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情感 > 阳谋

阳谋


  穿着警服抱儿子,毕竟不协调,沈跃君一回家,就换了衣服,吃饭洗碗,带了儿子去公园。她爱子如命,条件允许的话,和儿子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分开。王仁经常笑她像猴子背鼓。王源年幼,但懂事,怕妈妈累着,挣脱下来踉踉跄跄走路。沈跃君想上洗手间,儿子不便进去。她为难半天,和儿子再三再四交代,特意虚画个圈圈,让儿子站在里边。儿子想起西游记就笑,笑着点头,她还不放心,委托边上糖炒栗师傅照看。待糖炒栗点过头,才匆忙进去。洗手间人很多,等她甩着水珠奔出来,心里格登一声,圈圈里,儿子不见了。
  她感觉天要塌下来,脑门一下嗡嗡的,触电似的,整个大脑停滞了。她四处张望,连名带姓呼唤儿子,没有一丝回应。问糖炒栗,却直摇头,一问三不知,愧疚地看她,说忙起来,没顾着。她疯狂奔走,跌跌撞撞扑到公园保安室,保安闻讯,也帮忙寻找,但一无所获。她瘫软在地上,哇的一声哭出来。
  起风了,满园树叶沙沙响。她呆若木鸡,完全痴了。泪痕已被吹干。不敢想象夜深了,一个小孩,怎么办,冷吗?饿吗?她努力回忆儿子穿的衣服,出门时亲手套上的,却完全失忆,思维混乱到崩溃。是被坏人带走了吗?会打他吧?会砍他手脚吧?他一定会哭到嘶哑。想起他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心就撕裂,不能想下去。天黑得像锅底,游客关心一下,寻找一下,慢慢谈论着,四散走开了。沈跃君心像被挖个大窟窿,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回家,也想不出怎么跟家人开口。即使家人原谅她,她也无法原谅自己,在家门口,居然把儿子丢了。
  沈跃君的日子,过得天昏地暗。她一有空,就去公园门口蹲着,担心错过王源。经常看见王源,欢天喜地,一抓在手里,却并不是,最终以向家长孩子反复鞠躬道歉结束。同事们非常同情她,义愤填膺,但束手无策。王源像从地球上消失,没人查到他的影踪,即使一大帮警察,也无济于事。她彻底废了,活得像行尸走肉,瘦弱得如同一把骨头。脚脖子也像极了圆规,在宽大的裤管里划着,无神地走过大街小巷,一阵轻风,都能把她撩倒。她向领导提出辞职,去找儿子。大队领导,是她在警校的师兄,特别同情,请示过上级,决定给她换岗。劝她整理心情,一边做内勤,一边寻找,不耽误工作就行,需要帮忙时,说一声就好。师兄原来对她有好感,又不敢开口,后来见她嫁了中学体育老师,才收敛心思,娶了副市长女儿,一心奔仕途去了。大家讨论他,至少退休前能享受副厅。运道好,正厅掉地上都能蹦起来。
  体育老师是她高中同学,是在人海中,能吸引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往他那边看的那种人。用年轻时诗意的话来说,就是在千人万人中,也绝不会错认的背影。他们之间的感情,在恋爱时细腻热乎过,后来淡了许多。他本来就粗线条,现在更是一年到头,没说几句话,两人都过不了这个坎,两人都小心翼翼避开这话题。沈跃君想尽办法请假,领导尽量创造条件,方便她找儿子。后来全国大部分兄弟单位,都开始设置岗位,帮助寻找失踪儿童了。当上分局副局长的师兄,赶紧推荐她调岗,说这个打拐的岗位适合她,可以零距离接触全国系统信息。
  沈跃君安不下心来,人后以泪洗面,头发全白了。她要和王仁分开过,看见老公,她就想到儿子,心里痛得狠。她要一个人舔伤口,她自己提出,净身出户作为惩罚。当然,等儿子平安归来时,希望王仁回家,全家团圆。从头到尾,都是她自说自话唱独角戏,王仁没怎么搭理她,双方的感情,眼见淡下去了。
  DNA数据库开通后,沈跃君如获至宝,天天躺在数据库比对,希望找到王源。儿子在里边等她。但数据库还在初级阶段,资料不齐全,她就一直没收获。她现在神经衰弱,夜夜惊心,睡着就做恶梦,梦到儿子变了,一天一个样,天天不一样,黑白的脸,模模糊糊看不清,唤他,只是笑着不说话。她已经想象不出儿子的模样了,摇摇晃晃,稀里糊涂,就是个大概轮廓。儿子张开双臂向她扑来,她赶紧去抱,却穿过去,扑个空,浑身一痉挛,就醒过来,满身冷汗,抱着枕头只是哭。她下定决心,放弃工作,专心去找儿子。她请局里会画像的同事,帮她模拟儿子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时的画像,带在身边,随时张贴,到处询问。可又不敢太张扬,一个警察丢了儿子,担心社会舆论太难听。她的心像老海绵一样,龟裂了,她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见到儿子。可又需要给自己打气,要不然恐怕会崩溃。她不能多想,一想就哭,抑制不住地哭。天天在反复中痛苦煎熬。
  
  二
  王仁浓眉大眼,人高马大,长得一表人才。王仁的父亲王强,是个退休干部,山里人出身,传宗接代观念根深蒂固。父子俩饭后喝一杯时,他老泪纵横,对儿子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好好的孙子,被儿媳妇不小心给丢了。就像皇帝丢了玉玺,总感觉心里缺了一块。”
  这话听得王仁心里很辛酸。他心里也很遗憾,但毕竟不能像父亲那样,可以明白表露性情。儿子丢了,他不比沈跃君轻松。听到父亲半真半假的唠叨,王仁不好接话。王强见他没搭话,也就悻悻的,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又是半年多过去了。早晨,王仁长跑路过桃园路附近,寒风凛冽中,看见市儿童福利院门口,围着一群人。王仁是个热心人,爱抱打不平,市面上就没有他不关心的事情。他拨开人群,挤进去一看,是个出生不久的婴儿,裹在粉色襁褓中,闭着眼睛睡觉。有人打开看过,是个男孩。天气太冷,大家议论纷纷,认为婴儿的母亲,一定躲在附近观察动静。一时间没有人伸出援手。
  儿童福利院大门紧闭,王仁敲半天,好不容易敲开门,睡眼惺忪的保安,擦着眼睛说:“现在都还没有上班。依我的经验,孩子出生证明不齐,福利院不一定接收。”
  王仁听着,心里想着,把话说出来了:“我爹来家玩时,思思念念想有个孙子,要不我把这孩子抱回去养起来好了,时间长了养出感情,不和亲生儿子一模一样吗?证明不证明的,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再想办法。”
  路人也都凑趣敲边鼓。他伸手把孩子抱到儿童医院急诊室去。医生检查后,说孩子都正常健康。王仁便把孩子带回了家。
  沈跃君正在做早餐,看王仁抱了个婴儿回家,很是奇怪。听了他期期艾艾的解释,当场就冷了脸,放下手里的活计,拾掇拾掇上班去了。王仁愣了半晌,你不小心丢了儿子,我一声不吭,没怨你半句,我现在抱个孩子回来,你就给我甩脸子?抱都抱回来了,该咋办还咋办。他依样画葫芦,给孩子洗过澡,给点喝的,孩子也乖,眯缝了眼补觉。王仁请了假,在家里照顾孩子。沈跃君下班回家,也不理会王仁和孩子。看见这个孩子,就不由自主想到王源过得好不好。逐渐各过各的,连话都不想搭了。
  王仁脾气倔强,吃软不吃硬。沈跃君也不是软茬,进出没给好脸色看。这样也不是个办法,他们又有了分开静一静的想法。王仁托乡下亲戚帮忙养孩子,小孩也是个有福气的,吃得白白胖胖。
  因为是捡来的,王强给孩子取名王拾得,终于名正言顺有了自己的孙子,老爷子很开心。王仁夫妇,却再也恢复不了和谐,时间久了,终有一日去民政局扯了离婚证。告别时,沈跃君想对丈夫说什么,但性格使然,话到嘴边又咽下。她向来很硬气,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除非王仁先软下来。
  王仁搬家后,开始他开挂的生活。他从学校辞了职,玩过一阵子后,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平时带着儿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倒也自由自在。他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时间过得很快,孩子却只吃饭不长个儿。而且,不仅咋也长不高,还越来越木讷甚至自闭了。朋友在一起,酒喝多了,就和王仁开玩笑:“这孩子怎么一点也不像你,畏畏缩缩的。”
  边上朋友接话:“当然不像王仁,本来就不是他的种。你看这孩子个子矮小,头发稀疏,反应呆滞,学习不好,完全没有王仁那样,反应敏捷,意气风发的精英气质。”大家听了跟着瞎起哄。
  王仁心里却从此存了心事。一日,他发现王拾得蔫蔫的,提不起精神,去医院检查,发现孩子患的是白血病。住院治疗许久,医生说需要骨髓移植。他责无旁贷,去做了基因比对。鉴定结果说,他和儿子没有血缘关系。他不肯死心,跑去省城医院再次检验,结果出来,让他彻底失望。王拾得,真的不是他的儿子。
  王仁焦虑很久,还是打不出那个电话。他们有过约定,从此陌同路人。午夜时分,自斟自酌,喝高了,他按捺不住躁动的心情,按出那个久违的号码。对方已经停机。
  王仁想不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向来对人生充满自信的王仁,终于动摇了。自己种出来的,即使是苦果,也得默默咽下去。
  棘手的是,孩子的疾病怎么办?
  
  三
  凳子找到抱孩子的活儿以后,赵蝤蠓对他的约束就少了许多。今天,不知道他又跑哪儿疯去了。隔壁阿英家媳妇,生了个娃娃雇他抱,每月给他十五块,他的气焰高了不止一尺。赵蝤蠓也不好多开口,儿子能赚钱,做老子的,只能闭嘴。凳子的腰板硬起来,赵蝤蠓腰板就软下去。别说小孩就不狡猾,凳子也不是好东西。这个社会很现实,谁的拳头大,谁就有话语权。家里一样,谁有经济权,谁说了算。赵蝤蠓从床板上撑起来,两只手相对摩擦五下,放在油光光的宽脸膛上,猫儿洗脸似的,稀里哗啦干洗一番。肚子里叽里呱啦,叫了好一阵子,上午落肚的番薯粥,消化得差不多了。
  他两腿挂在床杠上,磨蹭半天,终于熬不住,伸脚去够东一只西一只的拖鞋,拿过枕边油腻帽子扣在头顶,趿着拖鞋,去灶头掀起锅盖看。看也白看,锅里冰僵冷气,只有上午剩下的番薯粥,面上那层,都板结紫黑了。快到十点半,平时这个时候,凳子已经在灶下搂火。赵蝤蠓勺子都不想用,直接拿碗挖起冷粥,用温开水淘一淘,压压肚子。他的胃,打小不好,吃番薯粥就泛酸,吃肉就不会。二姐笑话他,是穷人生起富贵命。也去医院看过,医生说是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拿点药回来吃吃。他怕死,但穷人,说啥都白搭。开水是昨晚的,温了,草木灰汤气。虽然叫自来水,从溪坑里直接抽上来,过滤系统简单,比过去肩膀挑水时,好很多了,赵蝤蠓不嫌弃,方便就好,他就不爱干活。
  他也能做饭,简单点的菜,问题不大,十六回菜做不起,宫廷大菜,满汉全席没吃过,但唱词里听过,不外乎,霉干菜扣肉,红烧猪头肉,咸菜猪肚子。以前他不做饭,娘走后,不做饭,就没饭吃。人都贱,古话说,有娘做娘规,无娘尽命熬。娘去世怎么也合不上眼,死去半天还开眼缝,牵挂他没人打理。老天饿不死瞎眼鹰,何况他几十岁的活人。太阳转到阶前头,做饭吧。他连锅都懒得洗,去米桶勺米出来,在道坦前水龙头淘一淘,拿两只扔在墙角的番薯,洗洗泥,皮都不削,用刀挖成一块块,扔进饭灶头,柴火一搂,冒白烟后,闷一闷,就开吃。单身汉吃不饱,但也饿不死。凳子七八岁会做饭后,赵蝤蠓就懒成一条骨了。
  他提把竹椅,扔在墙角,一屁股坐下去,太阳有气无力,雾霾重,山里都有,院子里水迹都晒不干,也影响田里收成。水龙头用久,橡胶蒙了,拧不紧,滴下的水,慢慢流成条线,顺着墙角,折个方向,往院子外渗去。他点起一支烟,深深吸一口,肚里没食,胃里泛酸。有经验的人说,抽烟能治胃病,净瞎扯几把蛋。他扔了烟头,去水缸舀瓢水,洗手吃饭。门吱吜一声开了,凳子背了娃进来,他无名火涌到头顶心,咆哮道:“你死哪去了,看我不抽死你。”
  他的声音噎在喉咙里。凳子身后冒出一个中年男人,手上扛只相机,身上还背一只相机,大圆脸盘,腮帮子特别大,还都是胡子,胖嘟嘟的,卷发,一看就是城里人,赵蝤蠓把后半句话咽回去了。这个人,是干嘛的?收购旧相机的?
  那收购相机的,说是报社记者,姓姚,拿出一个证件递给赵蝤蠓,还抽出证件夹着的名片给他。赵蝤蠓打开证件看了一下,他不怎么识字,初小里学来的白眼字儿,老早还给老师了。那男人伸手过来,把证件上下调个个儿,原来他拿反了。他看一下,字不大认得,只看清一个日字,照片倒是眼前这个男人,他把名片夹到证件还给男人:“怎么了?有事吗?”
  后三个字是降调的,来山里的人少,山民好客,来的都是客,不会剑拔弩张。
  那男人接走证件,把名片又递给他。他捏过名片,也没看,扔到灶台上。那记者说:“是这样的。我今天过来,到林垟小学采访,发现你儿子背着小孩,站在教室窗外听课,这说明他是爱读书的。你儿子这么大的年龄,是上学的年龄,你应该让他上学对不对?”
  赵蝤蠓听明白这句话,问:“你是镇教办的?”
  “不是。”
  他咳了一声,像咳嗽又像发笑,最近烟抽多了:“既然不是,你管什么闲事?我还当你是抓逃学的。”他骇笑,似乎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真相,他的笑声,有三十年老慢性支气管炎的功底。
  姚记者因他突如其来的搞笑,沉默了一下,有点艰难地重新组织语言:“不是,作为家长,适龄儿童都应该上学,不是教办的人,也能管。”一
  穿着警服抱儿子,毕竟不协调,沈跃君一回家,就换了衣服,吃饭洗碗,带了儿子去公园。她爱子如命,条件允许的话,和儿子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分开。王仁经常笑她像猴子背鼓。王源年幼,但懂事,怕妈妈累着,挣脱下来踉踉跄跄走路。沈跃君想上洗手间,儿子不便进去。她为难半天,和儿子再三再四交代,特意虚画个圈圈,让儿子站在里边。儿子想起西游记就笑,笑着点头,她还不放心,委托边上糖炒栗师傅照看。待糖炒栗点过头,才匆忙进去。洗手间人很多,等她甩着水珠奔出来,心里格登一声,圈圈里,儿子不见了。
  她感觉天要塌下来,脑门一下嗡嗡的,触电似的,整个大脑停滞了。她四处张望,连名带姓呼唤儿子,没有一丝回应。问糖炒栗,却直摇头,一问三不知,愧疚地看她,说忙起来,没顾着。她疯狂奔走,跌跌撞撞扑到公园保安室,保安闻讯,也帮忙寻找,但一无所获。她瘫软在地上,哇的一声哭出来。
  起风了,满园树叶沙沙响。她呆若木鸡,完全痴了。泪痕已被吹干。不敢想象夜深了,一个小孩,怎么办,冷吗?饿吗?她努力回忆儿子穿的衣服,出门时亲手套上的,却完全失忆,思维混乱到崩溃。是被坏人带走了吗?会打他吧?会砍他手脚吧?他一定会哭到嘶哑。想起他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心就撕裂,不能想下去。天黑得像锅底,游客关心一下,寻找一下,慢慢谈论着,四散走开了。沈跃君心像被挖个大窟窿,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回家,也想不出怎么跟家人开口。即使家人原谅她,她也无法原谅自己,在家门口,居然把儿子丢了。
  沈跃君的日子,过得天昏地暗。她一有空,就去公园门口蹲着,担心错过王源。经常看见王源,欢天喜地,一抓在手里,却并不是,最终以向家长孩子反复鞠躬道歉结束。同事们非常同情她,义愤填膺,但束手无策。王源像从地球上消失,没人查到他的影踪,即使一大帮警察,也无济于事。她彻底废了,活得像行尸走肉,瘦弱得如同一把骨头。脚脖子也像极了圆规,在宽大的裤管里划着,无神地走过大街小巷,一阵轻风,都能把她撩倒。她向领导提出辞职,去找儿子。大队领导,是她在警校的师兄,特别同情,请示过上级,决定给她换岗。劝她整理心情,一边做内勤,一边寻找,不耽误工作就行,需要帮忙时,说一声就好。师兄原来对她有好感,又不敢开口,后来见她嫁了中学体育老师,才收敛心思,娶了副市长女儿,一心奔仕途去了。大家讨论他,至少退休前能享受副厅。运道好,正厅掉地上都能蹦起来。
  体育老师是她高中同学,是在人海中,能吸引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往他那边看的那种人。用年轻时诗意的话来说,就是在千人万人中,也绝不会错认的背影。他们之间的感情,在恋爱时细腻热乎过,后来淡了许多。他本来就粗线条,现在更是一年到头,没说几句话,两人都过不了这个坎,两人都小心翼翼避开这话题。沈跃君想尽办法请假,领导尽量创造条件,方便她找儿子。后来全国大部分兄弟单位,都开始设置岗位,帮助寻找失踪儿童了。当上分局副局长的师兄,赶紧推荐她调岗,说这个打拐的岗位适合她,可以零距离接触全国系统信息。
  沈跃君安不下心来,人后以泪洗面,头发全白了。她要和王仁分开过,看见老公,她就想到儿子,心里痛得狠。她要一个人舔伤口,她自己提出,净身出户作为惩罚。当然,等儿子平安归来时,希望王仁回家,全家团圆。从头到尾,都是她自说自话唱独角戏,王仁没怎么搭理她,双方的感情,眼见淡下去了。
  DNA数据库开通后,沈跃君如获至宝,天天躺在数据库比对,希望找到王源。儿子在里边等她。但数据库还在初级阶段,资料不齐全,她就一直没收获。她现在神经衰弱,夜夜惊心,睡着就做恶梦,梦到儿子变了,一天一个样,天天不一样,黑白的脸,模模糊糊看不清,唤他,只是笑着不说话。她已经想象不出儿子的模样了,摇摇晃晃,稀里糊涂,就是个大概轮廓。儿子张开双臂向她扑来,她赶紧去抱,却穿过去,扑个空,浑身一痉挛,就醒过来,满身冷汗,抱着枕头只是哭。她下定决心,放弃工作,专心去找儿子。她请局里会画像的同事,帮她模拟儿子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时的画像,带在身边,随时张贴,到处询问。可又不敢太张扬,一个警察丢了儿子,担心社会舆论太难听。她的心像老海绵一样,龟裂了,她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见到儿子。可又需要给自己打气,要不然恐怕会崩溃。她不能多想,一想就哭,抑制不住地哭。天天在反复中痛苦煎熬。
  
