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想起年轻时的事情

40多年前有了一份工作就如同中了个状元,因为那年头有了工作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要获得一个"铁饭碗",其难度不亚于古代科举考状元。虽然有了"铁饭碗",但我不是很满足,还想给"铁饭碗"镶上一道"金边",使其变成"金边饭碗"。我心目中的"金边饭碗",就是从小员工当上大干部。我这样想,并非没有道理,那年代即使没学历没背景,只要努力图表现,也有可能出人头地,有的工人农民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我虽说有点"野心",但即使是做梦,也绝对不会梦见当上副总理,只想图点表现得到领导的赏识,领导赏识了,就有提干的希望,提了干,就会实现从生产一线到办公室的转变。这就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我上班时认真做事,一点也不敢吊儿郎当。

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每月工资18元。这恐怕是全世界最低的工资。也许是作为对我们新员工的补偿,我们一年额外有三天休假,但我不打算享受这额外的休假,想把这三天假期奉献出来,以便增加表现的份量。我坚信,这样的份量越多,离提干的路就越近。

想归想,人算不如天算,突如其来的一件事,使我图表现的愿望落空了。

我的一个哥们的朋友的父亲突然去世了。他父亲正值壮年,竟然毫无征兆的撒手人寰。哥们的朋友只好到处找人帮忙料理他父亲的后事。哥们的这个朋友,和我也有点熟,哥们要我抽三天时间,帮一帮他的朋友。我年轻时蛮讲义气的。哥们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二话没说,就向领导请了三天假,为哥们的朋友整整帮了三天忙。不仅出力,而且还送了三元钱的人情。

三元钱,现在掉在地上,恐怕没有人捡,但我月薪只有18元,三元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自从帮了这位哥们的朋友之后,10多年过去了。这10多年里,因为忙这忙那,几乎没有再见到过我的哥们和他的这个朋友。

一天在外办事,急需给单位打个电话。那时候手机还没出世,但有的路边店铺设置了公用电话。我走了好几家店铺,没看到公用电话。这时看到路边有一家文具店,再一看,柜台上的人很面熟。呃,这不就是我哥们的朋友嘛,他柜台上正好摆着一台电话。我连忙和他打招呼,说有急事要给单位打个电话,哥们的朋友刚才满脸的笑容一下子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不悦。他说桥那边有家店铺里有公用电话,要我去那里打电话。我说了声谢谢,就跑到桥边店铺打电话去了。打过电话,事情也办完了,但总觉得不蛮舒畅。觉得这哥们的朋友不够意思,有电话却不让打,竟然指使我去别的地方打电话。但转念一想,也有他的道理。开个店子本来就不容易,每天总有几个熟人从门店前路过,如果都来"借"电话打,那这生意就没法做了。至于10多年前的事,他父亲突然去世,帮忙的人又多,怎么还指望他记得我帮了他三天忙,出了三块钱呢?施恩不图报,图报不施恩,何况三天假期再加上三块钱,无论怎么说也谈不上是什么大恩大德。给予别人的,千万别放心上;得了别人的,就别忘记了。

我10多岁时在河里游泳,淹得半死,是几个素不相识的、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救了我。这些小孩有次从我家门前经过,他们认出了我,他们嬉笑着说:"你差点变"冬瓜"啦!"那几个曾经把我从河里救起来的小孩,我已记不起他们的模样,看来我也是个健忘的人。

若有付出,希望自己健忘;若受人之恩,希望永志不忘。

偶尔想起年轻时的事情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