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妻共过的启蒙老师
我和妻子的启蒙老师是个可爱的老头儿。
他是名旧知识分子,熟读四书五经。他长条个儿,细长眼,眉却浓,留点小丹须。他几乎四季都穿身旧长衫,只分单和棉。好喝酒,有些像孔乙己,又不是孔己己。夏天,他光个发亮的头,冬天戴一顶瓜皮帽子,还系条青围巾。还整洁,应是师母的功劳。他整天嘴里知乎者也,有闲空,就戴幅金边眼镜拿起本他喜爱的古书诵读,不择时间地点。他的珠算打的很精,名堂称谓很多。他的翰墨在十里八乡他若算第二,则无人敢称第一。先生因此在地方的声望很高。他结下的桃李和让人追忆的故事很多。我的叔父便常在人前吹捧他!
他叫龙先生或溜子先生,但不是北方人说的绺子土匪。他大号龙跃云,有人说,他是"汉留"出身,不实,末见结论。龙先生他在解放初教过新学,说他打骂学生,很快没让他教了。后来他在村里教私塾,实力摆在那儿,生源还是不愁。有的家长同意龙先生的教育方法:竹棍下面出好人。我叔叔也是个主张者。
一九五零年春,湖南和平解放。我们村里在村东边的一条小河边办起了一所新学堂,称东山村小学。其实,方圆数十里都是湖区,六十里外的县城外,才一座小山,也只称得丘陵,可能是湖区怕水患之故,把村里稍高些的地势便叫作了山。村东头靠内河处的地势因当年修河原因便是比村的其余三面是高些。湖区人慕山好,便把村的东处高地叫作东山。盖起的新学堂自然就叫东山小学了。这里原来没有学校,是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教育,由乡政府协助村委会开办的。校舍是木架茅草房,面积有两三百平方米,可供百十人教学或开会。村里的适龄学生不少,可前往正式报名读书的,也就够一个班级一一四五十人!
新学开办后,县里的公职教師分不过来,东山小学就起用了龙跃云先生。他那时大约五十岁上下,面孔有些黝黑,油浸似的长臉大概还与他常抽旱烟有关。
我是他的启蒙学生中的一个。\'名字那时叫刘鳌。教材是上面统一发的,一本国文,一本算术,还学珠算,习字练习演算是用石板和石筆,无纸本子。学费要不要交,我都不记得了,蒙童嘛,都由父母操劳。那时,我的发妻l才出生不久,自然不可前来凑此热闹新鲜。不过,她已是龙先生妥妥的后备生源。
国文的开篇课是教的:“一个人有两只手,左手,右手……”其中的道理很深,龙先生与我们简要讲了,人的双手的用途,除了日常生活,就是劳动创造。蒙童当然只要求能认读写,就是好学生了。了解认识,人类的一切伟大成果,都是靠人的智慧双手创造出来的道理那是往后的事儿了。一日为師,终身为父。我认识记住了教我知识起步的龙跃云先生。
龙先生遵循“教不严,師之堕”的古训,教学严格严厉且勤奋。他对学生解困释惑很用心,只希望学生能多识字多用功学本领。于是,他采取了用文武两种方法手段来激励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服从度。以现在的话说,文的是“哄”,是他的所谓奖励机制,与曹操鞭指前方有梅林,哄饥渴的将士为他打仗用命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用红绿黄的三色纸,剪了若干小纸片,分别写上甲乙丙三字。红纸片写个甲,绿纸片写上乙,黄纸片写上丙。能达到他授课要求的,会分别奖这些花纸片,说到时可去货郎担上兑换糖果吃。得不到的那就是不听话的差生,他会用惩罚的办法与他说话。这便是武的办法。
花纸片能换糖果吃,有物资刺激的作用,许多蒙童都信以为真,认真用功在课堂上背读写。我就是他的优秀学生,得到的甲乙花纸片最多。他号召向刘鳌学习。当然,还有其他几位小同学。
龙先生这武的办法是对待调皮不听话的成绩很不好的差生的,他的惩罚手段就是拿在手中的三尺教鞭直接打你屁股,女生则打手扳。不过,当时,也是社会上许多先生信奉和家长支持的“堂规”。我个小,坐在前排,有次,我看到龙先生在中间排,用手中竹片先三下惩罚了一个背不出他点的课文的女生的手掌后,又转到后排让一个比我大好几岁的叫王满聋子的(绰号)背读一篇短课文,满聋子站起来背了两个字就再也背不下去了。龙先生被气得面红耳赤说,其他同学都会背,就你不会背,猪脑壳,到学堂来耍的吗!说着,扯下满聋子的青布裤头,扬起手中的厚竹片便狠狠抽了四五下,打得满聋子同学泥鳅一样跳。课堂上噤若寒蝉,学童们吓得回头望过之后都低头相互看着伸了伸小舌头一一好恶的先生。
至于被龙先生表扬激励的我等优秀学生,从他那儿得了花纸片奖励后,去货郎担上能换糖果吃的事,自然那是大人哄孩子的事,莫说换糖,一粒芝麻也换不到,比望梅止渴还煽情哄人。不过,作为一种精神激励机制,蕴含着的朴实善愿是可赞的!都有中华文化的传统味儿在里面。
