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看完电影《睡沙发的人》和《镜映思维》这本书以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电影中粟一柯是一名高考失利的高三学生,有多失利呢?年级倒数第一名。母亲要他重新参加高考,在学校不收他复读的情况下,让他自己在家复习。
不过很明显,粟一柯并不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也极不情愿再参加高考,在被逼迫学习的状态下,毫无目标和效果地混着日子。
直到舅公的到来。
舅公是一个不太受市井邻居欢迎的租客,其实是因为他爱管闲事的正义。他还有很多其他特点:善良,正义,读书,关心时事,生活规律,讲究,也很有条理,话不多。
在舅公的影响下,粟一柯爱上了看书,自己写的故事还被发表。最后自己萌生了强烈的读书愿望,主动提出复读。

  没有什么力量,比自我内驱力更强大。

  母亲开始对粟一柯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必须复读,考大学。任她苦口婆心,也不见得对粟一柯产生多大影响,反而让他更想逃离。

  但舅公几乎没有跟粟一柯说几句话,却让粟一柯对学习的态度逆转。

   用《镜映思维》中的观点解释,就是一个良好的角色楷模在发挥作用。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我们从一出生就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模仿学习语言,行为,情绪应对,想象,慢慢成为了一个社会人。我们没办法做出我们见闻、听闻、想象之外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自己,和我们从小接触的人密不可分。父母,兄弟,祖父母,长大后遇到的朋友,老师,甚至公众人物,作品人物。我们通过模仿,学会了说话,走路,生活行为,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思考方式,行为模式。

  这些被我们模仿的人就是我们的角色楷模

  每个人都在被别人影响,也会是别人的角色楷模。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如何成为一个良好的角色楷模,更好地影响他人?

  《镜映思维》给出了几个注意要点:

  

  1. 明确自己的动机,不是控制他人的人生,而是帮助他人内外的成长,发挥自我潜能;
  2. 认真兑现承诺,言必行行必果,建立对方对你的信任是影响他的基础;
  3. 真正关注被影响人的人生目标,不能沉浸在自以为是地“为了你好”的想法中。真正的爱,是他需要什么,而不是我认为他需要什么。
  4. 良好的情绪,更容易让人对你产生信任。
  5. 非指导性的引导,比直接命令和告知效果更好。偶尔需要引导+方法指导结合。
  6. 确保双方可以长期稳定接触。所以需要我们付出足够的耐心,坚持原则,在平易近人的状态下,培养一段稳定的关系。

   无论你想影响的人是朋友,子女,还是爱人,同事,晚辈,或者其他人群。这几个要点都很重要。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放在电影《睡沙发的人》中来看,母亲一开始的目的和粟一柯最后自己的决定其实是一样的,为什么一开始母亲没能成功影响儿子,舅公却可以让他自主发生转变?粟一柯是在哪些正面的角色楷模的影响下发生了转变的?

一、 舅公的楷模作用

  舅公一开始像个隐形人的出现,和母亲的各种管束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很少说话,只管做自己喜欢的事。

  母亲请他点拨下粟一柯让他转变不想读书的念头。舅公没有站立场,一针见血地客观指出:母亲管得太多逼得太紧,孩子只会敷衍了事,结果一事无成。就粟一柯现在这状态,就算上了大学也是浑浑噩噩,成天混日子。他劝粟一柯母亲放弃。同时告诉粟一柯只有心虚的人才总找借口。母亲终于放手不再管着粟一柯,而粟一柯也发现没有母亲管束的日子自己也确实没什么追求和目标。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1、 舅公以眼睛花了为由请粟一柯帮他读书。他会指出他读错的地方,并查好字典才读。

  提醒先

  舅公没有跟粟一柯讲过一句要读书的道理。甚至没有跟他说一句读书的好处。而是悄无声息地让粟一柯先拿起书。让他自己发现书中的奥秘。这和母亲的说教形成反差。说教往往激发的是被动行为和心理叛逆,而引导则消除了这种叛逆,不唠叨又能增强这种信任和默契。

   效果开始显现:几番下来粟一柯对书里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自己找舅公借书。反正暑假在家没事,于是一本接着一本,每天就在家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书读得多了,想法就开始慢慢发生转变,他开始思考。和同样是学渣的伙伴说的话也变得开始有哲理了。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2、 有了思考就会产生问题,粟一柯被一段很有画面感的描写深深吸引,一时找不出恰当的语句表述,舅公提醒他那叫细节。

  舅公用专业的回答给了他帮助,这样的指导不是舅公一厢情愿地教育,而是满足粟一柯自己的求知欲望,是真正慢慢对方的目标和需求的良好动机。这样的指导增强着两人之间的信任。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3、 思考多了,就会有表达欲望。粟一柯有了写故事的想法,原本只是模仿舅公写写,满足表达欲望。没想到夹在书里的草稿被舅公发现,给他认真做了修改和批注,看到舅公批改指出的多处错误,粟一柯原本准备好接受舅公的笑话。没想到舅公却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你要是认真写,还就不那么有趣了”便给了粟一柯莫大的惊喜和鼓励,原来舅公觉得自己的故事有趣。这种认真帮助的态度和肯定鼓励的话语,激发并强化了粟一柯继续创作的欲望。

  如果舅公在此无所作为,或者母亲来一句:“写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务正业。”从小被打击惯了的他很可能就此打消写作的念头,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无所事事中。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4、 有了舅公的肯定,粟一柯大胆创造,并得到舅公默默地修改帮助。舅公没有多余的言语,只用实际行动在他的草稿上默默地批注着。支持的行动往往比言语的说教来得更有力量。粟一柯一鼓作气写完了自己的小说。没想到被舅公投稿发表了,还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

