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面镜子

  爱情是一面镜子

  熊玲专访:如果爱情是一场病,那么我们有理由了解它多一点(一)

  采访单位:上海心灵咖啡编辑 陈 洁

  受访专家:成都蓝天心理咨询首席咨询师 熊 玲

  爱情是一面镜子

  1. 心灵咖啡:

  有人说,爱情是自我的一面镜子,只有幸运的人才会使用它来观照自身。您认为,在恋爱的过程中,如何找到这面“镜子”?这个“照镜”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如果是两个学心理学的人恋爱,他们“照镜”的过程会不会和一般人有所不同?

  当我们自己“照镜”时,我们应当注意什么?

  熊 玲:

  如果爱情是自我的一面镜子,那么,这面镜子就是代表爱情的东西。那爱情是什么呢?自然,这个问题因人有不同答案。由此,与其说在恋爱的过程中如何找到这面“镜子”,不如说,在恋爱的过程中如何找到真的爱情;透过爱情,照出自己的人格,以及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或者说,在恋爱的过程中,如何寻找到真实的自我。

  所以,我想对你提出的第一句话稍作改变:爱情是自我的一面镜子,只有觉知的人才会使用它来观照自身。你仔细体会,“幸运的人”和“觉知的人”有很大区别。前者是一种暂时的现状,后者是有自我成长的需求,也是能实现自我成长的人。

  这样一来,我们就比较清晰“爱情是自我的一面镜子”的定位。我们可以透过不同的恋爱模式,认识到不同的人,和人性深处的东西。比如,一个缺乏自我认识的人,在恋爱过程中,很容易彰显他自负、敏感多疑、情绪化的特质,遇到冲突,常使用的是指责、抱怨等攻击性模式,被心理学称为“投射性认同”。如在偏执人格中,看事物只有黑白两极,心里只能容纳好的,忍受不了的不好全投射给别人。而一个成熟的人,在恋爱中,是被对方的好吸引的同时,也能够容纳对方的不好。

  如果是两个学心理学的人恋爱,或许有跟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吧。我假设,那不同的应该是他们彼此会共情,会识别移情与投射。通俗说,他们谈恋爱,相对不会主观臆断,或强求意志于对方,而会是有边界、协调的相处。当然,这个前提是看他们心智的成熟与否,而不是学过心理学没有。非心理学的人,只要有成熟的性格,他们“照镜”的过程亦会促进双方的成长,会是一种和谐而幸福的过程。

  其实,爱情很简单,因为它是一个人的事情,你可以自己做主爱谁,可以自由地爱与不爱。恋爱或婚姻却很麻烦,因为它是两个人的事情。恋爱本来是甜蜜的,但很多人的受伤或痛苦,却来自恋爱,甚至有人害怕恋爱,或恐惧婚姻。所以,恋爱才真正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

  那些恋爱、婚姻屡屡失败者,只能是一个恋爱盲人,就像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想唱、想弹奏世界名曲,会跑掉一样。至于恋爱课怎么修,是一个大话题。简要说,一个人足够幸运的话,他从小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爱,或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怎样爱人,当他长大后,自然而然会恋爱。反之,则不懂什么是爱,恋爱也总是遭遇挫败,那么他需要“恶补”这一课程。当然最好是要相信恋爱,借助恋爱经历,去反观自己:你的性格怎样,你建立关系的能力怎样?反思自己:有哪些欠缺,有哪些需求。

  爱情是一面镜子

  2.心灵咖啡:

  女权主义者和“直男癌”,可能产生爱情么?(这里的女权主义者特指那些欣赏女性的身份,呼吁并亲身实践着“男女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男性和女性,“直男癌”的患者也同样有男有女,“直男癌”的不完全定义为,认为女人应该依赖男人,她们的用途就是用来嫁人、持家、生孩子的,如果有别的自我要求就是不自量力、不现实,所以不应该)