  二
  王仁浓眉大眼,人高马大,长得一表人才。王仁的父亲王强,是个退休干部,山里人出身,传宗接代观念根深蒂固。父子俩饭后喝一杯时,他老泪纵横,对儿子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好好的孙子,被儿媳妇不小心给丢了。就像皇帝丢了玉玺,总感觉心里缺了一块。”
  这话听得王仁心里很辛酸。他心里也很遗憾,但毕竟不能像父亲那样,可以明白表露性情。儿子丢了,他不比沈跃君轻松。听到父亲半真半假的唠叨,王仁不好接话。王强见他没搭话,也就悻悻的,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又是半年多过去了。早晨,王仁长跑路过桃园路附近,寒风凛冽中,看见市儿童福利院门口,围着一群人。王仁是个热心人,爱抱打不平,市面上就没有他不关心的事情。他拨开人群,挤进去一看,是个出生不久的婴儿,裹在粉色襁褓中,闭着眼睛睡觉。有人打开看过,是个男孩。天气太冷,大家议论纷纷,认为婴儿的母亲,一定躲在附近观察动静。一时间没有人伸出援手。
  儿童福利院大门紧闭,王仁敲半天,好不容易敲开门,睡眼惺忪的保安,擦着眼睛说:“现在都还没有上班。依我的经验,孩子出生证明不齐,福利院不一定接收。”
  王仁听着,心里想着,把话说出来了:“我爹来家玩时,思思念念想有个孙子,要不我把这孩子抱回去养起来好了,时间长了养出感情,不和亲生儿子一模一样吗?证明不证明的,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再想办法。”
  路人也都凑趣敲边鼓。他伸手把孩子抱到儿童医院急诊室去。医生检查后,说孩子都正常健康。王仁便把孩子带回了家。
  沈跃君正在做早餐,看王仁抱了个婴儿回家,很是奇怪。听了他期期艾艾的解释,当场就冷了脸,放下手里的活计,拾掇拾掇上班去了。王仁愣了半晌,你不小心丢了儿子,我一声不吭,没怨你半句,我现在抱个孩子回来,你就给我甩脸子?抱都抱回来了,该咋办还咋办。他依样画葫芦,给孩子洗过澡,给点喝的,孩子也乖,眯缝了眼补觉。王仁请了假,在家里照顾孩子。沈跃君下班回家,也不理会王仁和孩子。看见这个孩子,就不由自主想到王源过得好不好。逐渐各过各的,连话都不想搭了。
  王仁脾气倔强,吃软不吃硬。沈跃君也不是软茬,进出没给好脸色看。这样也不是个办法,他们又有了分开静一静的想法。王仁托乡下亲戚帮忙养孩子,小孩也是个有福气的,吃得白白胖胖。
  因为是捡来的,王强给孩子取名王拾得,终于名正言顺有了自己的孙子,老爷子很开心。王仁夫妇,却再也恢复不了和谐,时间久了,终有一日去民政局扯了离婚证。告别时,沈跃君想对丈夫说什么,但性格使然,话到嘴边又咽下。她向来很硬气,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除非王仁先软下来。
  王仁搬家后,开始他开挂的生活。他从学校辞了职,玩过一阵子后,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平时带着儿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倒也自由自在。他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时间过得很快,孩子却只吃饭不长个儿。而且,不仅咋也长不高,还越来越木讷甚至自闭了。朋友在一起,酒喝多了,就和王仁开玩笑:“这孩子怎么一点也不像你,畏畏缩缩的。”
  边上朋友接话:“当然不像王仁,本来就不是他的种。你看这孩子个子矮小,头发稀疏,反应呆滞,学习不好,完全没有王仁那样,反应敏捷,意气风发的精英气质。”大家听了跟着瞎起哄。
  王仁心里却从此存了心事。一日,他发现王拾得蔫蔫的,提不起精神,去医院检查,发现孩子患的是白血病。住院治疗许久,医生说需要骨髓移植。他责无旁贷,去做了基因比对。鉴定结果说,他和儿子没有血缘关系。他不肯死心,跑去省城医院再次检验,结果出来,让他彻底失望。王拾得,真的不是他的儿子。
  王仁焦虑很久,还是打不出那个电话。他们有过约定,从此陌同路人。午夜时分,自斟自酌,喝高了,他按捺不住躁动的心情,按出那个久违的号码。对方已经停机。
  王仁想不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向来对人生充满自信的王仁,终于动摇了。自己种出来的,即使是苦果,也得默默咽下去。
  棘手的是,孩子的疾病怎么办?
  
  三
  凳子找到抱孩子的活儿以后,赵蝤蠓对他的约束就少了许多。今天,不知道他又跑哪儿疯去了。隔壁阿英家媳妇,生了个娃娃雇他抱,每月给他十五块,他的气焰高了不止一尺。赵蝤蠓也不好多开口,儿子能赚钱,做老子的,只能闭嘴。凳子的腰板硬起来,赵蝤蠓腰板就软下去。别说小孩就不狡猾,凳子也不是好东西。这个社会很现实,谁的拳头大,谁就有话语权。家里一样,谁有经济权,谁说了算。赵蝤蠓从床板上撑起来,两只手相对摩擦五下,放在油光光的宽脸膛上,猫儿洗脸似的,稀里哗啦干洗一番。肚子里叽里呱啦,叫了好一阵子,上午落肚的番薯粥,消化得差不多了。
  他两腿挂在床杠上,磨蹭半天,终于熬不住,伸脚去够东一只西一只的拖鞋,拿过枕边油腻帽子扣在头顶,趿着拖鞋,去灶头掀起锅盖看。看也白看,锅里冰僵冷气,只有上午剩下的番薯粥,面上那层,都板结紫黑了。快到十点半,平时这个时候,凳子已经在灶下搂火。赵蝤蠓勺子都不想用,直接拿碗挖起冷粥,用温开水淘一淘,压压肚子。他的胃,打小不好,吃番薯粥就泛酸,吃肉就不会。二姐笑话他,是穷人生起富贵命。也去医院看过,医生说是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拿点药回来吃吃。他怕死,但穷人,说啥都白搭。开水是昨晚的,温了,草木灰汤气。虽然叫自来水,从溪坑里直接抽上来,过滤系统简单,比过去肩膀挑水时,好很多了,赵蝤蠓不嫌弃,方便就好,他就不爱干活。
  他也能做饭,简单点的菜,问题不大,十六回菜做不起,宫廷大菜,满汉全席没吃过,但唱词里听过,不外乎,霉干菜扣肉,红烧猪头肉,咸菜猪肚子。以前他不做饭,娘走后,不做饭,就没饭吃。人都贱,古话说,有娘做娘规,无娘尽命熬。娘去世怎么也合不上眼,死去半天还开眼缝,牵挂他没人打理。老天饿不死瞎眼鹰,何况他几十岁的活人。太阳转到阶前头,做饭吧。他连锅都懒得洗,去米桶勺米出来,在道坦前水龙头淘一淘,拿两只扔在墙角的番薯,洗洗泥,皮都不削,用刀挖成一块块,扔进饭灶头,柴火一搂,冒白烟后,闷一闷,就开吃。单身汉吃不饱,但也饿不死。凳子七八岁会做饭后,赵蝤蠓就懒成一条骨了。
  他提把竹椅,扔在墙角,一屁股坐下去,太阳有气无力,雾霾重,山里都有,院子里水迹都晒不干,也影响田里收成。水龙头用久,橡胶蒙了,拧不紧,滴下的水,慢慢流成条线,顺着墙角,折个方向,往院子外渗去。他点起一支烟,深深吸一口,肚里没食,胃里泛酸。有经验的人说,抽烟能治胃病,净瞎扯几把蛋。他扔了烟头,去水缸舀瓢水,洗手吃饭。门吱吜一声开了,凳子背了娃进来,他无名火涌到头顶心,咆哮道:“你死哪去了,看我不抽死你。”
  他的声音噎在喉咙里。凳子身后冒出一个中年男人,手上扛只相机,身上还背一只相机,大圆脸盘,腮帮子特别大,还都是胡子,胖嘟嘟的,卷发,一看就是城里人,赵蝤蠓把后半句话咽回去了。这个人,是干嘛的?收购旧相机的?
  那收购相机的,说是报社记者,姓姚,拿出一个证件递给赵蝤蠓,还抽出证件夹着的名片给他。赵蝤蠓打开证件看了一下,他不怎么识字,初小里学来的白眼字儿,老早还给老师了。那男人伸手过来,把证件上下调个个儿,原来他拿反了。他看一下,字不大认得,只看清一个日字,照片倒是眼前这个男人,他把名片夹到证件还给男人:“怎么了?有事吗?”
  后三个字是降调的,来山里的人少,山民好客,来的都是客,不会剑拔弩张。
  那男人接走证件,把名片又递给他。他捏过名片,也没看,扔到灶台上。那记者说:“是这样的。我今天过来,到林垟小学采访,发现你儿子背着小孩,站在教室窗外听课,这说明他是爱读书的。你儿子这么大的年龄,是上学的年龄,你应该让他上学对不对?”
  赵蝤蠓听明白这句话,问:“你是镇教办的?”
  “不是。”
  他咳了一声,像咳嗽又像发笑,最近烟抽多了:“既然不是,你管什么闲事?我还当你是抓逃学的。”他骇笑,似乎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真相,他的笑声,有三十年老慢性支气管炎的功底。
  姚记者因他突如其来的搞笑,沉默了一下,有点艰难地重新组织语言:“不是,作为家长,适龄儿童都应该上学,不是教办的人,也能管。”
  “好吧好吧,能管。你吃饭了吗?在这吃吧,可惜都是冷饭。”
  他想起半碗冷饭刚才已经被他泡了,落肚了。
  “凳子,做饭。你在这吃饭吧。”
  这话,分别对凳子和背相机的说。凳子看了他一眼,抱着小孩去淘米,赵蝤蠓想伸手去接娃娃,想了想,又缩回来。男人抱娃,让人笑话。那记者自来熟,倒不顾忌,接了小孩,在竹椅上坐了,把小孩放在膝盖上,脚板有节奏地抖抖抖,小孩探手想回凳子那里,但被他抖得也舒服,又摆脱不了,也就作罢,开始适应节奏。凳子干活很勤快,三下两下,不一会儿,饭就好了,那记者也不见外,见赵蝤蠓一伸手邀请,就把相机放到桌边,去道坦洗了手,帮着打饭。今天菜还可以,溪鱼干,菜蕻状,咸肉炒天罗瓜,还蒸了个蛋闷。那记者吃了一碗,就摆手不吃了,说有糖尿病,一碗就够了。赵蝤蠓也不勉强他。他又东拍西拍,拍了许多照片,凳子做饭,洗碗,擦桌,扫地,抱娃,他都拍了。赵蝤蠓实在忍不住,问他:“你这胶卷浪费不?”
  记者知道他的意思,笑:“我多拍多挑,发现不合适的,就不冲洗,尽量不浪费。”
  赵蝤蠓似懂非懂:“哦哦。”
  两个陌生人没啥可聊的,吃过饭,赵蝤蠓就哈欠连天,记者说:“你要睡了吗?那我先回去,有事再联系你。”
  “走好,走好。”他胡乱应答,挥手送走姚记者,瞌睡虫已上头,扑通一声栽倒在床上,见周公去了。
  醒来,他发现饭罩盖下有张十个头,是记者留下来的。饭钱完全不用十个头,一碗番薯饭,虽然叫凳子做了干饭,说到天界上去,也就值五毛钱。臭菜蕻状,溪鱼干,也值不了几个钱。下次来,还给他,山底人,穷蒙穷,乌烟吃大筒,人穷志不穷,不赚这个钱。如果不来也就算了。凳子又跑出去了,被记者一打搅,忘了问他到底怎么回事。
  山里日子过得慢。日头东山上,西山落,不是村长过来说起凳子的事,赵蝤蠓老早忘记这码事。那十个头,也老早拿去买烟了。记者如果过来,还给他另外的十个头,反正钱都一样。村长来,是传达镇里书记的意思,说市里报纸,登了凳子不读书的事情,题目很直接,他才十二岁,言下之意,是说他还是个孩子,就让他打工了,违反九年义务教育宗旨。
  村长,应该叫村委会主任,但大家习惯村长村长的叫。赵蝤蠓有点不高兴:“打什么工,就隔壁邻舍生了个二胎,厂里生活太忙了,交托凳子背一背,抱一抱,一个月就拿他十五块钱,怎么了,这叫打工吗?打工是正儿八经坐在机器面前,那才叫打工。”
  村长见他话多,更不高兴,拉下脸来说:“你要送他去念书的。我话放这里了,后果你自负。我们村,蒸,蒸不着,烟倒是薰着。镇里书记说了,好人好事从来没登着,因你这儿子不读书的事,被市级党报批斗一番,倒霉死了,一年工作都白干了。领导叫你神头灵清一些,别神头北。屙屎猫一样,给镇里村里丢脸。”
  村长是堂兄弟,平时递支烟喝杯酒,好起来像一个人一样,现在搞起这么头皮涨,赵蝤蠓也觉得突然,可能领导给他压力太大了。就陪了笑脸,说:“知道了,知道了,我这就送他去念书。”心里说:“你这狗屁,下届还想不想当村长的,我冤心起,拉一帮人不投你,看你狗儿死在漏眼蔀里一样,还当个队的村长。”
  凳子死把懒把回来了,看那张耷拉着的脸,就不喜庆,老子都被你这张苦脸搞穷了。赵蝤蠓忘记,是自己一世人,没正式工作搞穷了的。他年轻时跟村里人一起出去弹棉花,也走过不少地方,钱没赚到多少,到处被打办、公安,追得翩翩飞,牢监也坐了几日,因为人民公社开出的介绍信,过期作废了。全国各地跑,隔江过水的,路远饭白,不过期才奇怪。
  其实当地公安、打办,哪里会不晓得,他们就是弹棉花的,个个一头稻花香,都刚洗过泥脚,迈上田塍的。身边一分钱都没有了,给他们吃了的饭,也结算不了,还得给他们行家钱回去。也就是教训教训,很快就结了案,放他们走。赵蝤蠓可不依不饶,打死也不愿出去走江湖跑码头。妈生了五个囡儿,就他一个拔藤瓜,宠得比命还值钱,也就随他随他,不出去,就不出去吧,在家总还有十亩田种,吃虽然吃不饱,饿也饿不死,就这么着,过吧。
  后来那许多坚持出去弹棉花的,过年回来,一个个都说变成大老板了,银灰色双排扣西装,爆炸头细卷起来,牡丹香烟,打镖一样打过来。赵蝤蠓有点失落,但回家一躺,他就想明白了,古诗讲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明显吃不了那般苦,也就不羡慕别人做人上人。你只晓得别人吃馒头,怎么晓得别人求戒的痛。妈担心的,还不止他没饭吃,更担心他没老婆,以后老了孤单。四女儿出嫁,姑换嫂,给他换回来一个媳妇儿,不久就离婚走了,赵蝤蠓一直单身到现在。再娶,要本钱,谁家女儿愿意嫁这样一个家境的人。
  年纪一年大似一年。妈死后,几个姐都很着急,想给他再找个老婆,但难度和发大财有得一拼。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六十,大家都死了心,说自己的子女,就当他的小孩一样,但毕竟要落实到位,到底挑哪一个给他顶房,要早点定下来。他没什么财产,虽然有上辈留下来的三间套,但毕竟旧了,又远远生在深山冷岙,拆迁也轮不到,就没办法升值,下一代根本不感兴趣。
  那天,二姐兴冲冲跑过来,问他:“孩子要不要?”
  “什么孩子?”他以为介绍对象。
  “是路上捡到的,给你当儿子。”
  原来是这么回事。“捡孩子很容易吗?我怎么没捡到。”
  他插科打诨,每次见了二姐,他都这样,可能平时和二姐亲近一些。
  “真的,是山外一个人,到我们村问起,说家里吃阵大,养不起,问我们要不要孩子。我忽然想到你。外甥,外甥女,这个那个,话这么多,都不合适。你如果是华侨人的话,万顷家财,个讲个就翩翩飞,飞过来了。所以,你以后不用淘他们气,自己直接领养一个外姓人,从小养大,也有感情,大了以后,照样可以给你养老送终。”
  “随你吧,我反正没意见。”
  那就这么定了。二姐兴冲冲,打电话告诉其他几个姐妹,大家都感兴趣,不一会儿就聚集到老娘家来,等待那个孩子送过来。孩子大头大脸,二姐看了,着急玉成此事,一迭声说好好好。看她这么热心,一副大包大揽的架势,姐妹们知道她是铁心要玉成此事,谁都是明白人,不会出面煞了这片风景。定下来,也是一件心事。
  只是大姐有点失落感,这失落感,不是因为老五有了儿子,而是因为这个好事,不是她牵的头,但又不好说什么。谁叫大姐天天忙着养孙儿的事,就把弟弟孤单抛在脑后了。将功补过,她也不能拂了二妹的好意。于是她也凑趣,热热闹闹地,把小弟的后半生幸福,给预定下来。大家都没读过多少书,不了解贩卖人口是重罪。山里人更实用的是村规民律,至于法律,可能是真犯杀人放火大案后,才有可能去打听一下。
  虽说是老弟的养子,二姐好事做到底,把名字叫凳子的孩子,带回自己的家,和外甥孙女放在一起养,二姐把所有费用都免了,彻底帮老弟一个大忙。说实在的,孩子还太小,蝤蠓还真没辙。你叫老弟一个大男人,给养子抹尿抹屎,也不现实。所以凳子是在二婆家养到七岁稍微懂点人事以后,才送回蝤蠓家的。凳子和爹感情不大亲近,也情有可原。
  但这对父子组合还是延续下来,到姚记者发出一组图文报道,平静才被打破。凳子该吃吃该喝喝,赵蝤蠓却有些忐忑。他第一次努力去回忆当年二姐说的话,特地跑一趟二姐家,反复印证当年一些可能遗漏的细节。其实,二姐也不了解孩子来龙去脉,旧事重提,她有些烦躁,还是耐着性子,解答了一些话,蝤蠓也听得出来,都是她自己敷衍成篇的往事。她吩咐弟弟不要自己吓自己,堂堂正正买来的,又不是偷来骗来的。
  弟弟频频点头称是。二姐前脚送走弟弟,后脚赶到老邻舍家,呑呑吐吐,借弟弟的口气,略带埋怨弟弟地,说出自己的担心。邻舍是个明白人,她未开口,已从她脸上的焦虑,悟出她的不安。于是,也不废话,带起二姐就往曹家庄介绍人家里去。她们还特地在那介绍人的家外绕一趟,让二姐先客观地感受一下人家的富豪气息。高楼大屋,红墙碧瓦,那是一户大好人家的气势。俗话说上门看八字,二姐经过这趟侦查,总算把心放回肚子。赵蝤蠓听了复述,点头应许,二姐刚一离开,他也赶紧抽空跑了一趟曹家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地目睹那土豪气魄,他才真正安下心来。
  凳子在镇委书记,村长,教办主任的过问下,终于入了学籍,坐进教室。他欲哭无泪,这书念得实在太枯燥无味,哪比得上天天在外边,三天马那样快活无穷,他回家,支支吾吾提出不想上学。赵蝤蠓牛脾气,事情都闹成这样,怎么可能让他临阵脱逃,凳子只好苦兮兮地,每天背书包去上学,心里只埋怨那记者。他的文化课一穷二白,坐到一年级教室,最后一排,把十个手指头看遍,把十个指甲啃得一干二净,愣是背不会“上课铃响,快进课堂。下课铃响,不慌不忙”。他直挺挺坐着,腰酸背疼,觉得还真不如抱小孩来得痛快自如。真怀念自由自在的生活。
  毕竟年轻单纯,心里埋怨几天姚记者,没事找事给他添堵,向父亲求助无望后,他也便聚了心思,慢慢跟上班级的节奏,虽然在一年级学生中个子很突兀,但还是像模像样坐下去了。但很快他坐不住了,报道还是打破山村的宁静,干扰了他们的生活。
  
