尊其父曹操为武皇帝。随后蜀、吴两国国君也相继称帝,彻底结束了东汉王朝,历史正式进入了三国时期。
  刘备自立为帝后,一心想为关羽复仇,不想性情暴躁的张飞也因报仇心切,粗暴地驱使部下,竟为部下所害。连丧两位结义兄弟,刘备更是痛心疾首,执意为关、张复仇。听不进诸葛亮,赵云等人劝阻,一意孤行,亲率大军进攻东吴,发动了夷陵之战。又被东吴都督陆逊设计,对扎塞于树林中的蜀军,实施火攻,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大败而逃,幸得赵云赶到,救下逃亡中的刘备及残余百余人,败走白帝城。经此一战,刘备身心俱疲,元气大伤,竟然一病不起,自知将不久于人世,请来诸葛亮,于白帝城托孤,将国事和三个儿子托附于诸葛亮,传位于长子刘禅。
  《出师表》是蜀国后主刘禅继位之后,丞相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四年(公元226年),呈送给刘禅征讨魏国的奏折,这本是大臣向君主呈报出兵的奏折,因作者的文学修养极高,成为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
  上呈《出师表》之前,诸葛亮率军征讨南方的动乱,七擒孟获,彻底征服这位强悍的少数民族头领,让其心服口服,蜀国国内完全平定,出师伐魏已无后顾之忧;此时,北方的魏国,正逢40岁的曹丕因病早逝,传位于15岁的曹睿,曹睿年幼无知,治国无方,魏国政局正处于不稳定期。值此,身为丞相的诸葛亮,审时度势,果断地向后主呈送《出师表》,提出北伐讨魏的军事行动。
  《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陈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际。”我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欲报答于陛下,完成先帝重振汉室的宏愿。接着他向后主建言:陛下要广听忠言,任用贤良,励精图治,国家即可振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我们一定要遵循的治国良言。他还向后主列举了当今朝中贤能的大臣,并嘱托“望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表达出他对治理国事的意见和操劳之心。
  接着诸葛亮向后主陈述了自己始终未敢忘记的心愿:“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芦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至今已是二十一年了。“受命以来,夙夜忧虑。”唯恐不能完成先帝的嘱托。现南方已定,兵甲充足,正应帅军北定中原,复兴汉室,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望陛下允之,臣不胜感激!临行之际想起将远离陛下,不由涕泣,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七百余字的《出师表》,字里行间表达出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托孤之重,“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短短数行简洁的文字,将这位老臣为完成先帝的重托,为国操劳的心态,合盘托出,跃然纸上!
  出师伊始,旗开得胜,老将赵云不减当年威风,首战力斩魏营五将,一举攻取南安、天水、安定三城,接着,诸葛亮收服陇中名将姜维,作为助手和接班人,又在阵前骂死王朗,取得较好战果,迫使魏主请出司马懿。司马懿老谋深算,为断蜀军粮道,击败了空有韬略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进逼位于运粮的咽喉要道街亭,粮道被断,蜀军不能久战,诸葛亮别无选择,只能撤军,并巧施“空城计”,得以安全撤离。之前取得的战果,丧失贻尽,第一次师出祁山就此结束。