  如果可能,他们的爱情将会是怎样的?如果不可能,他们各自的特征会对他们的爱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无满足需求的能力,你的自我价值感靠什么来支撑?等等。

  熊 玲:

  有句俗语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有一句“差异相吸”。世上每一种类型的人,都有他们的情感栖息地。相信这两类人,也会找到属于他们爱情观的那个他(她)。因此,女权主义者和“直男癌”是否会相爱,这个问题不好肯定地回答。我感觉是不太可能,但也是有可能性的,因为爱情的产生都很奇怪的,是不合逻辑的,是靠缘分的。

  践行“男女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男性和女性,比起“直男癌”的男女,应该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对象。因为前者是比较符合这个时代,而文化决定了人们对先进,对平等、自由的东西的认同。

  所谓直男癌,肯定也能找到认同他们的对象,这种配对若放在古往,倒是合情合理也相安无事;若放在现代,可能迟早会有不平衡的冲突,比如没共同语言、情趣喜好不投等情况下的沟通障碍、婚外情的出现。

  爱情是一面镜子

  3.心灵咖啡:

  对于中国的男性和女性而言,他们的婚恋环境(求偶、婚姻),从过去到现在,分别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变化?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有哪些“过去”,依旧对“今天”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您是怎样评价和看待这些变化和影响的?

  您认为,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影响,对他们自身,和这个社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熊 玲:

  婚姻是人类史上最早的文明现象,但它的发展变化并非政治、科技发展那么艰辛复杂。因为婚姻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它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殖,依恋,规避孤独”需要,是永恒不会变的。较显性的变化是求偶目的和求偶标准有变。如果以时代进程看求偶、婚姻的变化,大致分为:上古时期,婚姻的目的只为生殖繁衍,女人只是被买来履行生养任务而已。

  在男人当权时期的封建社会,婚姻还是以传宗接代为主要目的,但肯定是扩大和提升了情感需求的满足,比如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爱情的向往和浪漫表达。这个时期的婚姻模式,是儒家文化下的三妻四妾、门当户对,以严苛的伦理纲常,制约着人情感的自由,可以说是性和情感饱受压抑的时代。

  当代婚姻,一夫一妻制取代了一夫多妻,进入了恋爱婚姻的自由时代。择偶标准自然也有提升,人们看重理性,重视对象的稳重、进取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也重视自己的感性需要,比如一见钟情,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择偶取向。

  近五十年的婚恋状况,似乎有很大变化,有人戏谑的总结:50-60年代的人是保守、苦逼、性压抑、道德控制的婚姻;70-80年代是纯爱,理性婚姻,性解放时代;90后或现今时代是奇葩绽放,且引以为荣的婚恋:如AA制,裸婚制,闪婚闪离,是性泛滥、婚外情、小三二奶时代,择偶的标准,齐刷刷向“高富帅、白富美”看齐。这个描述,应该说是客观的,我们所遇到的很多婚恋案例,他们道出的内心苦难,也证实与这个时代背景有一定关系。哎,对如今的婚恋奇观,你听起来看上去都实在令人感叹、悲戚。难怪有那么多人已不再相信爱情,不再轻语承诺什么。

  为何我们的婚恋生活会走向如此境地?或如你的提问,在婚恋的变化过程中,有哪些“过去”依旧对“今天”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对这些大问,我真不敢妄言。只有个单纯的理解,环境弄人,你种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一种生活模式,客观地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

  无论时代怎样变,人们充其量对婚恋的态度有变,但有一个恒定不变的终极目的,就是人们对真爱的向往,对幸福婚姻稳定的渴望。为此,男男女女都奔着这个目标,在婚恋生活的长途中,或跌跌撞撞,或悲喜交加,或失利或胜利。我们相信,智者和性格成熟的人一定会收获幸福。不幸的人,也一定不是老天不善待你,而是你还有一段自我修炼的路要走。

爱情是一面镜子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