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抗日小调》读后

山东省莒南县后良店村,本就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抗日战争爆发,又成了一个红色抗战小中心。因此,留下了更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料。八路军一一五师以及山东党政负责人,都在此驻足。莒南县人民政府成立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莒南县抗日小学在此成立。优良的教育,为中国革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后来的粮库不但是学校校址,也是抗战物资生产的厂址……在这一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大量英雄人物,它也为莒南后来成为“山东小延安”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由于良店的人文历史资料丰富而且动人,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写出了一篇篇反映抗日的文章。但有些很重要的人物事迹还有遗漏,不为世人所知。直至《沂蒙山抗日小调》问世,这一历史时期的面貌才比较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沂蒙山抗日小调》,作者王永祥,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后良店人,从事教育工作,全国优秀教师。写作、书法、绘画造诣颇深,多次获奖。其中《青蛙“育儿院”》、《为了使失散的“天外来客”一家团圆》、《“鸡宝宝”三次认妈妈》等八篇文章获得全国和山东省优秀作文奖。同时创“屋漏体”,自成一家,在书法界有很深的研讨价值。王永祥老师退休后退而不休,一直为莒南大地的历史文化以及抗战英雄人物事迹奔走。先后举办以鸦片战争为题材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抗战第一村”渊子崖的英雄事迹画展。在学校中、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同时,王永祥老师又不断地搜集家乡人物事迹,研究探讨,创作了《沂蒙山抗日小调》,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后良店村紧靠鸡龙河,南与前良店相邻,西与金岭相接,东距重镇十字路只十里路之遥,自古就是东海连接沂蒙山腹地的通商之道。在这里诞生了一位有识之士,他对这里的影响之大,堪载史册。他就是王仲锋。王仲锋早就接受了进步思想,一九三八年在临沂师范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乡后,任良店小学校长。时值全国抗战,在致力于家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党员,壮大抗日队伍。到莒南县府成立,王仲锋已是良店乡的乡长。在他的工作与影响下,大量的进步学生及社会进步人士加入了党组织,范围影响方圆数十里。良店乡的突出工作,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肯定与重视,把莒南县抗日小学并与良店小学。这不仅解决了儿童教育问题,也为抚养抗属特别是烈士遗孤提供了成长的摇篮。《沂蒙山抗日小调》之“孤儿上学”就是再现了当时这一情景。当时由于一部分儿童年龄比较小,日常生活需要成人监护,党组织又无力面面俱到,这个重任就落到了当地村民身上。因此,就涌现出了以庄大娘、贾大娘为代表的收养户。他们尤其把烈士遗孤视为己出,饿着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吃饱、穿暖。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在短短的数年之间,以良店为中心的党组织就发展了一大批党员。他们都积极投入到抗战的各项工作中,成为抗战的生力军。而从抗日小学走向革命队伍的人就有上百名。如王乃全、王复会等等。他们都为抗击倭寇、解放中国、建设中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轰轰烈烈的抗战工作,以及现代先进思想的灌输,也引起了广大妇女的觉醒,她们冲破封建枷锁,自觉地投入到抗战的队伍当中。《小调》“假戏真做”,说的就是她们如何抗争、参加革命的故事。在这一时期,先后有王祺、王英华、王芸、李秀芹等一批女性加入到中国革命的事业当中。
  中国革命与土地息息相关。旧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共产党为人民谋福利,要祛除这千百年来的痼疾,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开战了减租减息运动。这项运动发展到良店时,立即得到了当地大户的支持。而且出现了像王乃家这样的“开明绅士”。它不但减租减息,还把自己的土地分给缺地的农户(十二至十三章)。
  山东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兵员地,作为“小延安”的莒南县,自然也走在参军拥军的前茅。参军光荣,良店人参军争先恐后,很多人家挂着光荣牌(第十八章积极参军
  )。
  共产党所领导的党政军队伍,所到之处,不但抗敌、生产、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还积极播撒文化的种子,开展扫盲运动。抗大一分校在莒南时期,开办庄户学。庄户学不受条件限制,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学校以学习文字为主,因此被称为“识字班”。这一运动,在沂蒙山区得到迅速推广。在“识字班”里不但识文字,还学政治。这使当时落后的民众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思想得到了提高,极大地影响了沂蒙山区人民的革命热情。“识字班”作为时代的产物,一直没有消失,现在成为沂蒙山区姑娘的代名词。王永祥老师以第一手资料(地址:筵宾村。人物:杜台秀。第十九章办识字班)讲述了“识字班”的发展过程。
  《沂蒙山抗日小调》有其特殊的艺术性。其特殊在于它不但是一部文学作品,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的人物都确有其人。他们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是不可灭的。像王仲锋,不但自己是革命的亲行者,他的学生也多数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王本华、王克敏(第十四章地下购药),他们抢救八路军伤员,付出的代价,无法形容。
  《小调》虽以文学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但都在情理之中。如“兄弟祭祖”,王仲年、王仲锋,一对革命的兄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祭祖祭的是民族大义,是家国情怀,读后任何人都会引起共鸣。另外,《小调》中运用了大量诗歌(送儿杀敌,送郎参军,参军告别,等等),这不但显现出了作者丰厚的文字底蕴,也更准确地再现了当时的形势。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顺口溜、快板、墙报、小戏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形式。它是赢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小调》的故事,虽然没有炮火连天的战场,但所讲述的这群人,却是中国革命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一群平凡而伟大的人,我们应当永远记住他们。就像作者所说,英雄们在抗日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悲壮乐章是惊天动地的高歌,而根据地人民参军支前所奏响的旋律便是动人心弦的小调。二曲协奏统一,才奏响了抗战胜利的伟大凯歌。
  二零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沂蒙山抗日小调》读后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