在课堂上挨了先生打的满聋子,还有些打过手扳与受过先生惩戒旳蒙童回到家里肯定是要告状的。满聋子的一个叔伯哥哥是当时村里的一个负责人。他获知情况后,弟弟屁股上留下的几条红印使这位操权的负责人心中有了新的盘算。学期一结束,龙先生便被解职回家了。
龙先生|在乡里的声望威性仍然不减。绺子先生的口碑依然很高。我那相信私塾教育比新学好的家父兄弟就是他的追捧者与现代人讲的粉丝。堂屋中的"天地君亲师"\',过春节时的大门对联都请他来写。村里人在红白大事中请他写大字的人真不少,比西头村那个有举人底子的王先生还铁还牛。
我的父亲为了教我从小学练毛笔字,还把龙先生专门接到家里来,打上酒,杀鸡買上鱼肉款待他。叔父也来作陪。龙先生酒醉饭饱后,眉飞色舞,知乎者也,天南地北,谈古论今与我父亲先大侃一通之后,然后在父亲事先准备的白纸上给我作写了两幅字帖。一幅上写“龙飞凤舞,虎豹麒麟,非常灵物”,另一幅上写“青年得意,广大前途,忠孝两全”。他让我照帖练习,一天至少三遍,根本不提柳帖颜帖,也不说王羲之。现在看来,龙跃云先生的字帖真的不差于那些流传名帖。
当时,我遵照生生的教导,在父亲的督促下练了几年毛筆字,也觉得有点像那么回事,常得大人夸赞。可是,由于自己的不专一,不刻苦勤奋,加上功课多了,先生的真传没有学到手。不过后来,我的书法作品能去场面上参个赛,帮人写个对联什么的还行,在工厂社区的有关活动中拿个奖也不成问题,有年还参加了由中石化组织的行书大赛,有幸还得了入围鼓励奖。这是得益于沾了龙先生的几分灵气。
我上二年级的时候,龙跃云先生就不再教我了,这定是与他的打骂教育学生与刚直性格有关,满聋子事件应就是他去职的硬伤。
我的龙先生干什么去了呢?不教书,靠什么生活,凭什么养家,生计可是大事啊!种田当农民,对他肯定是行不通的?搁置十多年的悬疑担心,待我从部队复转回来结婚之后,从我妻子那兒释怀了。其实,龙先生一直在教学生,东方不亮西方亮,止是转换了战场。他坚持在教私塾。五六十年代,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们仍相信这块重地,支持这块重地。前面堤到龙先生的实力摆在那里,不愁无用武之地。一些家长相对公办的新学教学质量的认可,不如对私塾教育的认可!他们认为穿长衫的夫子先生们,肚子里有货,学问深,把子女送进私塾学几年,打下的基础会更牢些,比如学写文章,练字打算盘。像实力摆在那儿的龙先生,自然不差生源。我旳岳父大人,就因这种认为,把他己读了新学的女儿一一我的妻子重新送往龙先生的私塾学校去启蒙。我那天一听说,高兴说道:真是巧得很。我们有了共同的启蒙老師。我追问说,你都从老師那儿学到些什么?得没得过老师奖励的花纸片换糖果?她一听,扑哧笑了,什么花纸片,我都上十岁了,哄不到我们了。不过父亲每年交的几斗米的学费没白交,两年内我从龙先生那里学了《孟子》,《三字经》,特别是珠算,我学会了六百六,大小九规,斗(独〉子上高楼,丈田切亩,量土方等实际本事。妻说,当时,龙先生在老丈人面前直夸她,这妹子聪明灵泛,一点就通,比男孩还好带,要老丈人继续送来好好培养。
妻说,可是不久,师生关系彻底弄砸了。不是为学珠算,而是为背一段课文的事。那已是立夏后的季节了,外面阳光很好,湖风吹得人有些懒洋洋的。龙先生的私塾课堂一二十个学生,分了高低年级,高年级的同学在挨个背诵先生先天布置的一段课文,老师因人而异,布置的也不同。妻属高年级的学生,当先生来到她面前让她背一段古文时,妻说,先生你没点读过。龙先生一听,这个乖学生敢公然当着全班同学顶撞他,顿时气得火冒三丈,说,“你瞎了眼,几时没点过的文要你背”,说着,先生的一块青竹蔑片就用力在妻那时稚嫩的肩背上抽打了四五下。她说,她也含泪咬牙没哭,她狠狠瞪了先生一眼,起身背起书包,忍着背上火辣般的疼痛,便冲出课堂,一口气便跑回了家。往后的,先生几次上门致歉,喊着老丈人家门兄弟的名字(岳丈也姓龙)保证,让女儿继续去读书,再不会打她的了!是他太看重师道尊严的面子了。妻说,她是个犟性子,从此以后,家里再劝,也没去先生的课堂了。
岳父子女多,负担重,妻是他大的孩子,便也就顺了他的意,留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时她己十二三岁了,养鸭子,放卡子钓等农事她都干。
妻对我说了这些少年间的经历之事,她又得意说道,老师虽严厉性刚,他教的那些知识确实管用,她向我举了后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用丈田切亩算土方的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发挥运用的几件事,不比那些有经验的人差,还受到过干部的肯定表扬!
后来,我们夫妻每说起我们共同的启蒙老师,总是深怀敬意与追思的。
龙跃云先生,我们永远的启蒙导师!
我与妻共过的启蒙老师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