  四
  在离他们家六十公里左右,江对岸的城市里,沈跃君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她是在火车上看到这个消息。她漫无目的地,按照地图一个一个县城,到处寻找儿子,所有的工资都花在路费上。边上的女旅客,在读邻市的一张报纸,上面有个报道,说的是一名十二岁少年想读书,配了照片。她越看越觉得,像想象中的王源,眼睛鼻子嘴巴都像,额头下巴也像。她讨过来看,握着报纸,她的手就开始痉挛颤抖。
  拿起电话又放下,她最后还是抑制不住激动,打电话联系上王仁。这还是她第一次联系前夫。虽然她对他还思思念念,找不到合适借口。王源是他们之间维系的根。她也听到王拾得生病的事,但没问,知道他的病情就是保保捣捣,能维持住生命就不错了。医药费也是个无底洞。报纸上他才十二岁的照片,让王仁一眼认出,这就是十年前走失的儿子,这男人也当场痛哭失声,这十年来,他经受多大的煎熬。他们只想一步迈过江,马上来到宝贝儿子的身边,恨不得马上滴血认亲。但家里四位老人,要比他们这俩当事人清醒很多,老人提出,不可鲁莽行事,人家是抚养孩子多年的养父,生育之恩重如山,养育之恩也重如山,最稳妥的办法,是通过报社牵线搭桥,党媒有公信力,说不定能事半功倍。经过仔细考虑,王仁和沈跃君同意了。报纸下方有联系电话,他们拨打一个通宵,也无人接听。这个部室是专副刊,没有夜班做新闻的任务。
  几个亲友汇集起来,白天一起杀到邻县,记者陪他们找到凳子。大家第一眼就看出,百分百,这就是王源。连头顶上的发旋,两侧耳廓上的聪明窟,脚板上的黑痣,都和王仁或沈跃君,一模一样。她真是越看越爱,眼睛里都要滴出蜜来,只想马上把孩子拐回家。沈跃君询问许多细节,给孩子拍许多照片,带回来给父母家人看。
  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决定认回王源。孩子和她很陌生,她想,相处下来,一定会慢慢培养起感情的,毕竟人生的最初十几年,没有在一起度过。她要弥补所有失去的时光。的确,才过几天,在邻居的怂恿下,孩子开始叫她妈妈。沈跃君决定,下一步就把他学习给补上去,不能让他像二流子似的,只会混日子。看他的养父,就知道浪费孩子多少珍贵学习时间。
  赵蝤蠓在边上,抽着他们送的烟,冷眼看母子相亲相爱,心里也拐不过弯来。他是准备养子防老的,对方这样夺人所爱,确实无法接受。
  经过养父同意,她终于把孩子带回家,过来喝喜酒的亲友看了,个个为她庆幸。沈跃君的心里,像灌了蜜似的,天天开口欢唱。孩子在两地跑来跑去,哪一方都舍不得放弃,把两家都哄得其乐融融,倒也开心。
  在各方多次劝说下,在亲情气氛渲染下,赵蝤蠓也从蛮不讲理,到接受事实了,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但他对贫穷很有恐惧感,在祠堂牌友智多星指点下,他提出要辛苦费补偿,交了钱,他就给人。事情开了头,就顺理成章往下发展,双方从十万谈到八万,沈跃君也没有往下压。你说他没道理,似乎也有道理,人家不能白养十来年,现在好手好脚还给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双方约定,签订书面合同,今后当成亲戚相走,还要为养父养老送终。沈跃君都满口答应,回去就筹款。
  回到家,向亲戚筹钱,就有亲戚说话了:“没必要花这冤枉钱,八万还有压缩的余地。八万块,都可以在新村买三套房子了。我一套房子,五十二点三八平米,两万四千八。”他指头缝里,夹着沈家分的烟,转了脸四处看大家眼色,寻求支持。他哈哈笑着,说:“我小舅子就是律师,大手笔,大文豪,可以代写文章,发在报纸上,说要进行基因鉴定。这样对方就会担心,是亲骨肉,他就没道理出高价要钱,舆论自然让他不敢狮子大开口,价钱就能压下来。”
  沈跃君不响,但她已经打定主意,不能不给钱。她觉得做人不能没道义,寒了对方的心。虽然她不富裕,但认为能用钱解决问题,就不是问题。
  也有亲戚当场不服,提出反驳:“请律师说话没必要,矛盾激化了,万一鉴定出来,不是亲生的,那岂不是糟糕透顶?”沈跃君心底其实明镜儿似的,知道他有和稀泥的意思,只管认下来再说。是亲生的,当然无话可说。万一不是亲生的,又有谁知道秘密。人海茫茫,再到哪里去找王源。一鉴定,如果不是王源,不就鸡飞蛋打一场空了。
  沈跃君是个有主意的人。第三天她提了钱包,几个人去接回王源。还是在火车上,读到了张律师发在报纸上的评论。张律师是个热血青年,较真,想出名,从姐夫那里知道这事后,不吐不快,认为这事万万不可草率,务必依法办事。他提出建议,尽快让双方去省城,做基因检测,以绝后患。报社正需要连续报道,炭打进火里去,第二天就见报了。
  当局者迷。沈跃君满头冷汗,一下子清醒过来。双方原先决定不做鉴定,是因为谁都看得出来,这完全就是她的亲骨肉。更何况,她私下里也着实担忧,做了鉴定,万一说这孩子不是王源,怎么办?她根本无法再受打击。但是,换个角度说,如果这不是王源,那真的王源,不是还要继续在外挨冻受饿吗?她怎么能够舍得?她完全不敢往下想象。沈跃君这一刹那间,思路非常清晰,不能糊弄过去,毕竟受过专业法律教育,在舆论监督下,她不能做有悖公理的事。
  在报社协调下,一家鞋业冠名,承担鉴定费用。当然,不过就是走个过场,履行一下手续。赵蝤蠓很鄙视,说:“现在的媒体,就是喜欢抓住一丁点小事,就大做文章,唯恐天下不乱。”他经历过运动,一些政治名词,经常脱口而出。他这大半辈子,并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在省城,双方住在一个旅馆里。儿子和沈跃君、王仁,睡一个房间,沈跃君靠在王仁肩膀上,哄孩子入睡。儿子睡得满天大汗,鼻翼扑哧扑哧喘气。她看着儿子双脚交叉,双手叠放在胸口的睡姿,和王仁完全一个样,简直就是一个模具铸出来的。听说这小子,也喜欢把脚趾甲挖进去剪,和王仁平时一个德性,最后都需要上外科解决。遗传基因真强大。她耸起鼻梁,笑微微地,左右看父子俩,真是越看越幸福。如果说,这还不是他们亲生儿子,吵到天边都没人信。王仁握着她的手,另一只手去理她的白发,这些年,你也累了,头发都白了。
  双方亲友开心游览名胜古迹,一起去看风景,王源开心得像只小猴子,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亲情体验。报社派白记者过来,接了姚记者的班,前方后方密切配合,天天报道新动态,舆论场把握得妥妥的,在城里各媒体竞争中,天天力拔头筹。
  经过一个星期的等待,终于水落石出。鉴定中心来电话,说结果出来了。她想问结果,对方已放下电话。她想,算了,大队人马,直接杀过去吧。
  他们坐车去鉴定中心,王源挨着爸妈坐着,别提有多开心快活,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今后,永远永远,都不再分开。
  鉴定结果在打印,机器咔嚓咔嚓的声音,紧扣他们的心弦。盖着红彤彤公章的鉴定证书,递到他们手上时,沈跃君一边按住像小猴子一样纠缠她的儿子,一边迫不及待接过文件,打开来看。她如遭雷击,呆若木鸡。儿子和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就连一点点都没有。她避开大伙儿,跑进厕所,嚎啕大哭。
  回旅馆的路上,他们是悲伤的。活生生的儿子,又飞走了。王源不明就里,还是巴巴地想接近他们,但已经贴不了肉,明显的撕裂,让他们装不出其乐融融。他们陷入悲痛,撕心裂肺。王仁握着的肩,支撑着她,带她回家。离开旅馆时,双方有意避开,都怏怏的。两天后,赵蝤蠓打了电话过来,相约以后保持联系。双方心里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一场悲剧,变成喜剧,又复归到悲剧,是谁都始料不及的。但这结局也在王仁的预料之中,一半对一半的希望。男人总是相对冷静一些,他扪心自问,离不开沈跃君,他也已经决定,这辈子不再离开沈跃君。虽然双方没有复婚,但他不会放弃。分离的痛苦,让他度日如年。
  后来还是接到了赵蝤蠓打来的一次电话,说赵凳子跑过公路时,被一辆车给撞断了脚骨。言下之意,是没有钱看病。沈跃君本来不想搭理,后来还是过意不去,毕竟不能有用时当轿把,用不着了就是粪桶把。她独自去看了凳子,带了礼物和钱款过去。赵蝤蠓见了沈跃君,就讪讪的,有些不好意思,脸皮黑,倒是看不出脸红。
  老同事一个个老了,调了,退了,知道她这事的人,越来越少。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把沈跃君完全击倒,她变得更加憔悴不堪,变得异常神经质。住院出来以后,师兄局长特地过来看她,说经过健康恢复程度鉴定后,准备调她去资料室上班,她却不想去,她对自己完全没有了自信,只请求能去食堂,做工序简单的洗碗工也行。也许这工作能让她开心一些,师兄心里想,经过反复询问,看她态度坚决,也就答应下来,安排她去了办公室总务处。她还是喜欢进食堂一线服务,热腾腾的饭菜让她有俗世的真实感。于是,食堂多了个编制内的胖厨师。
  十几年过去,她仍然一有空,就出去寻找儿子,她有心插柳柳成荫,帮着全国十五对夫妇找到了走失的子女。在分享他们的幸福感时,她也茫然若失,为什么王源的基因,从来没有出现在基因库里?难道他已经不在人世?或是过得非常悲惨?想起医院公园门口,那些断手断脚弓背的残疾人,她就不寒而栗。在上班时间,她依然天天沉迷于炊事,跟大厨学手艺。她坚信,儿子一定会找回来,她要在儿子回家后,以最好的厨艺款待儿子。
  虽然她没有了笑脸,但胖胖的,看着倒也不那么凄惨。其实是虚胖,一快走就喘得慌。吃了抗抑郁的药,饭量大增,怎么也控制不住,病还没有好稳定,倒添了许多小毛小病。在她经历极度失望后,DNA基因数据库逐渐完善,她也去查询过,虽然没有权限,但如果有可靠线索,她以一个市民身份去求助登记,师兄局长还是网开一面,热心地“假公济私”,帮忙查询能够掌握的密级。王源的信息,仍然没有出现,一次也没有,局长分析,这说明王源的资料没有登记上去,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王源一切安好,万事大吉。谁也不敢设想,也有可能王源已经不在人世。反正,沈跃君永远不可能往坏方向想问题。
  