  撤军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意识到任用马谡是一个错误,战争的失败是自己的失职造成的,主动向后主请辞丞相之职,降职三级。后主从之,贬孔明为右将军,行丞相事,照旧总督军马。由是,孔明在汉中,惜军爱民,励兵讲武,聚集粮草,以为后图。
  又过了两年,东吴孙权,拜陆逊为辅国大将军,平北都元帅。统军70万,分三路进兵,大败魏军于石亭。并遣书蜀中,约蜀军从西面进兵,合攻强魏。
  接到书信后,诸葛亮亦认为是出兵的好时机,逐于蜀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秋,作了军事上准备,托杨仪去成都代呈后《出师表》,向后主请旨再次出师伐魏。
  后《出师表》中诸葛亮也是念念不忘先帝遗志,“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表中清醒地分析了当今形式是敌强我弱和乃要伐魏的理由:“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纵观天下,沥沥往事让我引以为训:高帝志向远大,谋臣众多,经历了千难万险,才取得了天下,今陛下才不及高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欲取胜于天下,这是极为艰难的事情;刘繇、王朗各据州郡,每日里高谈阔论,致使群疑满腹,众难塞胸,像这样今岁不战,明年不征,让孙权坐大,吞并了江东,这是让我时常担心和焦急的事情;曹操智谋不凡,用兵不亚于孙、吴,仍然连遭危局,差点丧命于潼关,历经重重危难,才开创出如今的局面。臣才弱智薄,若想轻意取胜,这也是难以办到之事;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李服图之,委任夏候而夏候败亡,曹操是被先帝认为能干之人,倘有这多的失误,臣的才能平庸低下,不及曹操,又怎敢断言必胜;臣到汉中已有多年,如今赵云、阳群等七十余将士,都已病老丧亡,蜀军再也没有之前那种精兵强将带队冲锋的势头了,賨、叟、青羌有一支一千余人的骑兵队伍,是数十年内纠合四方之精锐建成的,是我赖以依仗的一支劲旅,若再过数年,又将损失三分之二,那时将用什么去战胜敌人?这也是我所担心的;今民穷兵疲,但养兵却不能停息,养兵是要耗费国力的,若不趁此时讨伐,欲以一州之地,与强敌持久地周旋下去,这是及不明智的。
  当年先帝败军于楚地,曹操认为天下已定;后先帝东连吴越,取胜于赤壁,进而西取巴蜀,举兵北征,致使夏候授首,看来曹操似将败亡,汉事可成;不想东吴违约乘虚轻取荆州,关羽败亡,姊归蹉跌;曹丕废献帝称帝,政事变幻无常,难以预料。值此多事之秋,臣为报先帝知遇之恩,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再次上表伐魏,至于成败利钝,非臣的能力所能预料得到的。
  在第二封《出师表》中,诸葛亮清醒地分拆了当前的政治与军事形势及蜀国的实力,意识到完成先帝遗愿之不易,可即使处于如此形势,“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对此,我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向后主合盘托出他为完成先帝的遗志,所持的心态和决心。
  后主览表甚喜,敕令孔明出师,孔明受命,率30万精兵,令魏延为先锋,径奔陈仓道口而来。
  此为二出祁山,魏营拜曹真为都督,司马懿为大将军迎战蜀军,两军对阵,魏营陈仓守将王双英勇善战,胜了蜀军两场。蜀军大将姜维为避其锋芒,统军袭祁山,并施诈降计大败费跃于斜谷,大将军司马懿见此形势,献计扼守蜀军粮道,拒不出战。蜀军因粮道被扼,难以持久,被迫撤军,诸葛亮于撤军途中设伏斩杀魏营大将王双。
