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墓志铭

公讳隆平,江西九江人也,中华杂交稻之宗。以一畦之地,指点天下稻田,坊间美其名曰“杂交水稻之父”。共和七十二年,先生与世长辞。国士殇,万民伤,世无荒,食安康。
  袁公弱冠学农,六零年偶见殊稻,识其子代存异,初育杂交之种。六四年试稻有成,寻得“天然雄性不育株”,人工授粉,结得百粒雄性不育种。六五年于万株稻穗,寻得六株不育株。此后二年播种,四株续得二代。此论反权术“无性杂交”之说,得水稻具杂交之长,此间培得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与雄性不育恢复系,并称“三系法”,使稻产高收。
  七四年首秀杂优稻“南优二号”。七五年制种大成,八五年辟杂稻育种之路。八七年国策以“863”相辅,杂交稻再度革新,使杂交之术无他国可及也。九七年始追“超级杂交稻”,新世纪元年,四年,十二年,达成亩产七百,八百,九百公斤三期标,十三年攻克一千。曾问袁公:生有何欲?答曰:一个禾下乘凉梦,一个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忆千秋华夏,远古以神农为祖,奴隶制以井田束民。春秋变革,私有制成可行之法。三国相争,曹魏以屯田修法度。北魏均田,唐起租庸调,宋行方田均税,明有一条鞭,清行摊丁入亩。世世代代,江山以民为本,庶民以土为根。顾有儒典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使民之根可取大利,谓之神也。
  然则今日,先生驾鹤西去,千言万语,唯愿先生一路走好,吾辈定以先生之精神,探求杂交水稻高产之法。小可不才,感怀一首:
  禾下乘凉梦可期,香飘宇内惹人迷。
  神农相邀君且去,感恩稻父世无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墓志铭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