  五
  局里新招了一批辅警来培训。沈跃君上班下班,人群中有张面孔,老是吸引她的目光。她看到一堆人当中,有位精干小伙子,极像王仁年轻时的模样,很像二十多年前,不断吸引她目光的那张脸。她特地打电话叫王仁过来,噼里啪啦论证一番,王仁知道她神经质又犯了,但还是顺着她,听她说个不停。何况,他自己的精神,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悄悄看了又看,说有点像,也不像。经过上次轰轰烈烈一番认亲周折,他谨慎了许多,拍她的肩膀,回家吃药吧。
  沈跃君天天偷偷观察小伙子,连菜都多打一勺给他,次数多了,小伙子就很害怕,坐立不安。这位肥胖老阿姨,该不会是神经病吧?可看她护身布后穿着正规警服,警阶也老高了,又不像有问题。幸亏沈跃君满头白发,带给人慈善感,否则真不知道闹什么笑话出来。也幸亏辅警过几天就分到各派出所了,见到老阿姨的时间并不多。
  新闻单位在号召拥有熊猫血的人,踊跃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患者,在打菜窗口天天盼着看见小伙子的沈跃君,心里一动,自己就是熊猫血,她决定为别人多做贡献。熊猫血一般指Rh阴性血,相对比较稀有。赶到市献血站,在空旷的大厅,她见到她最想见到的人,那就是一米八三的帅辅警。恍惚当中好像回到二十多年前,看见王仁的那种心理。她胸口咕咚咕咚跳得厉害。看样子,他也是来献熊猫血的,沈跃君真是心潮澎湃,心脏扑通扑通的,都要跳出嗓子眼去。世上就有这么巧的事?她哑着声音悄声问检验员,可否帮我们比对一下,看有没有血缘关系。
  女检验员目瞪口呆,发出林志玲似的熊猫声,阿姨,您说可以吗?有这可能吗?您这要求,让我很为难哦,先别说我这里有没有专业的仪器和药剂,没有对方同意,我也没权利替你们做基因鉴定啊。
  说得对。沈跃君拍着额头,哑然失笑,真是晕头转向,怎么那么轻率了。
  检验员同情地看着她,阿姨,如果有需要,您去公检法部门开个介绍信,不知道能不能做?或者征得他的同意?
  她谢了检验员,做完检验回了单位。这事怎么办?多年前的唐突,闹得满城风雨,她一直刻骨铭心。经过那次痛苦的遭遇后,沈跃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除非有99.99%证据摆在那儿,否则失望实在太大。师兄已经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当上分局局长,她跑过去说,师兄,我有个要求,希望你批准。
  说。
  我看中了一个小伙子,听说是下面莲花山派出所的,麻烦你把他调到分局来好吗?
  为什么?
  不为什么,就是我看着他像王源。
  调哪里?你这病是不是又重了?明天抽空去看看吧。
  师兄,我知道自己的情况,我能把握。我的意思是,我又不能要求安排他进食堂工作,那您就把他安排在警卫室好了,我天天看到他,身体就好了。
  跃君同志,我知道你痛苦,我很理解,但是你这出发点,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啊。局长托着脑门子,想不明白。要不,我把你调到派出所去?
  也行。
  请你出去,顺便把门带上。
  唉。沈跃君晃晃脑袋,从自己编制的想象空间里摆脱出来,她如果这样去和局长说,估计十有八九没戏。
  你好,你是新来的?哪个科室的?
  我是莲花山派出所的辅警。
  我知道你是辅警。我想找你抽点血,有急用。
  师姐,阿姨,我不知道怎么称呼您才对。我想不明白,您找我抽血做什么?
  这个办法显然更不现实。但是,无论如何,她要合法搞到帅辅警的DNA,弄他一个水落石出,具体怎么做,她还想不明白,有问题找警察,还是找师兄去,检验员那“征得他本人同意”的说法,给了她启发。
  沈跃君心头重新燃起火苗,她打电话给王仁。王仁支持她的想法,说,这么患得患失?有什么好为难的,这点小事,局长还不是手到擒来。
  他们一起跑去找师兄局长,谈了自己的疑惑,师兄一拍自己的满头白发,哈哈一笑,王仁说得对。
  我还没说什么,就说得对?
  王仁一脑门子困惑。
  就是你所说的,与其偷偷摸摸,不如大刀阔斧去做。这个头我来开。
  师哥,你毕竟一把手,做事有魄力,这叫阳谋
  沈跃君不失时机,赶紧拍上一记响亮的马屁。师兄马上打个电话给派出所所长,说要找辅警李滨,让他过来一趟。
  李滨很快跑过来,局长让沈跃君和王仁,先回避一下。沈跃君一见李滨就笑,真是越看越欢喜,李滨也觉得,沈跃君对他笑,看起来很舒服。也许是天性使然。
  局长换了一身便服,还特地离开办公桌,陪李滨走到沙发前,和他对面坐下,李滨,现在,我不是以局长的名义向你提要求。这是我的个人想法,你可以不接受,但是我们不应该放过任何一条线索。支持不支持,都在你的一念之间。你就当帮老同志一个大忙,她找儿子已经找了二十三年。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
  听局长这样直截了当,提出个人要求,李滨很是惊讶。他也是个妙人,大胆举手说,局长,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局长嫌弃他,我最讨厌别人这样说。你不就是想讲吗?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好吧,那我就直说。我给您提个建议哈,您这样操作,是会打草惊蛇的,这不大妥。其实您完全可以拿与某个案件有关的说法,提出让有嫌疑的人参与检验。
  臭小子,你有嫌疑?侦探片看多了?
  不是不是,我根正苗红,完全是百分之百的原生家庭,不可能是养子。他笑嘻嘻的,声音却越来越低,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局长说,我说过,你可以不同意,因为这纯粹是我个人建议。我以个人名义,请求你帮忙去验DNA,是因为在基因库查不到你。
  行,局长,我同意。
  同意了?
  对,我忽然想到,我血型和父母对不上号,我过去想到,但从来没有怀疑什么。就借这个机会查一查吧。
  好的。这段时间,你就先在局里借用,李主任会通知你们所长的。局长如释重负,这个悬案,总算有新的转机。
  李滨回到家还恍惚,他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养子。父母爱他如命,只是因为局长直截了当提出,希望他帮助他人,他才动了检验DNA的念头。回家时观察父母,发现外表的确不怎么像。想起疑人偷斧的寓言,就苦笑。想开口问父母,又觉得突兀,话说出口,又自己打岔掩盖。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沈跃君忐忑不安,她相信,结局一定皆大欢喜,可为什么,心脏还冷不丁要痉挛起来。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结果没出来,啥都不算。但一想到走失二十多年的儿子,有可能在她眼皮底下摇来晃去,拿大勺子打饭菜给他吃,就更有力气。在沈跃君的设想中,也有王仁按照约定,前来要求复婚的情节,至于她答不答应,也只能等待结果出来再说了。一
  穿着警服抱儿子,毕竟不协调,沈跃君一回家,就换了衣服,吃饭洗碗,带了儿子去公园。她爱子如命,条件允许的话,和儿子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分开。王仁经常笑她像猴子背鼓。王源年幼,但懂事,怕妈妈累着,挣脱下来踉踉跄跄走路。沈跃君想上洗手间,儿子不便进去。她为难半天,和儿子再三再四交代,特意虚画个圈圈,让儿子站在里边。儿子想起西游记就笑,笑着点头,她还不放心,委托边上糖炒栗师傅照看。待糖炒栗点过头,才匆忙进去。洗手间人很多,等她甩着水珠奔出来,心里格登一声,圈圈里,儿子不见了。
  她感觉天要塌下来,脑门一下嗡嗡的,触电似的,整个大脑停滞了。她四处张望,连名带姓呼唤儿子,没有一丝回应。问糖炒栗,却直摇头,一问三不知,愧疚地看她,说忙起来,没顾着。她疯狂奔走,跌跌撞撞扑到公园保安室,保安闻讯,也帮忙寻找,但一无所获。她瘫软在地上,哇的一声哭出来。
  起风了,满园树叶沙沙响。她呆若木鸡,完全痴了。泪痕已被吹干。不敢想象夜深了,一个小孩,怎么办,冷吗?饿吗?她努力回忆儿子穿的衣服,出门时亲手套上的,却完全失忆,思维混乱到崩溃。是被坏人带走了吗?会打他吧?会砍他手脚吧?他一定会哭到嘶哑。想起他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心就撕裂,不能想下去。天黑得像锅底,游客关心一下,寻找一下,慢慢谈论着,四散走开了。沈跃君心像被挖个大窟窿,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回家,也想不出怎么跟家人开口。即使家人原谅她,她也无法原谅自己,在家门口,居然把儿子丢了。
  沈跃君的日子,过得天昏地暗。她一有空,就去公园门口蹲着,担心错过王源。经常看见王源,欢天喜地,一抓在手里,却并不是,最终以向家长孩子反复鞠躬道歉结束。同事们非常同情她,义愤填膺,但束手无策。王源像从地球上消失,没人查到他的影踪,即使一大帮警察,也无济于事。她彻底废了,活得像行尸走肉,瘦弱得如同一把骨头。脚脖子也像极了圆规,在宽大的裤管里划着,无神地走过大街小巷,一阵轻风,都能把她撩倒。她向领导提出辞职,去找儿子。大队领导,是她在警校的师兄,特别同情,请示过上级,决定给她换岗。劝她整理心情,一边做内勤,一边寻找,不耽误工作就行,需要帮忙时,说一声就好。师兄原来对她有好感,又不敢开口,后来见她嫁了中学体育老师,才收敛心思,娶了副市长女儿,一心奔仕途去了。大家讨论他,至少退休前能享受副厅。运道好,正厅掉地上都能蹦起来。
  体育老师是她高中同学,是在人海中,能吸引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往他那边看的那种人。用年轻时诗意的话来说,就是在千人万人中,也绝不会错认的背影。他们之间的感情,在恋爱时细腻热乎过,后来淡了许多。他本来就粗线条,现在更是一年到头,没说几句话,两人都过不了这个坎,两人都小心翼翼避开这话题。沈跃君想尽办法请假,领导尽量创造条件,方便她找儿子。后来全国大部分兄弟单位,都开始设置岗位,帮助寻找失踪儿童了。当上分局副局长的师兄,赶紧推荐她调岗,说这个打拐的岗位适合她,可以零距离接触全国系统信息。
  沈跃君安不下心来,人后以泪洗面,头发全白了。她要和王仁分开过,看见老公,她就想到儿子,心里痛得狠。她要一个人舔伤口,她自己提出,净身出户作为惩罚。当然,等儿子平安归来时,希望王仁回家,全家团圆。从头到尾,都是她自说自话唱独角戏,王仁没怎么搭理她,双方的感情,眼见淡下去了。
  DNA数据库开通后,沈跃君如获至宝,天天躺在数据库比对,希望找到王源。儿子在里边等她。但数据库还在初级阶段,资料不齐全,她就一直没收获。她现在神经衰弱,夜夜惊心,睡着就做恶梦,梦到儿子变了,一天一个样,天天不一样,黑白的脸,模模糊糊看不清,唤他,只是笑着不说话。她已经想象不出儿子的模样了,摇摇晃晃,稀里糊涂,就是个大概轮廓。儿子张开双臂向她扑来,她赶紧去抱,却穿过去,扑个空,浑身一痉挛,就醒过来,满身冷汗,抱着枕头只是哭。她下定决心,放弃工作,专心去找儿子。她请局里会画像的同事,帮她模拟儿子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时的画像,带在身边,随时张贴,到处询问。可又不敢太张扬,一个警察丢了儿子,担心社会舆论太难听。她的心像老海绵一样,龟裂了,她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见到儿子。可又需要给自己打气,要不然恐怕会崩溃。她不能多想,一想就哭,抑制不住地哭。天天在反复中痛苦煎熬。
  
  二
  王仁浓眉大眼,人高马大,长得一表人才。王仁的父亲王强,是个退休干部,山里人出身,传宗接代观念根深蒂固。父子俩饭后喝一杯时,他老泪纵横,对儿子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好好的孙子,被儿媳妇不小心给丢了。就像皇帝丢了玉玺,总感觉心里缺了一块。”
  这话听得王仁心里很辛酸。他心里也很遗憾,但毕竟不能像父亲那样,可以明白表露性情。儿子丢了,他不比沈跃君轻松。听到父亲半真半假的唠叨,王仁不好接话。王强见他没搭话,也就悻悻的,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又是半年多过去了。早晨,王仁长跑路过桃园路附近,寒风凛冽中,看见市儿童福利院门口,围着一群人。王仁是个热心人,爱抱打不平,市面上就没有他不关心的事情。他拨开人群,挤进去一看,是个出生不久的婴儿,裹在粉色襁褓中,闭着眼睛睡觉。有人打开看过,是个男孩。天气太冷,大家议论纷纷,认为婴儿的母亲,一定躲在附近观察动静。一时间没有人伸出援手。
  儿童福利院大门紧闭,王仁敲半天,好不容易敲开门,睡眼惺忪的保安,擦着眼睛说:“现在都还没有上班。依我的经验,孩子出生证明不齐,福利院不一定接收。”
  王仁听着,心里想着,把话说出来了:“我爹来家玩时,思思念念想有个孙子,要不我把这孩子抱回去养起来好了,时间长了养出感情,不和亲生儿子一模一样吗?证明不证明的,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再想办法。”
  路人也都凑趣敲边鼓。他伸手把孩子抱到儿童医院急诊室去。医生检查后,说孩子都正常健康。王仁便把孩子带回了家。
  沈跃君正在做早餐,看王仁抱了个婴儿回家,很是奇怪。听了他期期艾艾的解释,当场就冷了脸,放下手里的活计,拾掇拾掇上班去了。王仁愣了半晌,你不小心丢了儿子,我一声不吭,没怨你半句,我现在抱个孩子回来,你就给我甩脸子?抱都抱回来了,该咋办还咋办。他依样画葫芦,给孩子洗过澡,给点喝的,孩子也乖,眯缝了眼补觉。王仁请了假,在家里照顾孩子。沈跃君下班回家,也不理会王仁和孩子。看见这个孩子,就不由自主想到王源过得好不好。逐渐各过各的,连话都不想搭了。
  王仁脾气倔强,吃软不吃硬。沈跃君也不是软茬,进出没给好脸色看。这样也不是个办法,他们又有了分开静一静的想法。王仁托乡下亲戚帮忙养孩子,小孩也是个有福气的,吃得白白胖胖。
  因为是捡来的,王强给孩子取名王拾得,终于名正言顺有了自己的孙子,老爷子很开心。王仁夫妇,却再也恢复不了和谐,时间久了,终有一日去民政局扯了离婚证。告别时,沈跃君想对丈夫说什么,但性格使然,话到嘴边又咽下。她向来很硬气,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除非王仁先软下来。
  王仁搬家后,开始他开挂的生活。他从学校辞了职,玩过一阵子后,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平时带着儿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倒也自由自在。他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时间过得很快,孩子却只吃饭不长个儿。而且,不仅咋也长不高,还越来越木讷甚至自闭了。朋友在一起,酒喝多了,就和王仁开玩笑:“这孩子怎么一点也不像你,畏畏缩缩的。”
  边上朋友接话:“当然不像王仁,本来就不是他的种。你看这孩子个子矮小,头发稀疏,反应呆滞,学习不好,完全没有王仁那样,反应敏捷,意气风发的精英气质。”大家听了跟着瞎起哄。
  王仁心里却从此存了心事。一日,他发现王拾得蔫蔫的,提不起精神,去医院检查,发现孩子患的是白血病。住院治疗许久,医生说需要骨髓移植。他责无旁贷,去做了基因比对。鉴定结果说,他和儿子没有血缘关系。他不肯死心,跑去省城医院再次检验,结果出来,让他彻底失望。王拾得,真的不是他的儿子。
  王仁焦虑很久,还是打不出那个电话。他们有过约定,从此陌同路人。午夜时分,自斟自酌,喝高了,他按捺不住躁动的心情,按出那个久违的号码。对方已经停机。
  王仁想不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向来对人生充满自信的王仁,终于动摇了。自己种出来的,即使是苦果,也得默默咽下去。
  棘手的是,孩子的疾病怎么办?
  
