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01

  六一儿童节过去有几天了,但有条和孩子们息息相关的新闻,还是想讲讲。

  6月1日,教育部发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要求学校开展性教育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评论里呼声一片,可见网友们早已感受到性教育匮乏给儿童、青少年带来的隐患。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有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儿童与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助长了性侵、猥亵未成年人案件的发生。

  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一方面,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家长和老师往往对性问题采取逃避型的消极处理方式。

  他们避讳谈及男女孩的性别差异,害怕提到与性相关的各类事件,这导致有些孩子对此一无所知。

  但罪犯并不会因此心慈手软放过小孩。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不少罪犯正是觉得孩子小、没有防备心、不懂事、好下手,才堂而皇之地把他们当做侵犯对象。

  他们不懂,所以容易控制、哄骗,“风险”更低。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2020年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8854人,提起公诉57295人,在未成年人检察时间中占比过半。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现实中,并没有提出起诉的才是大多数。

  其中大部分性侵案件都是熟人作案,利用了孩子们对性知识的匮乏,哄骗他们完成不正常的行为。

  很多孩子直到很多年后才意识到,这就是性侵。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被侵犯的孩子往往不敢和家长、老师说出自己的遭遇,如此一来,只会助长犯罪者的气焰,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屡屡作恶。

  近几年,还有不少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接近孩子们,骗取他们的信任后,哄骗他们拍下裸照,或进行裸聊,再借用这些影像威胁孩子们闭口不言,以此来控制他们,并实施进一步的犯罪行为。

  根据最高法发布的数据,近年来审理的性侵害儿童案件中,近三成是施害人利用网络聊天工具结识儿童后实施。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然而,网络性侵行为更为隐蔽、难以发现,隐藏在背后的真实受害者只会更多。

  犯罪者当然就是犯罪者,这不容辩驳。

  但如果孩子们有接受过科学合理的性教育,自我保护意识不是一片空白,想必能够提高戒心,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恶性事件发生。

  另一方面,即使大人们刻意避开了这些问题,有些孩子也会通过其它渠道窥探到与性相关的种种。

  比如网络上流传的黄色小广告、私下流通的杂志、充斥着强迫和非自愿的视频...

  这些信息没有经过筛选和处理,就被孩子们触及到,容易带给他们误导,导致错误性观念产生。

  有青少年把不良信息当做常事,成为施害者。

  比如之前就有家长在微博上曝光,10岁男孩让6岁女孩摸他下体,还哄骗她去男厕所。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还有个案件,是13岁女孩被四个男生在厕所侵害,犯罪者年纪为11岁和12岁。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由于性教育的缺失,他们无法判断事件对错,也意识不到其严重性,把接收到的错误讯息当成了某种常态,进行模仿,并成为犯罪者。

  除开这些恶劣案件,未成年怀孕也值得关注。

  现在的小孩普遍早熟。

  有一组2010年的数据显示,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男孩平均为10.55岁,呈降低趋势。现在又十年过去,青春期发育年龄只会更低。

  青春期的到来并不只带来身体上的变化。伴随着男女双方的性征出现,未成年人更明确地产生性别意识,也容易因好奇滋生出懵懂的情感问题。

  根据《2019中国年轻人性现状报告》,20.8%的85后在高中及之前有了第一次性经历,而到了95后,这一比例则上升到了47.5%。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年轻人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正在下降。

  与此同时,另一项调查显示,只有36%的未婚青年在初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超过50%的人在初次性行为时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内容来源于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政策简报系列《到 2030年消除中国青年意外妊娠》

  这些都导致未成年怀孕现象频发,还增加了HIV的传播风险。

  在某些平台上还有大量未成年人晒孕照,甚至以此为荣,当上了“早孕网红”。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以上种种,都是性教育缺失造成的后果。

  02

  遗憾的是,即使已经很有大量恶劣事件发生,依旧有很多家长对孩子们接受性教育感到抗拒。

  受传统思想影响,中国式家长往往会避讳聊到与性相关的话题,他们觉得性难以启齿,觉得孩子就应该在真空般的纯白空间长大。

  连回答“我是怎样出生的”,都要用“长大了你就懂了”这种模棱两可的含糊话术来敷衍,有些还编造出捡来的谎言,完全没考虑这样会给孩子留下阴影。

  曾经有这样一条热搜。

  一位母亲质疑学校老师在课堂上讲述怀孕的过程,以及男女生的区别。这位母亲怒气冲天地表示,“我女儿才9岁,是能听这些事情的年纪吗?”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完全就是中国家长的普遍状态。

  他们自己不愿意谈及性,便把性教育也视之为“毒害”,拒绝让孩子接受相关信息,认为这些对孩子不好,仿佛听过就被污染了一样。

  这也是性教育长期缺失的佐证。

  家长们自己就没有接受过正确的性教育,只是从上一辈那里沿袭到了对性的态度,所以对性避之如洪水猛兽,把性当做肮脏、下流的代名词。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这是对性的一种污名化。