  不久,探马探得陈仓守将郝昭病重,蜀军乘虚取得陈仓,继而王平攻占阴平,姜维占了武都,孔明出斜谷取了建威,蜀军三出祁山。曹魏委任司马懿为大都督,接替曹真。首战,蜀军大败张卻、戴陵。司马懿畏孔明用兵之神,传令魏军关闭塞门,坚守不出,一连半月不曾交兵。此时后主闻蜀军连胜,遣使至祁山军营传旨,彰孔明功业,恢复孔明丞相之职。之后孔明见司马懿坚守不出,佯作撤兵,司马懿不知是计,委派张邰、戴陵率军追击,途中遇伏大败而归。孔明得胜回营,又欲起兵进取,闻成都来人报知张苞伤重身亡,张苞是张飞之子,正值英年,是诸葛亮倚重的大将,他的去世,让孔明悲伤欲绝,放声大哭,竟吐血昏绝于地,卧病不起,不能理事。逐传令暗暗拔塞退回蜀中。司马懿五日后才发现蜀军已退,叹孔明用兵如神,逐留部将守城,自己班师回朝。
  建兴八年秋,曹真病愈,与司马懿率军40万,气势汹汹,竟奔剑阁而来,欲取汉中。孔明夜观天象知有大雨将至,率军备足粮草,占据各处隘口。不久果然天降大雨,淋漓不止,且持续一月有余。魏军被困,斗志全无,只有撤军。孔明为防伏兵,不予追赶,引军竟往祁山,蜀军四出祁山,首战大败魏军,曹真遭此败迹,恨气难消,旧病复发,是夜死于军中。司马懿接任出战,孔明摆八卦阵,大败司马懿,魏军十伤六七,司马懿不敢再战,于渭滨南峰下寨,坚守不出。殊料其诡计多端,竟暗施反间计,遣蜀降将入蜀污陷孔明,离间后主与孔明,后主昏庸,听信谗言,下旨孔明班师回朝。孔明回朝后,查明原委,诛杀妄奏的宦官。四出祁山就此告终。
  建兴九年孔明率军五出祁山,司马懿以张郃为先锋,领军出战,孔明设计引诱张郃入伏,聚而杀之,战事进展顺利。不想运粮官李严,因粮草不能按时交割,为掩辞过错,竟编造东吴欲进犯边境的谣言,迫使诸葛亮为回防退军。回蜀后查明事由,李严被撤职查办。
  建兴十二年春,孔明又入朝奏请后主,称现已养兵三年,粮草充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魏。蜀军三十四万分五路而进,姜维、魏延为先锋六出祁山。魏营司马懿引四十万大军奔赴长安迎战。两军对阵,双方各胜了一场。孔明又修书托使臣送往东吴,约孙权从东面进攻曹魏,使其两面受敌。蜀中山路崎岖,运粮不便,孔明造木流牛马,搬运粮草,并在陇中屯田,以为长久之计。孔明设计用少量木流牛马,让司马懿掳去,司马懿竟彷造出二千余只木流牛马,亦用于运输粮草,孔明设计于北原大败魏军,尽数夺了魏军木流牛马,且获粮万担。继之以木流牛马引诱魏军进入上方谷内,火攻魏军,眼见司马懿陷入绝境,不期一场大雨,将大火浇息。司马懿逃出性命,深知孔明用兵如神,自己不是对手,出战必败,逐下令军士,严禁出战。孔明引军扎塞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是不出。孔明又送女衣与司马,羞辱司马,司马仍不出战,孔明空坐营中,心中闷郁不乐,又闻东面东吴与魏军交战,亦被曹睿率军击败,孔明两面夹攻之策落空,心中甚是不乐,脑中昏乱,引得旧病复发,昏倒于地。醒来自知将不久于人世,逐命人唤来姜维,将平生所学及所著兵书二十四篇传之于他,并于卧榻向后主上书遗表。后主见了孔明遗表,遣尚书李福前来看视并征询后续任人大事,孔明一一交待。之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塞巡视各营。自觉秋风习习吹面,彻骨生寒。自叹:“再不能临阵讨贼矣!”回至赈中,病情愈加转重,终因积劳过度成疾,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二十三日瞌然长逝于五丈原军营之中,时年五十四岁,一代相星就此殒落。
  诸葛亮留下的前后两封《出师表》,文字简洁精练,论述精辟,逻辑清晰,展露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明哲地政治见解,可谓千古名作。他为国事尽心尽力,写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已成为他留下的千古名言!
  读完《出师表》,令人感慨不已,潸然泪下,顿生崇敬之情!诸葛亮一生洁简清廉,博学多才,为国事殚精竭虑。想来古今之丞相能与之媲美者,唯共和国首任总理周恩来是也。
读诸葛亮《出师表》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