  三
  凳子找到抱孩子的活儿以后,赵蝤蠓对他的约束就少了许多。今天,不知道他又跑哪儿疯去了。隔壁阿英家媳妇,生了个娃娃雇他抱,每月给他十五块,他的气焰高了不止一尺。赵蝤蠓也不好多开口,儿子能赚钱,做老子的,只能闭嘴。凳子的腰板硬起来,赵蝤蠓腰板就软下去。别说小孩就不狡猾,凳子也不是好东西。这个社会很现实,谁的拳头大,谁就有话语权。家里一样,谁有经济权,谁说了算。赵蝤蠓从床板上撑起来,两只手相对摩擦五下,放在油光光的宽脸膛上,猫儿洗脸似的,稀里哗啦干洗一番。肚子里叽里呱啦,叫了好一阵子,上午落肚的番薯粥,消化得差不多了。
  他两腿挂在床杠上,磨蹭半天,终于熬不住,伸脚去够东一只西一只的拖鞋,拿过枕边油腻帽子扣在头顶,趿着拖鞋,去灶头掀起锅盖看。看也白看,锅里冰僵冷气,只有上午剩下的番薯粥,面上那层,都板结紫黑了。快到十点半,平时这个时候,凳子已经在灶下搂火。赵蝤蠓勺子都不想用,直接拿碗挖起冷粥,用温开水淘一淘,压压肚子。他的胃,打小不好,吃番薯粥就泛酸,吃肉就不会。二姐笑话他,是穷人生起富贵命。也去医院看过,医生说是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拿点药回来吃吃。他怕死,但穷人,说啥都白搭。开水是昨晚的,温了,草木灰汤气。虽然叫自来水,从溪坑里直接抽上来,过滤系统简单,比过去肩膀挑水时,好很多了,赵蝤蠓不嫌弃,方便就好,他就不爱干活。
  他也能做饭,简单点的菜,问题不大,十六回菜做不起,宫廷大菜,满汉全席没吃过,但唱词里听过,不外乎,霉干菜扣肉,红烧猪头肉,咸菜猪肚子。以前他不做饭,娘走后,不做饭,就没饭吃。人都贱,古话说,有娘做娘规,无娘尽命熬。娘去世怎么也合不上眼,死去半天还开眼缝,牵挂他没人打理。老天饿不死瞎眼鹰,何况他几十岁的活人。太阳转到阶前头,做饭吧。他连锅都懒得洗,去米桶勺米出来,在道坦前水龙头淘一淘,拿两只扔在墙角的番薯,洗洗泥,皮都不削,用刀挖成一块块,扔进饭灶头,柴火一搂,冒白烟后,闷一闷,就开吃。单身汉吃不饱,但也饿不死。凳子七八岁会做饭后,赵蝤蠓就懒成一条骨了。
  他提把竹椅,扔在墙角,一屁股坐下去,太阳有气无力,雾霾重,山里都有,院子里水迹都晒不干,也影响田里收成。水龙头用久,橡胶蒙了,拧不紧,滴下的水,慢慢流成条线,顺着墙角,折个方向,往院子外渗去。他点起一支烟,深深吸一口,肚里没食,胃里泛酸。有经验的人说,抽烟能治胃病,净瞎扯几把蛋。他扔了烟头,去水缸舀瓢水,洗手吃饭。门吱吜一声开了,凳子背了娃进来,他无名火涌到头顶心,咆哮道:“你死哪去了,看我不抽死你。”
  他的声音噎在喉咙里。凳子身后冒出一个中年男人,手上扛只相机,身上还背一只相机,大圆脸盘,腮帮子特别大,还都是胡子,胖嘟嘟的,卷发,一看就是城里人,赵蝤蠓把后半句话咽回去了。这个人,是干嘛的?收购旧相机的?
  那收购相机的,说是报社记者,姓姚,拿出一个证件递给赵蝤蠓,还抽出证件夹着的名片给他。赵蝤蠓打开证件看了一下,他不怎么识字,初小里学来的白眼字儿,老早还给老师了。那男人伸手过来,把证件上下调个个儿,原来他拿反了。他看一下,字不大认得,只看清一个日字,照片倒是眼前这个男人,他把名片夹到证件还给男人:“怎么了?有事吗?”
  后三个字是降调的,来山里的人少,山民好客,来的都是客,不会剑拔弩张。
  那男人接走证件,把名片又递给他。他捏过名片,也没看,扔到灶台上。那记者说:“是这样的。我今天过来,到林垟小学采访,发现你儿子背着小孩,站在教室窗外听课,这说明他是爱读书的。你儿子这么大的年龄,是上学的年龄,你应该让他上学对不对?”
  赵蝤蠓听明白这句话,问:“你是镇教办的?”
  “不是。”
  他咳了一声,像咳嗽又像发笑,最近烟抽多了:“既然不是,你管什么闲事?我还当你是抓逃学的。”他骇笑,似乎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真相,他的笑声,有三十年老慢性支气管炎的功底。
  姚记者因他突如其来的搞笑,沉默了一下,有点艰难地重新组织语言:“不是,作为家长,适龄儿童都应该上学,不是教办的人,也能管。”
  “好吧好吧,能管。你吃饭了吗?在这吃吧,可惜都是冷饭。”
  他想起半碗冷饭刚才已经被他泡了,落肚了。
  “凳子,做饭。你在这吃饭吧。”
  这话,分别对凳子和背相机的说。凳子看了他一眼,抱着小孩去淘米,赵蝤蠓想伸手去接娃娃,想了想,又缩回来。男人抱娃,让人笑话。那记者自来熟,倒不顾忌,接了小孩,在竹椅上坐了,把小孩放在膝盖上,脚板有节奏地抖抖抖,小孩探手想回凳子那里,但被他抖得也舒服,又摆脱不了,也就作罢,开始适应节奏。凳子干活很勤快,三下两下,不一会儿,饭就好了,那记者也不见外,见赵蝤蠓一伸手邀请,就把相机放到桌边,去道坦洗了手,帮着打饭。今天菜还可以,溪鱼干,菜蕻状,咸肉炒天罗瓜,还蒸了个蛋闷。那记者吃了一碗,就摆手不吃了,说有糖尿病,一碗就够了。赵蝤蠓也不勉强他。他又东拍西拍,拍了许多照片,凳子做饭,洗碗,擦桌,扫地,抱娃,他都拍了。赵蝤蠓实在忍不住,问他:“你这胶卷浪费不?”
  记者知道他的意思,笑:“我多拍多挑,发现不合适的,就不冲洗,尽量不浪费。”
  赵蝤蠓似懂非懂:“哦哦。”
  两个陌生人没啥可聊的,吃过饭,赵蝤蠓就哈欠连天,记者说:“你要睡了吗?那我先回去,有事再联系你。”
  “走好,走好。”他胡乱应答,挥手送走姚记者,瞌睡虫已上头,扑通一声栽倒在床上,见周公去了。
  醒来,他发现饭罩盖下有张十个头,是记者留下来的。饭钱完全不用十个头,一碗番薯饭,虽然叫凳子做了干饭,说到天界上去,也就值五毛钱。臭菜蕻状,溪鱼干,也值不了几个钱。下次来,还给他,山底人,穷蒙穷,乌烟吃大筒,人穷志不穷,不赚这个钱。如果不来也就算了。凳子又跑出去了,被记者一打搅,忘了问他到底怎么回事。
  山里日子过得慢。日头东山上,西山落,不是村长过来说起凳子的事,赵蝤蠓老早忘记这码事。那十个头,也老早拿去买烟了。记者如果过来,还给他另外的十个头,反正钱都一样。村长来,是传达镇里书记的意思,说市里报纸,登了凳子不读书的事情,题目很直接,他才十二岁,言下之意,是说他还是个孩子,就让他打工了,违反九年义务教育宗旨。
  村长,应该叫村委会主任,但大家习惯村长村长的叫。赵蝤蠓有点不高兴:“打什么工,就隔壁邻舍生了个二胎,厂里生活太忙了,交托凳子背一背,抱一抱,一个月就拿他十五块钱,怎么了,这叫打工吗?打工是正儿八经坐在机器面前,那才叫打工。”
  村长见他话多,更不高兴,拉下脸来说:“你要送他去念书的。我话放这里了,后果你自负。我们村,蒸,蒸不着,烟倒是薰着。镇里书记说了,好人好事从来没登着,因你这儿子不读书的事,被市级党报批斗一番,倒霉死了,一年工作都白干了。领导叫你神头灵清一些,别神头北。屙屎猫一样,给镇里村里丢脸。”
  村长是堂兄弟,平时递支烟喝杯酒,好起来像一个人一样,现在搞起这么头皮涨,赵蝤蠓也觉得突然,可能领导给他压力太大了。就陪了笑脸,说:“知道了,知道了,我这就送他去念书。”心里说:“你这狗屁,下届还想不想当村长的,我冤心起,拉一帮人不投你,看你狗儿死在漏眼蔀里一样,还当个队的村长。”
  凳子死把懒把回来了,看那张耷拉着的脸,就不喜庆,老子都被你这张苦脸搞穷了。赵蝤蠓忘记,是自己一世人,没正式工作搞穷了的。他年轻时跟村里人一起出去弹棉花,也走过不少地方,钱没赚到多少,到处被打办、公安,追得翩翩飞,牢监也坐了几日,因为人民公社开出的介绍信,过期作废了。全国各地跑,隔江过水的,路远饭白,不过期才奇怪。
  其实当地公安、打办,哪里会不晓得,他们就是弹棉花的,个个一头稻花香,都刚洗过泥脚,迈上田塍的。身边一分钱都没有了,给他们吃了的饭,也结算不了,还得给他们行家钱回去。也就是教训教训,很快就结了案,放他们走。赵蝤蠓可不依不饶,打死也不愿出去走江湖跑码头。妈生了五个囡儿,就他一个拔藤瓜,宠得比命还值钱,也就随他随他,不出去,就不出去吧,在家总还有十亩田种,吃虽然吃不饱,饿也饿不死,就这么着,过吧。
  后来那许多坚持出去弹棉花的,过年回来,一个个都说变成大老板了,银灰色双排扣西装,爆炸头细卷起来,牡丹香烟,打镖一样打过来。赵蝤蠓有点失落,但回家一躺,他就想明白了,古诗讲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明显吃不了那般苦,也就不羡慕别人做人上人。你只晓得别人吃馒头,怎么晓得别人求戒的痛。妈担心的,还不止他没饭吃,更担心他没老婆,以后老了孤单。四女儿出嫁,姑换嫂,给他换回来一个媳妇儿,不久就离婚走了,赵蝤蠓一直单身到现在。再娶,要本钱,谁家女儿愿意嫁这样一个家境的人。
  年纪一年大似一年。妈死后,几个姐都很着急,想给他再找个老婆,但难度和发大财有得一拼。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六十,大家都死了心,说自己的子女,就当他的小孩一样,但毕竟要落实到位,到底挑哪一个给他顶房,要早点定下来。他没什么财产,虽然有上辈留下来的三间套,但毕竟旧了,又远远生在深山冷岙,拆迁也轮不到,就没办法升值,下一代根本不感兴趣。
  那天,二姐兴冲冲跑过来,问他:“孩子要不要?”
  “什么孩子?”他以为介绍对象。
  “是路上捡到的,给你当儿子。”
  原来是这么回事。“捡孩子很容易吗?我怎么没捡到。”
  他插科打诨,每次见了二姐,他都这样,可能平时和二姐亲近一些。
  “真的,是山外一个人,到我们村问起,说家里吃阵大,养不起,问我们要不要孩子。我忽然想到你。外甥,外甥女,这个那个,话这么多,都不合适。你如果是华侨人的话,万顷家财,个讲个就翩翩飞,飞过来了。所以,你以后不用淘他们气,自己直接领养一个外姓人,从小养大,也有感情,大了以后,照样可以给你养老送终。”
  “随你吧,我反正没意见。”
  那就这么定了。二姐兴冲冲,打电话告诉其他几个姐妹,大家都感兴趣,不一会儿就聚集到老娘家来,等待那个孩子送过来。孩子大头大脸,二姐看了,着急玉成此事,一迭声说好好好。看她这么热心,一副大包大揽的架势,姐妹们知道她是铁心要玉成此事,谁都是明白人,不会出面煞了这片风景。定下来,也是一件心事。
  只是大姐有点失落感,这失落感,不是因为老五有了儿子,而是因为这个好事,不是她牵的头,但又不好说什么。谁叫大姐天天忙着养孙儿的事,就把弟弟孤单抛在脑后了。将功补过,她也不能拂了二妹的好意。于是她也凑趣,热热闹闹地,把小弟的后半生幸福,给预定下来。大家都没读过多少书,不了解贩卖人口是重罪。山里人更实用的是村规民律,至于法律,可能是真犯杀人放火大案后,才有可能去打听一下。
  虽说是老弟的养子,二姐好事做到底,把名字叫凳子的孩子,带回自己的家,和外甥孙女放在一起养,二姐把所有费用都免了,彻底帮老弟一个大忙。说实在的,孩子还太小,蝤蠓还真没辙。你叫老弟一个大男人,给养子抹尿抹屎,也不现实。所以凳子是在二婆家养到七岁稍微懂点人事以后,才送回蝤蠓家的。凳子和爹感情不大亲近,也情有可原。
  但这对父子组合还是延续下来,到姚记者发出一组图文报道,平静才被打破。凳子该吃吃该喝喝,赵蝤蠓却有些忐忑。他第一次努力去回忆当年二姐说的话,特地跑一趟二姐家,反复印证当年一些可能遗漏的细节。其实,二姐也不了解孩子来龙去脉,旧事重提,她有些烦躁,还是耐着性子,解答了一些话,蝤蠓也听得出来,都是她自己敷衍成篇的往事。她吩咐弟弟不要自己吓自己,堂堂正正买来的,又不是偷来骗来的。
  弟弟频频点头称是。二姐前脚送走弟弟,后脚赶到老邻舍家,呑呑吐吐,借弟弟的口气,略带埋怨弟弟地,说出自己的担心。邻舍是个明白人,她未开口,已从她脸上的焦虑,悟出她的不安。于是,也不废话,带起二姐就往曹家庄介绍人家里去。她们还特地在那介绍人的家外绕一趟,让二姐先客观地感受一下人家的富豪气息。高楼大屋,红墙碧瓦,那是一户大好人家的气势。俗话说上门看八字,二姐经过这趟侦查,总算把心放回肚子。赵蝤蠓听了复述,点头应许,二姐刚一离开,他也赶紧抽空跑了一趟曹家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地目睹那土豪气魄,他才真正安下心来。
  凳子在镇委书记,村长,教办主任的过问下,终于入了学籍,坐进教室。他欲哭无泪,这书念得实在太枯燥无味,哪比得上天天在外边,三天马那样快活无穷,他回家,支支吾吾提出不想上学。赵蝤蠓牛脾气,事情都闹成这样,怎么可能让他临阵脱逃,凳子只好苦兮兮地,每天背书包去上学,心里只埋怨那记者。他的文化课一穷二白,坐到一年级教室,最后一排,把十个手指头看遍,把十个指甲啃得一干二净,愣是背不会“上课铃响,快进课堂。下课铃响,不慌不忙”。他直挺挺坐着,腰酸背疼,觉得还真不如抱小孩来得痛快自如。真怀念自由自在的生活。
  毕竟年轻单纯,心里埋怨几天姚记者,没事找事给他添堵,向父亲求助无望后,他也便聚了心思,慢慢跟上班级的节奏,虽然在一年级学生中个子很突兀,但还是像模像样坐下去了。但很快他坐不住了,报道还是打破山村的宁静,干扰了他们的生活。
  
