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高考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情绪周记Vol.34

  “像高考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情绪周记Vol.34

  这里是简单心理「情绪周记栏目。

  又是一年高考结束。有人着急放松,有人焦虑怎么选专业。

  回到“那年今日”,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编辑部的大家想(用自己的血泪经验)说:慢慢来,别着急。

  在评论区加入分享,有机会赢得周边小礼物。

  PS:周边是 简单心理出品的2021年猫狗日历。

  每页都有一幅猫狗治愈系小图画!可爱到哇哇叫!

  以及,在本栏目的评论区,每期都会有一个幸运鹅得到它!

  “像高考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情绪周记Vol.34

  “像高考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情绪周记Vol.34

  高考结束的那个假期,我体验到了一种活到现在可以称为“最高级”的放松。

  十几年来被强调的人生最重大的那件事,我已经完成了。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结果,也不怎么关心(反正肯定有个学上),记得成绩出来要查分的那个下午,我睡午觉睡到昏睡不醒,我妈连打了好几个电话才把我从床上叫起来。

  之所以会那么放松,可能是因为之前实在是太紧张了。记得高三有段时间焦虑到厌学的地步,当时一个同学给我写小纸条,塞给我的时候说:以后遇到什么事也不叫事了,高考我都过来了。

  现在往回看,高考是一件“事”,也许是比较大的一件,但绝不可能是人生任务的最高级。

  那个放松的假期之后,我们会面对更复杂的人生,更重要也更难解的问题,比如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有感觉的事,如何交到真正的朋友,如何去爱,如何面对分离……这些事,不是一个简单的“努力”就能达成的,需要对自我的诚实、勇气、耐心和一点运气。甚至,有了这些也还是不够的,也还是会在很多时候做不到、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接纳自己的局限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所以,如果让我对当年的自己说些什么,我可能不会给什么建议,该经历的总会经历,能有这么一段彻底放松的时间,那就放松吧。

  如果建议真的有用,希望能多陪陪姥爷,多跟他聊天散步吃饭,讲更多他喜欢听的甜言蜜语,表达我的爱。现在看,这比高考重要一万倍。

  “像高考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情绪周记Vol.34

  想对高考完的你说:不管选什么专业,人生都不会完蛋。

  我大学是外语系的。高考出分后选专业,最难的问题不外乎:“你喜欢什么”?

  这简直残酷。没试过怎么知道喜不喜欢呢?后来瞎填了外语,不过是因为“感觉擅长”罢了。其实是随便选的。

  校园时代第一次感受到内心的calling,是机缘巧合进了社科系的图书馆。看到那一本本书里让人震惊的主题,身体里的血液沸腾着往脑袋上涌。

  可那时候一门心思学语言的我已经大四,要毕业了。

  “随便”的代价是挺大。比如,今后在从事任何跟“语言”不相关的工作时,时常让我陷进一种需要更多解释和证明的人生。

  但我很反感“语言只是工具”的说法。它看轻了我们学习的深度,也看轻了我们自己。

  系统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是通过掌握一门工具,进入到世界上现存的“另一类文化、历史、人类系统”。它是美的、是不同的、是无限的。

  即便是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也并未让人完蛋。它给予我最大的帮助是:削减内心的傲慢。让我放下“我自己”,多去“关心世界上的另一种人”。

  现在活得好好的,并越发感觉自由。

  “像高考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情绪周记Vol.34

  我觉得高考之后,和选专业同样重要的,是选择以后要交往的人。

  专业固然重要,但很多人都是会换专业的,我的感觉是以后要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点点探索。要探索的也不只是专业,还有怎样的工作节奏适合自己,自己能承担的风险和能获得的支持(比如家人的情感和经济支持)有哪些等等。

  心理咨询中,对来访者最有疗愈作用的因素是咨询关系。对我大学几年和以后的生活最重要的,也是人与人的关系。

  和有的同学在一起,我可以练习安全的人际关系,逐渐适应一种可以拒绝、可以暴露、可以相互支持的关系。和有的同事在一起,我可以看到生活可以暂停、可以转向,知道怎么让独居生活多彩、让亲密关系舒适。

