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到了了,趁着今天是星期天,去给父母上坟。
每次上坟我不愿意回老屋里,睹物思人,我怕看见父母不在的悲凉,多少次,回家后直接去上坟。上完坟后,就去叔伯兄弟家吃饭,然后直接坐车走,这样我会感觉心里的痛楚会少些。
今年弟弟说要把老屋拆了翻新重盖,我要去老屋里再看看,看看爹的影子妈妈的味道。父母已去几十年,多少次恍惚中感觉妈妈还在老屋里住着,踏进老屋,悲伤悠然而生,没人居住,屋顶和墙面上都成了黑黢黢的,屋里杂乱无章,看着自己睡过的土炕,妈妈用过的柜子,妈妈做饭的大锅,仿佛又看到了妈妈坐在床上的样子,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在心里喊着,妈妈,你们在多好啊。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讲村里远嫁山西的闺女没有娘家的故事,没有走处,只能年年月月,白天黑夜地待在婆家,磨眀的锅台,擦明的炕。我今天莫不是这样,妈妈如果你还在,我不会这样来去匆匆。我会住下来,和你们睡在这个大炕上,晚上拉灭灯,和你和我爹说好多的话,诉心里的苦,分享生活的甜,把心里的话毫无保留讲给你们听。只有在你们面前,才能没有任何的伪装,心才能坦诚相见。你们也把不愿意和儿媳妇和儿子说的话,说给你闺女听,你们再说一说你们小时候的事,我姥姥姥爷,奶奶爷爷的事,你们曾说过,弟妹几个,我是对过往和故事最感兴趣的一个。假如你们在,今天晚上,这个老屋里是母女、父女之间的窃窃私语,是多么温馨啊。
妈妈,你还会嘱咐我遇事千万忍耐:让人一步三尺宽,小二人遇上不平事,立时变脸,大度人做事容他三年。爹,你还会告诉我,你的理想没有实现:如果不是时代的变迁,你养的羊早已几大圈了,咱家早已是骡马成群,良田百亩了。你是带着深深地遗憾突然走的。至今我不明白,老天爷为何把这样热爱生活的人早早的招去。无论我多么渴望,千呼万唤,你们早已远去。只能抹去泪水咽下伤悲,一步三回头的离去。有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只有去处。等下一次回来,这里大概是亮亮堂堂的新房,连爹妈生活的影子都没有了,再也找不到父母生活的轨迹,只剩下无尽的思念。
上完坟,我们叔伯弟妹十来个人一起去去邻村看二姑。
二姑是我爹他们弟妹五个最小的,如今已经八十七岁了,从小她就是一个瘦瘦弱弱的人,如今更是被病痛折磨的只剩下了一个团团。二姑父八十五了,虽然没有什么大病,脑子还灵敏,可背已经驼的直不起腰了,又是一阵心酸,不能不感叹岁月的美好又无奈。
二姑已经不认识人了,我们问她:二姑,你认识我们吗?她说:认识,再问她,我是谁,她答不上来了。只是絮絮叨叨说几句话:家里穷的很,光光的,我是讨吃要饭过来的。谁也不知道她说的什么时候的事,什么事情都不记得了,只记得这几句话,这大概是她曾经最心痛过的事情。
在路上我们弟妹几个一直认为二姑的命运是我们家老少闺女里边最好的,出嫁时,二十二岁,在当时已经是大龄剩女了,因为是最小,奶奶偏爱她,她的姐姐哥哥呵护她,找婆家是挑来挑去,最后选中了二姑父。二姑父家境不错,二姑父一表人才,后来又参加了工作,可二姑就是娇生惯养,爱梳洗打扮,无论智商情商,干活的本领差大姑远去了,无论什么方面都逊人一些,干活顶不了半个人。到婆家后,婆婆是姑父的后娘,特别贤惠,对二姑的干活不力,从来不说只帮。二姑父一点脾气也没有,从来不训斥二姑,后来退休后,一如既往的二十多年做饭给二姑吃,不让二姑做一顿饭。二姑生了四个孩子,孩子们个个都是好材料,都比二姑强多了,对二姑还很孝心。二姑从六十几岁开始就腿疼背驼,走路蹒跚,单薄的身体一股风能把她刮到,因为有了二姑父不离不弃的照顾,硬是活到现在的八十七岁,可二姑却一辈子有怨气,老觉得她下嫁了。二姑父从来不和她起争执,是难得的好人。我们家的人都体谅二姑父的难处,尽量提供帮助,孩子们小时候都在老娘家住的特别多,好多年了,我们都是去看看,不在哪里吃饭。
今天是星期六,二姑的四个孩子正好都在,有的好多年没有见过面了,都很高兴,说什么也不让我们走了,知道我们要来,二姑的大儿子早早的准备了一桌子菜,在家等候。饭菜进口,满满的回忆,小时候一起玩耍长大,时间荏苒,不知不觉都已经到了暮年,最小的是二姑的小儿子,也已经五十一岁。真是时光短暂,容颜易老啊,只有岁月永存,青山不老。
席间,弟妹们约定,以后一年聚会一次,爱护亲情,珍惜时光,互助前行。
清明节
清明节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