  四
  在离他们家六十公里左右,江对岸的城市里,沈跃君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她是在火车上看到这个消息。她漫无目的地,按照地图一个一个县城,到处寻找儿子,所有的工资都花在路费上。边上的女旅客,在读邻市的一张报纸,上面有个报道,说的是一名十二岁少年想读书,配了照片。她越看越觉得,像想象中的王源,眼睛鼻子嘴巴都像,额头下巴也像。她讨过来看,握着报纸,她的手就开始痉挛颤抖。
  拿起电话又放下,她最后还是抑制不住激动,打电话联系上王仁。这还是她第一次联系前夫。虽然她对他还思思念念,找不到合适借口。王源是他们之间维系的根。她也听到王拾得生病的事,但没问,知道他的病情就是保保捣捣,能维持住生命就不错了。医药费也是个无底洞。报纸上他才十二岁的照片,让王仁一眼认出,这就是十年前走失的儿子,这男人也当场痛哭失声,这十年来,他经受多大的煎熬。他们只想一步迈过江,马上来到宝贝儿子的身边,恨不得马上滴血认亲。但家里四位老人,要比他们这俩当事人清醒很多,老人提出,不可鲁莽行事,人家是抚养孩子多年的养父,生育之恩重如山,养育之恩也重如山,最稳妥的办法,是通过报社牵线搭桥,党媒有公信力,说不定能事半功倍。经过仔细考虑,王仁和沈跃君同意了。报纸下方有联系电话,他们拨打一个通宵,也无人接听。这个部室是专副刊,没有夜班做新闻的任务。
  几个亲友汇集起来,白天一起杀到邻县,记者陪他们找到凳子。大家第一眼就看出,百分百,这就是王源。连头顶上的发旋,两侧耳廓上的聪明窟,脚板上的黑痣,都和王仁或沈跃君,一模一样。她真是越看越爱,眼睛里都要滴出蜜来,只想马上把孩子拐回家。沈跃君询问许多细节,给孩子拍许多照片,带回来给父母家人看。
  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决定认回王源。孩子和她很陌生,她想,相处下来,一定会慢慢培养起感情的,毕竟人生的最初十几年,没有在一起度过。她要弥补所有失去的时光。的确,才过几天,在邻居的怂恿下,孩子开始叫她妈妈。沈跃君决定,下一步就把他学习给补上去,不能让他像二流子似的,只会混日子。看他的养父,就知道浪费孩子多少珍贵学习时间。
  赵蝤蠓在边上,抽着他们送的烟,冷眼看母子相亲相爱,心里也拐不过弯来。他是准备养子防老的,对方这样夺人所爱,确实无法接受。
  经过养父同意,她终于把孩子带回家,过来喝喜酒的亲友看了,个个为她庆幸。沈跃君的心里,像灌了蜜似的,天天开口欢唱。孩子在两地跑来跑去,哪一方都舍不得放弃,把两家都哄得其乐融融,倒也开心。
  在各方多次劝说下,在亲情气氛渲染下,赵蝤蠓也从蛮不讲理,到接受事实了,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但他对贫穷很有恐惧感,在祠堂牌友智多星指点下,他提出要辛苦费补偿,交了钱,他就给人。事情开了头,就顺理成章往下发展,双方从十万谈到八万,沈跃君也没有往下压。你说他没道理,似乎也有道理,人家不能白养十来年,现在好手好脚还给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双方约定,签订书面合同,今后当成亲戚相走,还要为养父养老送终。沈跃君都满口答应,回去就筹款。
  回到家,向亲戚筹钱,就有亲戚说话了:“没必要花这冤枉钱,八万还有压缩的余地。八万块,都可以在新村买三套房子了。我一套房子,五十二点三八平米,两万四千八。”他指头缝里,夹着沈家分的烟,转了脸四处看大家眼色,寻求支持。他哈哈笑着,说:“我小舅子就是律师,大手笔,大文豪,可以代写文章,发在报纸上,说要进行基因鉴定。这样对方就会担心,是亲骨肉,他就没道理出高价要钱,舆论自然让他不敢狮子大开口,价钱就能压下来。”
  沈跃君不响,但她已经打定主意,不能不给钱。她觉得做人不能没道义,寒了对方的心。虽然她不富裕,但认为能用钱解决问题,就不是问题。
  也有亲戚当场不服,提出反驳:“请律师说话没必要,矛盾激化了,万一鉴定出来,不是亲生的,那岂不是糟糕透顶?”沈跃君心底其实明镜儿似的,知道他有和稀泥的意思,只管认下来再说。是亲生的,当然无话可说。万一不是亲生的,又有谁知道秘密。人海茫茫,再到哪里去找王源。一鉴定,如果不是王源,不就鸡飞蛋打一场空了。
  沈跃君是个有主意的人。第三天她提了钱包,几个人去接回王源。还是在火车上,读到了张律师发在报纸上的评论。张律师是个热血青年,较真,想出名,从姐夫那里知道这事后,不吐不快,认为这事万万不可草率,务必依法办事。他提出建议,尽快让双方去省城,做基因检测,以绝后患。报社正需要连续报道,炭打进火里去,第二天就见报了。
  当局者迷。沈跃君满头冷汗,一下子清醒过来。双方原先决定不做鉴定,是因为谁都看得出来,这完全就是她的亲骨肉。更何况,她私下里也着实担忧,做了鉴定,万一说这孩子不是王源,怎么办?她根本无法再受打击。但是,换个角度说,如果这不是王源,那真的王源,不是还要继续在外挨冻受饿吗?她怎么能够舍得?她完全不敢往下想象。沈跃君这一刹那间,思路非常清晰,不能糊弄过去,毕竟受过专业法律教育,在舆论监督下,她不能做有悖公理的事。
  在报社协调下,一家鞋业冠名,承担鉴定费用。当然,不过就是走个过场,履行一下手续。赵蝤蠓很鄙视,说:“现在的媒体,就是喜欢抓住一丁点小事,就大做文章,唯恐天下不乱。”他经历过运动,一些政治名词,经常脱口而出。他这大半辈子,并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在省城,双方住在一个旅馆里。儿子和沈跃君、王仁,睡一个房间,沈跃君靠在王仁肩膀上,哄孩子入睡。儿子睡得满天大汗,鼻翼扑哧扑哧喘气。她看着儿子双脚交叉,双手叠放在胸口的睡姿,和王仁完全一个样,简直就是一个模具铸出来的。听说这小子,也喜欢把脚趾甲挖进去剪,和王仁平时一个德性,最后都需要上外科解决。遗传基因真强大。她耸起鼻梁,笑微微地,左右看父子俩,真是越看越幸福。如果说,这还不是他们亲生儿子,吵到天边都没人信。王仁握着她的手,另一只手去理她的白发,这些年,你也累了,头发都白了。
  双方亲友开心游览名胜古迹,一起去看风景,王源开心得像只小猴子,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亲情体验。报社派白记者过来,接了姚记者的班,前方后方密切配合,天天报道新动态,舆论场把握得妥妥的,在城里各媒体竞争中,天天力拔头筹。
  经过一个星期的等待,终于水落石出。鉴定中心来电话,说结果出来了。她想问结果,对方已放下电话。她想,算了,大队人马,直接杀过去吧。
  他们坐车去鉴定中心,王源挨着爸妈坐着,别提有多开心快活,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今后,永远永远,都不再分开。
  鉴定结果在打印,机器咔嚓咔嚓的声音,紧扣他们的心弦。盖着红彤彤公章的鉴定证书,递到他们手上时,沈跃君一边按住像小猴子一样纠缠她的儿子,一边迫不及待接过文件,打开来看。她如遭雷击,呆若木鸡。儿子和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就连一点点都没有。她避开大伙儿,跑进厕所,嚎啕大哭。
  回旅馆的路上,他们是悲伤的。活生生的儿子,又飞走了。王源不明就里,还是巴巴地想接近他们,但已经贴不了肉,明显的撕裂,让他们装不出其乐融融。他们陷入悲痛,撕心裂肺。王仁握着的肩,支撑着她,带她回家。离开旅馆时,双方有意避开,都怏怏的。两天后,赵蝤蠓打了电话过来,相约以后保持联系。双方心里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一场悲剧,变成喜剧,又复归到悲剧,是谁都始料不及的。但这结局也在王仁的预料之中,一半对一半的希望。男人总是相对冷静一些,他扪心自问,离不开沈跃君,他也已经决定,这辈子不再离开沈跃君。虽然双方没有复婚,但他不会放弃。分离的痛苦,让他度日如年。
  后来还是接到了赵蝤蠓打来的一次电话,说赵凳子跑过公路时,被一辆车给撞断了脚骨。言下之意,是没有钱看病。沈跃君本来不想搭理,后来还是过意不去,毕竟不能有用时当轿把,用不着了就是粪桶把。她独自去看了凳子,带了礼物和钱款过去。赵蝤蠓见了沈跃君,就讪讪的,有些不好意思,脸皮黑,倒是看不出脸红。
  老同事一个个老了,调了,退了,知道她这事的人,越来越少。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把沈跃君完全击倒,她变得更加憔悴不堪,变得异常神经质。住院出来以后,师兄局长特地过来看她,说经过健康恢复程度鉴定后,准备调她去资料室上班,她却不想去,她对自己完全没有了自信,只请求能去食堂,做工序简单的洗碗工也行。也许这工作能让她开心一些,师兄心里想,经过反复询问,看她态度坚决,也就答应下来,安排她去了办公室总务处。她还是喜欢进食堂一线服务,热腾腾的饭菜让她有俗世的真实感。于是,食堂多了个编制内的胖厨师。
  十几年过去,她仍然一有空,就出去寻找儿子,她有心插柳柳成荫,帮着全国十五对夫妇找到了走失的子女。在分享他们的幸福感时,她也茫然若失,为什么王源的基因,从来没有出现在基因库里?难道他已经不在人世?或是过得非常悲惨?想起医院公园门口,那些断手断脚弓背的残疾人,她就不寒而栗。在上班时间,她依然天天沉迷于炊事,跟大厨学手艺。她坚信,儿子一定会找回来,她要在儿子回家后,以最好的厨艺款待儿子。
  虽然她没有了笑脸,但胖胖的,看着倒也不那么凄惨。其实是虚胖,一快走就喘得慌。吃了抗抑郁的药,饭量大增,怎么也控制不住,病还没有好稳定,倒添了许多小毛小病。在她经历极度失望后,DNA基因数据库逐渐完善,她也去查询过,虽然没有权限,但如果有可靠线索,她以一个市民身份去求助登记,师兄局长还是网开一面,热心地“假公济私”,帮忙查询能够掌握的密级。王源的信息,仍然没有出现,一次也没有,局长分析,这说明王源的资料没有登记上去,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王源一切安好,万事大吉。谁也不敢设想,也有可能王源已经不在人世。反正,沈跃君永远不可能往坏方向想问题。
  