  过去,各种“艳照门”事件中,受害者被传播隐私,却被万夫所指,正是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被打上了“不道德”、“不检点”的标签。

  性本身是无罪的,是人类的行为给它加上了情绪色彩。它是正常的情感冲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心理学家佛洛依德认为性是人类行为和人格形成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这是家长们也应该知道的事情。

  但家长们不知道,所以也不愿意让孩子去接触这些他们心目中不好的事情。

  然而,有一个简单的道理,堵不如疏。

  想想自己小时候,是不是家长越不让干什么,就越想干什么。所以,越是担心孩子误触,越应该提前教育好,不是吗?

  与其让孩子们出于好奇,从互联网、小广告、还有不知道哪里的群聊中,得知相关知识,不如大方地把其摆在明面上,让所有孩子都认真学习。

  现在不让孩子建立完善的性别意识,得到合理的性教育启蒙,等到孩子有所经历后,却又要责怪学校和老师没有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教育。

  岂不是无理取闹。

  当然,也有人并不是质疑性教育本身,而是担心没有好的老师或课程进行引导。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有网友提到,学校以前会安排生理课程,但学生往往会在课堂上表示不好意思,或是大笑起哄。

  我觉得这样的现象似乎正说明,性教育已经晚了。

  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中已经模糊地形成了对性的初印象,才会引发对应的情绪。

  这种懵懂的初印象往往是错误的,会把性污名化、把生殖器污名化、把两性关系也污名化。

  但如果能通过课程,让孩子们意识到这些事情是正常的、不应该被嘲笑的,也是进步。

  如果因为教不好就不去教,显然是一种舍本逐末。

  归根结底,只有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性、面对性,才能够有效地避免更多恶性事件发生。

  这才是保护孩子的正确方式。

  而不是自以为正确地,替他们把需要的信息屏蔽掉,假装营造出一间无菌的温室。

  03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对性教育本身也充满误解。当代人谈性色变,一提到性就想到性交,提到性教育就以为是性行为教育。

  但性教育的范畴是极为广泛的,性行为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但不是唯一的内容。

  根据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他们主张的全面性教育是一个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通过全面性教育,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增长相关知识、态度和技能,建立适龄的价值观,让他们在面对相关事件时做出可以负责的决策。

  这并非只是生理层面上的教育,也涉及到心理层面、社会层面等多因素,是综合性的教育内容。

  性教育需要教会孩子们接纳自己的变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青春期少女在身体发育初期,常常因为胸部的变化,引发性格上的变化。

  此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为孩子们提供正确的情绪纾解,让她们感受到身体的变化是正常的。

  性教育也需要提供适当的性行为教育。

  初高中时期,青少年们情难自禁、偷尝禁果,发生初期性行为的年龄正在提前。

  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也并不了解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意识的冲动行事,容易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

  性教育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还有很多:

  

孩子是如何出生的? 如何应对女孩的月经初潮或男孩的初次遗精? 怎么进行合理避孕? 如何规避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如何正确看待LGBT人群? ......

  说实话,别说是青少年了,很多成年人都不能正确解答其中某些问题,还把同性恋视作异样。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

  性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儿童、青少年正视性,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就性相关问题和家长、老师进行提问、交流、沟通,并寻求帮助。

  04

  在我看来,我们的学校不仅应该提供性教育,还需要提供婚恋教育、死亡教育、理财教育、求职教育等等一系列内容。

  比如说婚恋教育。或许近几年来,结婚率持续走低,但婚恋依旧是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的内容。

  但在毕业前,我们几乎没有渠道可以了解它。大部分人经历的都是,读书时家长反复强调不要早恋,一毕业立刻送去相亲,恨不得下一秒原地结婚。

  很多人在走进婚姻前,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将要面临什么,需要承担起什么。

  还有理财教育。理财其实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配置自己的资产。

  好多人都是误打误撞才摸到理财的边,还偏偏胆子特别大,有人连赎回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敢跟风重仓买基金。这不就是货真价实的惨绿少年。

  如果把教育局限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恐怕只能教出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机器,这显然不合适。

  教育是所有人走向社会前的必经过程。它会影响到我们进入社会后的为人处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但是,现在的学校课程和社会课程相对来说是比较割裂的。很多学生讲自己一毕业就失业,某种程度上说明,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很好的承担起从学校到社会的桥梁的这个责任。

  然而,教育并不是万能的。

  我们不能忽视教育的能量,也不能指望教育替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就好像我们并不能依靠防沉迷系统让所有未成年人彻底告别游戏一样。

  教育是在人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种子会在漫长的生活中,汲取经验,慢慢生长,但这颗种子最终会长成什么样子,还需要时间给答案。

  -END-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比家长更抗拒性教育的,是罪犯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