  通过与他们的相处,我可以越来越接近一种自如的生活。而一份适合我的工作或专业,我想是一份让我越做越坚定的事情吧。

  高考结束的时候,我不可能懂得这些,不过好在想懂得这些也没有门槛,我觉得慢慢来就好。

“像高考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情绪周记Vol.34

  心理学不是我的第一志愿,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与它无关。

  但在毕业多年以后(就不暴露真实年龄了),我会意识到,大学专业带给我的,有比“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事。

  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视野,一种看待自我和世界不一样的方式。

  虽然这样描述有点抽象,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不管我在哪个地方、从事什么工作,我都会尽量用一种“更内省、更宽和”的状态与外界相处。

  而我一位中文系的朋友,也曾经告诉我,她会因为学了六年文学,而更容易体会到生活的诗意(即使她现在的工作一点也不文艺)。

  从高考到填志愿,这段时间总会被大人们定义成人生的分水岭。我同意。

  但这种“分水岭”或许不是想象的那样,一旦选择,就决定了我们一生的走向。

  相反它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的人生提供了一个视野,一个比“标准答案”更广阔的的视野而已。

  所以,我想说的是,不必焦虑,无论你选择了哪个专业,或者被迫选择了哪个专业,人生的图景才刚刚开始。

  “像高考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情绪周记Vol.34

  我是中文系毕业的。可能很多人当年填志愿的时候已经在考虑之后的职业规划,但我当时只是懵懵地做了选择,完全没有思考未来要做什么。

  我所在的高中是很典型的“唯分数论”的学校,所以我们同学中,只有很少数的人在高考填志愿前就对自己“想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这些问题有思考。

  高考那年年初的时候,老师告诉我有可以参加自主招生的机会,所以在报名之前我就已经在挑选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对这些有了一些把握。尽管那时候的选择也有很多关于如何选择才能成功被降分录取的考虑当时我的心理活动更接近于:“这个到底是学什么的呢?我不是很清楚,但我应该挺感兴趣的吧。”

  在高考前我通过了几次资格审核,被通知高考后去参加最后一轮的面试。后来又顺利地通过了面试,而当年的成绩也并不能让我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于是就那样进入了大学。

  我获得了提前选专业的机会,但我的选择并未经过缜密的思考,现在看来,我高考后的这些年人生也一样,也依然总是习惯于依靠直觉做选择。尽管我的这种习惯,总是会被更年长的、更“有经验的”人,定义为“眼光不长远”、不成熟、不稳重。

  但我并不在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谢那一次出于直觉的判断,我甚至越来越觉得那是一次上天的指引。我当时做选择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感受世界的方式和那个专业、那所学校的契合度,但是这几年每每回想起来,会觉得很多看似不经意发生的事情其实早已安排好。

  在文学院遇到的老师和同学,在那所学校度过的四年生活,重构了我的人生。

  不知道为什么此刻回想这些事情会突然觉得很治愈。站在未来回望过去,回忆起当时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焦虑的自己、后来做了一个又一个选择、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自己,竟然从过去收获了某种力量。

  我记得很清楚,那年高考语文有一篇阅读是木心的文章,他回忆自己童年某次和家人一起出去游玩,获得了一个喜欢的小碗,但那个心爱的碗却又不小心在坐船的途中掉入水中。结尾他写,“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这句话我记了好多年,在后来很多难过、遗憾的时刻,我会想起这句话。

  想对高考那年的自己说,也想对现在的自己说,不管那年做了什么样的选择,不管在那以后经历了什么,很多当下看来无比浓重的一笔,在以后看起来可能都会变淡。

  “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所以尽管走吧,无论向着哪个方向。

  “像高考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情绪周记Vol.34

  高考结束了,你想对“那年今日的自己”说点什么?

  写在评论区,照例抽送一本简单心理新年猫狗日历(通常是获得最高赞的那位朋友)。

  上期中奖的幸运鹅是@芽籽

  “像高考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情绪周记Vol.34

  “像高考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情绪周记Vol.34

  往期「情绪周记」

  这世界太丧了,我们想做点治愈的事儿。

  点击名片,让我们陪着你↓

  看更多心理学专业文章

“像高考这种事儿,以后还多着呢”|情绪周记Vol.34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