  五
  局里新招了一批辅警来培训。沈跃君上班下班,人群中有张面孔,老是吸引她的目光。她看到一堆人当中,有位精干小伙子,极像王仁年轻时的模样,很像二十多年前,不断吸引她目光的那张脸。她特地打电话叫王仁过来,噼里啪啦论证一番,王仁知道她神经质又犯了,但还是顺着她,听她说个不停。何况,他自己的精神,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悄悄看了又看,说有点像,也不像。经过上次轰轰烈烈一番认亲周折,他谨慎了许多,拍她的肩膀,回家吃药吧。
  沈跃君天天偷偷观察小伙子,连菜都多打一勺给他,次数多了,小伙子就很害怕,坐立不安。这位肥胖老阿姨,该不会是神经病吧?可看她护身布后穿着正规警服,警阶也老高了,又不像有问题。幸亏沈跃君满头白发,带给人慈善感,否则真不知道闹什么笑话出来。也幸亏辅警过几天就分到各派出所了,见到老阿姨的时间并不多。
  新闻单位在号召拥有熊猫血的人,踊跃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患者,在打菜窗口天天盼着看见小伙子的沈跃君,心里一动,自己就是熊猫血,她决定为别人多做贡献。熊猫血一般指Rh阴性血,相对比较稀有。赶到市献血站,在空旷的大厅,她见到她最想见到的人,那就是一米八三的帅辅警。恍惚当中好像回到二十多年前,看见王仁的那种心理。她胸口咕咚咕咚跳得厉害。看样子,他也是来献熊猫血的,沈跃君真是心潮澎湃,心脏扑通扑通的,都要跳出嗓子眼去。世上就有这么巧的事?她哑着声音悄声问检验员,可否帮我们比对一下,看有没有血缘关系。
  女检验员目瞪口呆,发出林志玲似的熊猫声,阿姨,您说可以吗?有这可能吗?您这要求,让我很为难哦,先别说我这里有没有专业的仪器和药剂,没有对方同意,我也没权利替你们做基因鉴定啊。
  说得对。沈跃君拍着额头,哑然失笑,真是晕头转向,怎么那么轻率了。
  检验员同情地看着她,阿姨,如果有需要,您去公检法部门开个介绍信,不知道能不能做?或者征得他的同意?
  她谢了检验员,做完检验回了单位。这事怎么办?多年前的唐突,闹得满城风雨,她一直刻骨铭心。经过那次痛苦的遭遇后,沈跃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除非有99.99%证据摆在那儿,否则失望实在太大。师兄已经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当上分局局长,她跑过去说,师兄,我有个要求,希望你批准。
  说。
  我看中了一个小伙子,听说是下面莲花山派出所的,麻烦你把他调到分局来好吗?
  为什么?
  不为什么,就是我看着他像王源。
  调哪里?你这病是不是又重了?明天抽空去看看吧。
  师兄,我知道自己的情况,我能把握。我的意思是,我又不能要求安排他进食堂工作,那您就把他安排在警卫室好了,我天天看到他,身体就好了。
  跃君同志,我知道你痛苦,我很理解,但是你这出发点,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啊。局长托着脑门子,想不明白。要不,我把你调到派出所去?
  也行。
  请你出去,顺便把门带上。
  唉。沈跃君晃晃脑袋,从自己编制的想象空间里摆脱出来,她如果这样去和局长说,估计十有八九没戏。
  你好,你是新来的?哪个科室的?
  我是莲花山派出所的辅警。
  我知道你是辅警。我想找你抽点血,有急用。
  师姐,阿姨,我不知道怎么称呼您才对。我想不明白,您找我抽血做什么?
  这个办法显然更不现实。但是,无论如何,她要合法搞到帅辅警的DNA,弄他一个水落石出,具体怎么做,她还想不明白,有问题找警察,还是找师兄去,检验员那“征得他本人同意”的说法,给了她启发。
  沈跃君心头重新燃起火苗,她打电话给王仁。王仁支持她的想法,说,这么患得患失?有什么好为难的,这点小事,局长还不是手到擒来。
  他们一起跑去找师兄局长,谈了自己的疑惑,师兄一拍自己的满头白发,哈哈一笑,王仁说得对。
  我还没说什么,就说得对?
  王仁一脑门子困惑。
  就是你所说的,与其偷偷摸摸,不如大刀阔斧去做。这个头我来开。
  师哥,你毕竟一把手,做事有魄力,这叫阳谋。
  沈跃君不失时机,赶紧拍上一记响亮的马屁。师兄马上打个电话给派出所所长,说要找辅警李滨,让他过来一趟。
  李滨很快跑过来,局长让沈跃君和王仁,先回避一下。沈跃君一见李滨就笑,真是越看越欢喜,李滨也觉得,沈跃君对他笑,看起来很舒服。也许是天性使然。
  局长换了一身便服,还特地离开办公桌,陪李滨走到沙发前,和他对面坐下,李滨,现在,我不是以局长的名义向你提要求。这是我的个人想法,你可以不接受,但是我们不应该放过任何一条线索。支持不支持,都在你的一念之间。你就当帮老同志一个大忙,她找儿子已经找了二十三年。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
  听局长这样直截了当,提出个人要求,李滨很是惊讶。他也是个妙人,大胆举手说,局长,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局长嫌弃他,我最讨厌别人这样说。你不就是想讲吗?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好吧,那我就直说。我给您提个建议哈,您这样操作,是会打草惊蛇的,这不大妥。其实您完全可以拿与某个案件有关的说法,提出让有嫌疑的人参与检验。
  臭小子,你有嫌疑?侦探片看多了?
  不是不是,我根正苗红,完全是百分之百的原生家庭,不可能是养子。他笑嘻嘻的,声音却越来越低,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局长说,我说过,你可以不同意,因为这纯粹是我个人建议。我以个人名义,请求你帮忙去验DNA,是因为在基因库查不到你。
  行,局长,我同意。
  同意了?
  对,我忽然想到,我血型和父母对不上号,我过去想到,但从来没有怀疑什么。就借这个机会查一查吧。
  好的。这段时间,你就先在局里借用,李主任会通知你们所长的。局长如释重负,这个悬案,总算有新的转机。
  李滨回到家还恍惚,他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养子。父母爱他如命,只是因为局长直截了当提出,希望他帮助他人,他才动了检验DNA的念头。回家时观察父母,发现外表的确不怎么像。想起疑人偷斧的寓言,就苦笑。想开口问父母,又觉得突兀,话说出口,又自己打岔掩盖。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沈跃君忐忑不安,她相信,结局一定皆大欢喜,可为什么,心脏还冷不丁要痉挛起来。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结果没出来,啥都不算。但一想到走失二十多年的儿子,有可能在她眼皮底下摇来晃去,拿大勺子打饭菜给他吃,就更有力气。在沈跃君的设想中,也有王仁按照约定,前来要求复婚的情节,至于她答不答应,也只能等待结果出来再说了。一
  穿着警服抱儿子,毕竟不协调,沈跃君一回家,就换了衣服,吃饭洗碗,带了儿子去公园。她爱子如命,条件允许的话,和儿子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分开。王仁经常笑她像猴子背鼓。王源年幼,但懂事,怕妈妈累着,挣脱下来踉踉跄跄走路。沈跃君想上洗手间,儿子不便进去。她为难半天,和儿子再三再四交代,特意虚画个圈圈,让儿子站在里边。儿子想起西游记就笑,笑着点头,她还不放心,委托边上糖炒栗师傅照看。待糖炒栗点过头,才匆忙进去。洗手间人很多,等她甩着水珠奔出来,心里格登一声,圈圈里,儿子不见了。
  她感觉天要塌下来,脑门一下嗡嗡的,触电似的,整个大脑停滞了。她四处张望,连名带姓呼唤儿子,没有一丝回应。问糖炒栗,却直摇头,一问三不知,愧疚地看她,说忙起来,没顾着。她疯狂奔走,跌跌撞撞扑到公园保安室,保安闻讯,也帮忙寻找,但一无所获。她瘫软在地上,哇的一声哭出来。
  起风了,满园树叶沙沙响。她呆若木鸡,完全痴了。泪痕已被吹干。不敢想象夜深了,一个小孩,怎么办,冷吗?饿吗?她努力回忆儿子穿的衣服,出门时亲手套上的,却完全失忆,思维混乱到崩溃。是被坏人带走了吗?会打他吧?会砍他手脚吧?他一定会哭到嘶哑。想起他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心就撕裂,不能想下去。天黑得像锅底,游客关心一下,寻找一下,慢慢谈论着,四散走开了。沈跃君心像被挖个大窟窿,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回家,也想不出怎么跟家人开口。即使家人原谅她,她也无法原谅自己,在家门口,居然把儿子丢了。
  沈跃君的日子,过得天昏地暗。她一有空,就去公园门口蹲着,担心错过王源。经常看见王源,欢天喜地,一抓在手里,却并不是,最终以向家长孩子反复鞠躬道歉结束。同事们非常同情她,义愤填膺,但束手无策。王源像从地球上消失,没人查到他的影踪,即使一大帮警察,也无济于事。她彻底废了,活得像行尸走肉,瘦弱得如同一把骨头。脚脖子也像极了圆规,在宽大的裤管里划着,无神地走过大街小巷,一阵轻风,都能把她撩倒。她向领导提出辞职,去找儿子。大队领导,是她在警校的师兄,特别同情,请示过上级,决定给她换岗。劝她整理心情,一边做内勤,一边寻找,不耽误工作就行,需要帮忙时,说一声就好。师兄原来对她有好感,又不敢开口,后来见她嫁了中学体育老师,才收敛心思,娶了副市长女儿,一心奔仕途去了。大家讨论他,至少退休前能享受副厅。运道好,正厅掉地上都能蹦起来。
  体育老师是她高中同学,是在人海中,能吸引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往他那边看的那种人。用年轻时诗意的话来说,就是在千人万人中,也绝不会错认的背影。他们之间的感情,在恋爱时细腻热乎过,后来淡了许多。他本来就粗线条,现在更是一年到头,没说几句话,两人都过不了这个坎,两人都小心翼翼避开这话题。沈跃君想尽办法请假,领导尽量创造条件,方便她找儿子。后来全国大部分兄弟单位,都开始设置岗位,帮助寻找失踪儿童了。当上分局副局长的师兄,赶紧推荐她调岗,说这个打拐的岗位适合她,可以零距离接触全国系统信息。
  沈跃君安不下心来,人后以泪洗面,头发全白了。她要和王仁分开过,看见老公,她就想到儿子,心里痛得狠。她要一个人舔伤口,她自己提出,净身出户作为惩罚。当然,等儿子平安归来时,希望王仁回家,全家团圆。从头到尾,都是她自说自话唱独角戏,王仁没怎么搭理她,双方的感情,眼见淡下去了。
  DNA数据库开通后,沈跃君如获至宝,天天躺在数据库比对,希望找到王源。儿子在里边等她。但数据库还在初级阶段,资料不齐全,她就一直没收获。她现在神经衰弱,夜夜惊心,睡着就做恶梦,梦到儿子变了,一天一个样,天天不一样,黑白的脸,模模糊糊看不清,唤他,只是笑着不说话。她已经想象不出儿子的模样了,摇摇晃晃,稀里糊涂,就是个大概轮廓。儿子张开双臂向她扑来,她赶紧去抱,却穿过去,扑个空,浑身一痉挛,就醒过来,满身冷汗,抱着枕头只是哭。她下定决心,放弃工作,专心去找儿子。她请局里会画像的同事,帮她模拟儿子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时的画像,带在身边,随时张贴,到处询问。可又不敢太张扬,一个警察丢了儿子,担心社会舆论太难听。她的心像老海绵一样,龟裂了,她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见到儿子。可又需要给自己打气,要不然恐怕会崩溃。她不能多想,一想就哭,抑制不住地哭。天天在反复中痛苦煎熬。
  
  二
  王仁浓眉大眼,人高马大,长得一表人才。王仁的父亲王强,是个退休干部,山里人出身,传宗接代观念根深蒂固。父子俩饭后喝一杯时,他老泪纵横,对儿子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好好的孙子,被儿媳妇不小心给丢了。就像皇帝丢了玉玺,总感觉心里缺了一块。”
  这话听得王仁心里很辛酸。他心里也很遗憾,但毕竟不能像父亲那样,可以明白表露性情。儿子丢了,他不比沈跃君轻松。听到父亲半真半假的唠叨,王仁不好接话。王强见他没搭话,也就悻悻的,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又是半年多过去了。早晨,王仁长跑路过桃园路附近,寒风凛冽中,看见市儿童福利院门口,围着一群人。王仁是个热心人,爱抱打不平,市面上就没有他不关心的事情。他拨开人群,挤进去一看,是个出生不久的婴儿,裹在粉色襁褓中,闭着眼睛睡觉。有人打开看过,是个男孩。天气太冷,大家议论纷纷,认为婴儿的母亲,一定躲在附近观察动静。一时间没有人伸出援手。
  儿童福利院大门紧闭,王仁敲半天,好不容易敲开门,睡眼惺忪的保安,擦着眼睛说:“现在都还没有上班。依我的经验,孩子出生证明不齐,福利院不一定接收。”
  王仁听着,心里想着,把话说出来了:“我爹来家玩时,思思念念想有个孙子,要不我把这孩子抱回去养起来好了,时间长了养出感情,不和亲生儿子一模一样吗?证明不证明的,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再想办法。”
  路人也都凑趣敲边鼓。他伸手把孩子抱到儿童医院急诊室去。医生检查后,说孩子都正常健康。王仁便把孩子带回了家。
  沈跃君正在做早餐,看王仁抱了个婴儿回家,很是奇怪。听了他期期艾艾的解释,当场就冷了脸,放下手里的活计,拾掇拾掇上班去了。王仁愣了半晌,你不小心丢了儿子,我一声不吭,没怨你半句,我现在抱个孩子回来,你就给我甩脸子?抱都抱回来了,该咋办还咋办。他依样画葫芦,给孩子洗过澡,给点喝的,孩子也乖,眯缝了眼补觉。王仁请了假,在家里照顾孩子。沈跃君下班回家,也不理会王仁和孩子。看见这个孩子,就不由自主想到王源过得好不好。逐渐各过各的,连话都不想搭了。
  王仁脾气倔强,吃软不吃硬。沈跃君也不是软茬,进出没给好脸色看。这样也不是个办法,他们又有了分开静一静的想法。王仁托乡下亲戚帮忙养孩子,小孩也是个有福气的,吃得白白胖胖。
  因为是捡来的,王强给孩子取名王拾得,终于名正言顺有了自己的孙子,老爷子很开心。王仁夫妇,却再也恢复不了和谐,时间久了,终有一日去民政局扯了离婚证。告别时,沈跃君想对丈夫说什么,但性格使然,话到嘴边又咽下。她向来很硬气,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除非王仁先软下来。
  王仁搬家后,开始他开挂的生活。他从学校辞了职,玩过一阵子后,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平时带着儿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倒也自由自在。他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时间过得很快,孩子却只吃饭不长个儿。而且,不仅咋也长不高,还越来越木讷甚至自闭了。朋友在一起,酒喝多了,就和王仁开玩笑:“这孩子怎么一点也不像你,畏畏缩缩的。”
  边上朋友接话:“当然不像王仁,本来就不是他的种。你看这孩子个子矮小,头发稀疏,反应呆滞,学习不好,完全没有王仁那样,反应敏捷,意气风发的精英气质。”大家听了跟着瞎起哄。
  王仁心里却从此存了心事。一日,他发现王拾得蔫蔫的,提不起精神,去医院检查,发现孩子患的是白血病。住院治疗许久,医生说需要骨髓移植。他责无旁贷,去做了基因比对。鉴定结果说,他和儿子没有血缘关系。他不肯死心,跑去省城医院再次检验,结果出来,让他彻底失望。王拾得,真的不是他的儿子。
  王仁焦虑很久,还是打不出那个电话。他们有过约定,从此陌同路人。午夜时分,自斟自酌,喝高了,他按捺不住躁动的心情,按出那个久违的号码。对方已经停机。
  王仁想不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向来对人生充满自信的王仁,终于动摇了。自己种出来的,即使是苦果,也得默默咽下去。
  棘手的是,孩子的疾病怎么办?
  