  在和小姨一家同桌吃饭的时候,正当小姨儿子对粟一柯实施炫耀打击的时候,舅公拿出他的成绩和稿费,在粟一柯信心即将被击垮的瞬间,舅公用他自己的成绩给了他莫大的心灵安慰和鼓舞。

  上稿

  所有人都嘲笑他写作,但舅公却保护和支持着他内心的表达需求,毫无私心,这得到了粟一柯内心对舅公满满的敬意。

  5、而且舅公虽然话极少,但脾气却非常稳定。从来没有语言的苛责,从来没有对粟一柯发过脾气,给过脸色。始终保持平和、稳定,说话的话始终中正客观,有内涵。这对于看惯了母亲恨铁不成钢的愤恨情绪的粟一柯来说,显得特别可贵。

  在舅公这系列无声的操作中,他依然成为粟一柯心中那个令他敬佩的角色楷模:他博学,有条理,爱阅读,有想法,关心时事,充满正义。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6、在舅公成功塑造了自己在粟一柯心目中良好的角色楷模形象之后,他又在粟一柯发表作品之后有了一定收获时,以表扬他的作品角色为契机,告诉他一些关于现实的道理,此时的指导性语言,就相当于在一系列非指导性引导的良性铺垫之后的点睛之笔,粟一柯听进去了,而且有了自己的反思。这种时候的指导性语言才能发挥“一语点醒梦中人”的作用。这就是非指导性引导指导性教育相结合的良好应用。

  舅公的这一系列操作,在与粟一柯同屋而住朝夕相处的短暂时光中,逐渐激活了这个少年的镜像神经元,他在内心开始崇拜和向往拥有舅公的某些特质,于是自我改变开始从大脑产生。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良性楷模对粟一柯产生作用的过程。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角色楷模的影响发挥作用。

二、 母亲的善良的影响

  无可否认,粟一柯一开始对学习的抗拒和一事无成的状态和母亲的“管束”和“不好好说话”多少有关系。所以他的转变是从母亲真正放手开始发生的。

  但母亲从小给了粟一柯一个非常好的角色影响,那就是善良。

  舅公得罪了邻居被房东赶出来的时候,她二话不说把舅舅接到自己家中,让舅舅住在儿子的房间,让儿子睡在沙发上。

  就算舅公给邻居“惹了麻烦”要她出面解围,她也并没有指责和埋怨舅公的不对,相反她在心里是认可舅公的正义的。而且她也说了“您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她的弟弟远在日本不能照顾到自己的父亲,她的妹妹以处理不好舅舅和老公的关系为由不愿一起照顾舅舅。还处处攀比嘲笑粟一柯。不管她的兄妹如何,她都对舅舅善良以待。她也并不像妹妹那般刻薄爱计较。

  所以才有了粟一柯对舅公的认可和接纳,才有了粟一柯自己都没钱吃饭却还要跟同学借钱给路边演奏的艺人。才有了他拿到第一笔稿费的时候,首先给母亲和舅公买了用心的礼物。

  母亲善良的角色楷模,影响并塑造了粟一柯正直善良的本性。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在舅公的影响下逐渐向着更积极的方向转变。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三、 好故事的力量

  故事对人类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大脑的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人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大脑的神经元经历着仿佛自己亲身体验的过程。

  假如,我们听到的是道理,那么我们需要调动我们的前额叶去分析理解并指导应用到其他脑区。这个过程需要调动大量的注意力和意志力,很容易消耗人的能量,所以人们一听到的枯燥的道理,就觉得乏味疲惫。

  1、但听故事的时候,大脑的反应机制就完全不同。故事的未知和悬念总是激发我们负责安全自卫的应激脑区自动启动工作,它们迫切想要知道结果,以便自己能刻录并储存这类信息,当自己遇到类似情境时候就能及时调用。因为是负责自卫的应激脑区自动的工作模式,所以它不需要前额叶首先参与,也无需过多意志力维持,因而更容易做到。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2、其次,故事的细节描述能激活大脑负责感觉认知的区域,比如我们听到关于颜色的描述,大脑负责处理视觉信息的脑区就被激活,开始识别并刻画这种颜色。故事中的比喻、类比、形象化描述能够激活对应的感受脑区,比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所以听故事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像自己完全经历了一次一样,对故事内容进行了识别、加工和储存。当我们真的遇到和故事情节一样的现实场景时,我们完全能够识别出来。

  所以,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读万卷书真的有行万里路的功效。当然,真正的好故事是把深刻的道理融入在精彩的故事描述中,让人能在体验故事的快感中就能收获思考。这就是经典的意义。

  电影《睡沙发的人》中,舅公随身携带的都是世界经典名著。粟一柯读的书单如《棋王》、《象棋的故事》、《月亮和六便士》、《罗亭》、《包法利夫人》、《白痴》、《罪与罚》,每一本都是经典好书,才能让粟一柯悄无声息地爱上读书,并得到思考和成长。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如果没有就近的什么好的角色楷模可以模仿,那就读书吧!

  粟一柯在以舅公为主的良性的角色楷模的影响下,从一个敷衍学习的学渣变成一个爱上读书的写作爱好者,还积极主动想要复读,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角色楷模的作用对于还在成长阶段的孩子尤其重要,这值得每一个望子成龙的父母思考。

用《镜映思维》解读《睡沙发的人》:一个学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