  三
  凳子找到抱孩子的活儿以后,赵蝤蠓对他的约束就少了许多。今天,不知道他又跑哪儿疯去了。隔壁阿英家媳妇,生了个娃娃雇他抱,每月给他十五块,他的气焰高了不止一尺。赵蝤蠓也不好多开口,儿子能赚钱,做老子的,只能闭嘴。凳子的腰板硬起来,赵蝤蠓腰板就软下去。别说小孩就不狡猾,凳子也不是好东西。这个社会很现实,谁的拳头大,谁就有话语权。家里一样,谁有经济权,谁说了算。赵蝤蠓从床板上撑起来,两只手相对摩擦五下,放在油光光的宽脸膛上,猫儿洗脸似的,稀里哗啦干洗一番。肚子里叽里呱啦,叫了好一阵子,上午落肚的番薯粥,消化得差不多了。
  他两腿挂在床杠上,磨蹭半天,终于熬不住,伸脚去够东一只西一只的拖鞋,拿过枕边油腻帽子扣在头顶,趿着拖鞋,去灶头掀起锅盖看。看也白看,锅里冰僵冷气,只有上午剩下的番薯粥,面上那层,都板结紫黑了。快到十点半,平时这个时候,凳子已经在灶下搂火。赵蝤蠓勺子都不想用,直接拿碗挖起冷粥,用温开水淘一淘,压压肚子。他的胃,打小不好,吃番薯粥就泛酸,吃肉就不会。二姐笑话他,是穷人生起富贵命。也去医院看过,医生说是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拿点药回来吃吃。他怕死,但穷人,说啥都白搭。开水是昨晚的,温了,草木灰汤气。虽然叫自来水,从溪坑里直接抽上来,过滤系统简单,比过去肩膀挑水时,好很多了,赵蝤蠓不嫌弃,方便就好,他就不爱干活。
  他也能做饭,简单点的菜,问题不大,十六回菜做不起,宫廷大菜,满汉全席没吃过,但唱词里听过,不外乎,霉干菜扣肉,红烧猪头肉,咸菜猪肚子。以前他不做饭,娘走后,不做饭,就没饭吃。人都贱,古话说,有娘做娘规,无娘尽命熬。娘去世怎么也合不上眼,死去半天还开眼缝,牵挂他没人打理。老天饿不死瞎眼鹰,何况他几十岁的活人。太阳转到阶前头,做饭吧。他连锅都懒得洗,去米桶勺米出来,在道坦前水龙头淘一淘,拿两只扔在墙角的番薯,洗洗泥,皮都不削,用刀挖成一块块,扔进饭灶头,柴火一搂,冒白烟后,闷一闷,就开吃。单身汉吃不饱,但也饿不死。凳子七八岁会做饭后,赵蝤蠓就懒成一条骨了。
  他提把竹椅,扔在墙角,一屁股坐下去,太阳有气无力,雾霾重,山里都有,院子里水迹都晒不干,也影响田里收成。水龙头用久,橡胶蒙了,拧不紧,滴下的水,慢慢流成条线,顺着墙角,折个方向,往院子外渗去。他点起一支烟,深深吸一口,肚里没食,胃里泛酸。有经验的人说,抽烟能治胃病,净瞎扯几把蛋。他扔了烟头,去水缸舀瓢水,洗手吃饭。门吱吜一声开了,凳子背了娃进来,他无名火涌到头顶心,咆哮道:“你死哪去了,看我不抽死你。”
  他的声音噎在喉咙里。凳子身后冒出一个中年男人,手上扛只相机,身上还背一只相机,大圆脸盘,腮帮子特别大,还都是胡子,胖嘟嘟的,卷发,一看就是城里人,赵蝤蠓把后半句话咽回去了。这个人,是干嘛的?收购旧相机的?
  那收购相机的,说是报社记者,姓姚,拿出一个证件递给赵蝤蠓,还抽出证件夹着的名片给他。赵蝤蠓打开证件看了一下,他不怎么识字,初小里学来的白眼字儿,老早还给老师了。那男人伸手过来,把证件上下调个个儿,原来他拿反了。他看一下,字不大认得,只看清一个日字,照片倒是眼前这个男人,他把名片夹到证件还给男人:“怎么了?有事吗?”
  后三个字是降调的,来山里的人少,山民好客,来的都是客,不会剑拔弩张。
  那男人接走证件,把名片又递给他。他捏过名片,也没看,扔到灶台上。那记者说:“是这样的。我今天过来,到林垟小学采访,发现你儿子背着小孩,站在教室窗外听课,这说明他是爱读书的。你儿子这么大的年龄,是上学的年龄,你应该让他上学对不对?”
  赵蝤蠓听明白这句话,问:“你是镇教办的?”
  “不是。”
  他咳了一声,像咳嗽又像发笑,最近烟抽多了:“既然不是,你管什么闲事?我还当你是抓逃学的。”他骇笑,似乎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真相,他的笑声,有三十年老慢性支气管炎的功底。
  姚记者因他突如其来的搞笑,沉默了一下,有点艰难地重新组织语言:“不是,作为家长,适龄儿童都应该上学,不是教办的人,也能管。”
  “好吧好吧,能管。你吃饭了吗?在这吃吧,可惜都是冷饭。”
  他想起半碗冷饭刚才已经被他泡了,落肚了。
  “凳子,做饭。你在这吃饭吧。”
  这话,分别对凳子和背相机的说。凳子看了他一眼,抱着小孩去淘米,赵蝤蠓想伸手去接娃娃,想了想,又缩回来。男人抱娃,让人笑话。那记者自来熟,倒不顾忌,接了小孩,在竹椅上坐了,把小孩放在膝盖上,脚板有节奏地抖抖抖,小孩探手想回凳子那里,但被他抖得也舒服,又摆脱不了,也就作罢,开始适应节奏。凳子干活很勤快,三下两下,不一会儿,饭就好了,那记者也不见外,见赵蝤蠓一伸手邀请,就把相机放到桌边,去道坦洗了手,帮着打饭。今天菜还可以,溪鱼干,菜蕻状,咸肉炒天罗瓜,还蒸了个蛋闷。那记者吃了一碗,就摆手不吃了,说有糖尿病,一碗就够了。赵蝤蠓也不勉强他。他又东拍西拍,拍了许多照片,凳子做饭,洗碗,擦桌,扫地,抱娃,他都拍了。赵蝤蠓实在忍不住,问他:“你这胶卷浪费不?”
  记者知道他的意思,笑:“我多拍多挑,发现不合适的,就不冲洗,尽量不浪费。”
  赵蝤蠓似懂非懂:“哦哦。”
  两个陌生人没啥可聊的,吃过饭,赵蝤蠓就哈欠连天,记者说:“你要睡了吗?那我先回去,有事再联系你。”
  “走好,走好。”他胡乱应答,挥手送走姚记者,瞌睡虫已上头,扑通一声栽倒在床上,见周公去了。
  醒来,他发现饭罩盖下有张十个头,是记者留下来的。饭钱完全不用十个头,一碗番薯饭,虽然叫凳子做了干饭,说到天界上去,也就值五毛钱。臭菜蕻状,溪鱼干,也值不了几个钱。下次来,还给他,山底人,穷蒙穷,乌烟吃大筒,人穷志不穷,不赚这个钱。如果不来也就算了。凳子又跑出去了,被记者一打搅,忘了问他到底怎么回事。
  山里日子过得慢。日头东山上,西山落,不是村长过来说起凳子的事,赵蝤蠓老早忘记这码事。那十个头,也老早拿去买烟了。记者如果过来,还给他另外的十个头,反正钱都一样。村长来,是传达镇里书记的意思,说市里报纸,登了凳子不读书的事情,题目很直接,他才十二岁,言下之意,是说他还是个孩子,就让他打工了,违反九年义务教育宗旨。
  村长,应该叫村委会主任,但大家习惯村长村长的叫。赵蝤蠓有点不高兴:“打什么工,就隔壁邻舍生了个二胎,厂里生活太忙了,交托凳子背一背,抱一抱,一个月就拿他十五块钱,怎么了,这叫打工吗?打工是正儿八经坐在机器面前,那才叫打工。”
  村长见他话多,更不高兴,拉下脸来说:“你要送他去念书的。我话放这里了,后果你自负。我们村,蒸,蒸不着,烟倒是薰着。镇里书记说了,好人好事从来没登着,因你这儿子不读书的事,被市级党报批斗一番,倒霉死了,一年工作都白干了。领导叫你神头灵清一些,别神头北。屙屎猫一样,给镇里村里丢脸。”
  村长是堂兄弟,平时递支烟喝杯酒,好起来像一个人一样,现在搞起这么头皮涨,赵蝤蠓也觉得突然,可能领导给他压力太大了。就陪了笑脸,说:“知道了,知道了,我这就送他去念书。”心里说:“你这狗屁,下届还想不想当村长的,我冤心起,拉一帮人不投你,看你狗儿死在漏眼蔀里一样,还当个队的村长。”
  凳子死把懒把回来了,看那张耷拉着的脸,就不喜庆,老子都被你这张苦脸搞穷了。赵蝤蠓忘记,是自己一世人,没正式工作搞穷了的。他年轻时跟村里人一起出去弹棉花,也走过不少地方,钱没赚到多少,到处被打办、公安,追得翩翩飞,牢监也坐了几日,因为人民公社开出的介绍信,过期作废了。全国各地跑,隔江过水的,路远饭白,不过期才奇怪。
  其实当地公安、打办,哪里会不晓得,他们就是弹棉花的,个个一头稻花香,都刚洗过泥脚,迈上田塍的。身边一分钱都没有了,给他们吃了的饭,也结算不了,还得给他们行家钱回去。也就是教训教训,很快就结了案,放他们走。赵蝤蠓可不依不饶,打死也不愿出去走江湖跑码头。妈生了五个囡儿,就他一个拔藤瓜,宠得比命还值钱,也就随他随他,不出去,就不出去吧,在家总还有十亩田种,吃虽然吃不饱,饿也饿不死,就这么着,过吧。
  后来那许多坚持出去弹棉花的,过年回来,一个个都说变成大老板了,银灰色双排扣西装,爆炸头细卷起来,牡丹香烟,打镖一样打过来。赵蝤蠓有点失落,但回家一躺,他就想明白了,古诗讲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明显吃不了那般苦,也就不羡慕别人做人上人。你只晓得别人吃馒头,怎么晓得别人求戒的痛。妈担心的,还不止他没饭吃,更担心他没老婆,以后老了孤单。四女儿出嫁,姑换嫂,给他换回来一个媳妇儿,不久就离婚走了,赵蝤蠓一直单身到现在。再娶,要本钱,谁家女儿愿意嫁这样一个家境的人。
  年纪一年大似一年。妈死后,几个姐都很着急,想给他再找个老婆,但难度和发大财有得一拼。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六十,大家都死了心,说自己的子女,就当他的小孩一样,但毕竟要落实到位,到底挑哪一个给他顶房,要早点定下来。他没什么财产,虽然有上辈留下来的三间套,但毕竟旧了,又远远生在深山冷岙,拆迁也轮不到,就没办法升值,下一代根本不感兴趣。
  那天,二姐兴冲冲跑过来,问他:“孩子要不要?”
  “什么孩子?”他以为介绍对象。
  “是路上捡到的,给你当儿子。”
  原来是这么回事。“捡孩子很容易吗?我怎么没捡到。”
  他插科打诨,每次见了二姐,他都这样,可能平时和二姐亲近一些。
  “真的,是山外一个人,到我们村问起,说家里吃阵大,养不起,问我们要不要孩子。我忽然想到你。外甥,外甥女,这个那个,话这么多,都不合适。你如果是华侨人的话,万顷家财,个讲个就翩翩飞,飞过来了。所以,你以后不用淘他们气,自己直接领养一个外姓人,从小养大,也有感情,大了以后,照样可以给你养老送终。”
  “随你吧,我反正没意见。”
  那就这么定了。二姐兴冲冲,打电话告诉其他几个姐妹,大家都感兴趣,不一会儿就聚集到老娘家来,等待那个孩子送过来。孩子大头大脸,二姐看了,着急玉成此事,一迭声说好好好。看她这么热心,一副大包大揽的架势,姐妹们知道她是铁心要玉成此事,谁都是明白人,不会出面煞了这片风景。定下来,也是一件心事。
  只是大姐有点失落感,这失落感,不是因为老五有了儿子,而是因为这个好事,不是她牵的头,但又不好说什么。谁叫大姐天天忙着养孙儿的事,就把弟弟孤单抛在脑后了。将功补过,她也不能拂了二妹的好意。于是她也凑趣,热热闹闹地,把小弟的后半生幸福,给预定下来。大家都没读过多少书,不了解贩卖人口是重罪。山里人更实用的是村规民律,至于法律,可能是真犯杀人放火大案后,才有可能去打听一下。
  虽说是老弟的养子,二姐好事做到底,把名字叫凳子的孩子,带回自己的家,和外甥孙女放在一起养,二姐把所有费用都免了,彻底帮老弟一个大忙。说实在的,孩子还太小,蝤蠓还真没辙。你叫老弟一个大男人,给养子抹尿抹屎,也不现实。所以凳子是在二婆家养到七岁稍微懂点人事以后,才送回蝤蠓家的。凳子和爹感情不大亲近,也情有可原。
  但这对父子组合还是延续下来,到姚记者发出一组图文报道,平静才被打破。凳子该吃吃该喝喝,赵蝤蠓却有些忐忑。他第一次努力去回忆当年二姐说的话,特地跑一趟二姐家,反复印证当年一些可能遗漏的细节。其实,二姐也不了解孩子来龙去脉,旧事重提,她有些烦躁,还是耐着性子,解答了一些话,蝤蠓也听得出来,都是她自己敷衍成篇的往事。她吩咐弟弟不要自己吓自己,堂堂正正买来的,又不是偷来骗来的。
  弟弟频频点头称是。二姐前脚送走弟弟,后脚赶到老邻舍家,呑呑吐吐,借弟弟的口气,略带埋怨弟弟地,说出自己的担心。邻舍是个明白人,她未开口,已从她脸上的焦虑,悟出她的不安。于是,也不废话,带起二姐就往曹家庄介绍人家里去。她们还特地在那介绍人的家外绕一趟,让二姐先客观地感受一下人家的富豪气息。高楼大屋,红墙碧瓦,那是一户大好人家的气势。俗话说上门看八字,二姐经过这趟侦查,总算把心放回肚子。赵蝤蠓听了复述,点头应许,二姐刚一离开,他也赶紧抽空跑了一趟曹家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地目睹那土豪气魄,他才真正安下心来。
  凳子在镇委书记,村长,教办主任的过问下,终于入了学籍,坐进教室。他欲哭无泪,这书念得实在太枯燥无味,哪比得上天天在外边,三天马那样快活无穷,他回家,支支吾吾提出不想上学。赵蝤蠓牛脾气,事情都闹成这样,怎么可能让他临阵脱逃,凳子只好苦兮兮地,每天背书包去上学,心里只埋怨那记者。他的文化课一穷二白,坐到一年级教室,最后一排,把十个手指头看遍,把十个指甲啃得一干二净,愣是背不会“上课铃响,快进课堂。下课铃响,不慌不忙”。他直挺挺坐着,腰酸背疼,觉得还真不如抱小孩来得痛快自如。真怀念自由自在的生活。
  毕竟年轻单纯,心里埋怨几天姚记者,没事找事给他添堵,向父亲求助无望后,他也便聚了心思,慢慢跟上班级的节奏,虽然在一年级学生中个子很突兀,但还是像模像样坐下去了。但很快他坐不住了,报道还是打破山村的宁静,干扰了他们的生活。
  
  四
  在离他们家六十公里左右,江对岸的城市里,沈跃君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她是在火车上看到这个消息。她漫无目的地,按照地图一个一个县城,到处寻找儿子,所有的工资都花在路费上。边上的女旅客,在读邻市的一张报纸,上面有个报道,说的是一名十二岁少年想读书,配了照片。她越看越觉得,像想象中的王源,眼睛鼻子嘴巴都像,额头下巴也像。她讨过来看,握着报纸,她的手就开始痉挛颤抖。
  拿起电话又放下,她最后还是抑制不住激动,打电话联系上王仁。这还是她第一次联系前夫。虽然她对他还思思念念,找不到合适借口。王源是他们之间维系的根。她也听到王拾得生病的事,但没问,知道他的病情就是保保捣捣,能维持住生命就不错了。医药费也是个无底洞。报纸上他才十二岁的照片,让王仁一眼认出,这就是十年前走失的儿子,这男人也当场痛哭失声,这十年来,他经受多大的煎熬。他们只想一步迈过江,马上来到宝贝儿子的身边,恨不得马上滴血认亲。但家里四位老人,要比他们这俩当事人清醒很多,老人提出,不可鲁莽行事,人家是抚养孩子多年的养父,生育之恩重如山,养育之恩也重如山,最稳妥的办法,是通过报社牵线搭桥,党媒有公信力,说不定能事半功倍。经过仔细考虑,王仁和沈跃君同意了。报纸下方有联系电话,他们拨打一个通宵,也无人接听。这个部室是专副刊,没有夜班做新闻的任务。
  几个亲友汇集起来,白天一起杀到邻县,记者陪他们找到凳子。大家第一眼就看出,百分百,这就是王源。连头顶上的发旋,两侧耳廓上的聪明窟,脚板上的黑痣,都和王仁或沈跃君,一模一样。她真是越看越爱,眼睛里都要滴出蜜来,只想马上把孩子拐回家。沈跃君询问许多细节,给孩子拍许多照片,带回来给父母家人看。
  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决定认回王源。孩子和她很陌生,她想,相处下来,一定会慢慢培养起感情的,毕竟人生的最初十几年,没有在一起度过。她要弥补所有失去的时光。的确,才过几天,在邻居的怂恿下,孩子开始叫她妈妈。沈跃君决定,下一步就把他学习给补上去,不能让他像二流子似的,只会混日子。看他的养父,就知道浪费孩子多少珍贵学习时间。
  赵蝤蠓在边上,抽着他们送的烟,冷眼看母子相亲相爱,心里也拐不过弯来。他是准备养子防老的,对方这样夺人所爱,确实无法接受。
  经过养父同意,她终于把孩子带回家,过来喝喜酒的亲友看了,个个为她庆幸。沈跃君的心里,像灌了蜜似的,天天开口欢唱。孩子在两地跑来跑去,哪一方都舍不得放弃,把两家都哄得其乐融融,倒也开心。
  在各方多次劝说下,在亲情气氛渲染下,赵蝤蠓也从蛮不讲理,到接受事实了,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但他对贫穷很有恐惧感,在祠堂牌友智多星指点下,他提出要辛苦费补偿,交了钱,他就给人。事情开了头,就顺理成章往下发展,双方从十万谈到八万,沈跃君也没有往下压。你说他没道理,似乎也有道理,人家不能白养十来年,现在好手好脚还给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双方约定,签订书面合同,今后当成亲戚相走,还要为养父养老送终。沈跃君都满口答应,回去就筹款。
  回到家,向亲戚筹钱,就有亲戚说话了:“没必要花这冤枉钱,八万还有压缩的余地。八万块,都可以在新村买三套房子了。我一套房子,五十二点三八平米,两万四千八。”他指头缝里,夹着沈家分的烟,转了脸四处看大家眼色,寻求支持。他哈哈笑着,说:“我小舅子就是律师,大手笔,大文豪,可以代写文章,发在报纸上,说要进行基因鉴定。这样对方就会担心,是亲骨肉,他就没道理出高价要钱,舆论自然让他不敢狮子大开口,价钱就能压下来。”
阳谋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