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是绘画、摄影概念;也指图画、照片作品。文学也可以纵意写真,是可以超越写真本义的艺术。我用文学的视觉,给崮山的玉兰花做一次写真。
一
用崮山海草社毕社长的话说,这半个月是玉兰花的“青春飞扬”季,生意很忙。花,忙着绽放;人也随着花事而忙碌。
我喜欢村南曲溪一溜玉兰花,绰约照水总梳妆。当然还有我每年必须去看的遍布村落的数百棵柿子树,这都属于海草社和“春秋影社”的风景。毕社长对着我,做了一个揽入怀抱的姿势。
我马上理解了。凡是美的东西,总归都有所属,望春的玉兰花,染秋的柿子树,都是季节里最美的风景,属于人家,毫无疑义。美,可以分享,但并非没有归属。
于是,我更珍惜审美的机会了,天天去看玉兰花的青春美。玉兰花,堪称花神啊,赏花的脚步如有神助。玉兰花的美,天然去雕饰,无论米黄洒满天际,还是纯白素颜面人,无论淡紫娇艳,还是紫红妖冶,一律以微笑的姿态,霓裳起舞的样子,翩然于春。人们讨厌厚粉洇染的做作,但对玉兰花的绚烂投去的是艳羡的目光。来自自然的厚馈,即使是太浓甚至失真,也是喜欢,“淡妆浓抹总相宜”。
哪个人的青春季不都是气息浓厚得像流油的感觉啊,所以,当我看到那些年轻人花枝招展地走过,总是投去羡慕的一瞥。如果青春是一副瘦骨嶙峋憔悴消瘦的样子,我会喜欢吗?满眼璀璨,这才是青春写真啊!叹什么韶华易逝,惊什么岁月倥偬,原来我们可以带着青春的记忆,去寻找曾经的样子,花容饱满的玉兰,总是给我们最满意的当年写真留影。
我频繁地去崮山,是否就是想从玉兰花上寻找逝去的青春?回不来,我可以重温,因为玉兰花。
二
是的,在我的眼中,那些玉兰花就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含苞是青涩,绽放是蓬勃,无论怎样,站立枝头,摆着芳姿,羞涩不惧闲语,绰约不怕人言。一出场,就是亭亭玉立,芳压群花。每一枝,每节骨处,都不空,填满的是春芳,颤悠悠的是青春的秋千。花意,从来不会空着每一根树枝,春色也不挑剔树枝是否具有艺术性。突然冒出一个浪漫的想法,做一朵玉兰花,爬上某一枝。无论在什么位置,都可点染一枝春,渲染一树美。树下是游人如织,仰首的姿势如朝圣。崮山人允许游人可“折枝”,但不能多,一枝足矣。毕社长说,折枝人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我有了疼感,马上释然,折枝处,每年会分杈,一定多出几枝玉兰花。
我特别喜欢素色的玉兰花。是点亮初春的光,光源来自树体,自带光芒的感觉,使得玉兰花有着骄傲的资本啊。料峭的三月四月,玉兰送来第一缕芳香,那么惊艳,那么洗肺。“俏立枝头”几个字,只有玉兰花可配,以绝美的站姿,于料峭中斗艳盈香,不仅仅是脱俗,更是傲然的气势。她不负“望春花”的名头,是真正的大牌,在寒意中无畏地绽放,这是一种孤勇,一个人在痛苦里,如果想到玉兰花的孤勇,都会感到自己连一朵花也不如。“亭亭束素”,“片片霓裳”,还有什么样的花朵可配得上这样的形容词?
如果绿色太繁,隐匿了花色,我总觉得是遗憾。这个感觉说出来,立即得到了那些“春秋影社”的摄影人的赞同。写真,摄影人才是专业的,写真本来就是写生和摄影的专用名词。他们把镜头全都做仰角方向,一半玉兰花,一半海草房;一袭惊鸿,一片夺霞;或一树玉兰花,一个蔚蓝的天空。天空成了玉兰花的绣布,与朵云相映成趣。玉兰花配得上如此宏阔的背景,从不把自己置于花盆,安顿在断墙矮垣,什么样的花大气如斯?
三
我遇见一位来自河南的退休教师摄影爱好者龚老师。谈起摄影玉兰花,他说,要捕捉花和天空之间的“镂空美”,玉兰花绽花时,拒绝绿叶的遮挡,正是有着这样的艺术体现。他甚至仰卧地上,镜头和天空成直线,他说,不是虔诚,是为了艺术写真。我对艺术的写真很感兴趣。我想到伊斯兰教神秘主义者苏非的观点,他认为,光是绝对的,真主就是终极之光,除了这种光,一切都是虚幻。这种“唯光”理论,很可笑,但对于摄影艺术是有着启发的,龚老师说,光来自自然,无论背光逆光侧光趋光,用心灵和诗意去捕捉,照片就自带光芒了。他的摄影是在于获得一种象征性的时空感,这种感觉只有在大海和天空的背景下才可以获得,于是他来到海草社住下。仰视的视觉,还可以获得一种洞察的快乐。澄明的天空,蔚蓝的大海,还有那些代表沧桑的海草房,是他作品的背景风物和颜色,我想,他的这种艺术写真,是否是要表达时代在过去和当下逡巡的感觉?或者我暂时读不出,但这样的画面在我脑海里永远是一道考题。
其实,我受到他的摄影思想的影响了,我想到,这就像一棵树和一个旷野,一个人和一座城市的关系。我们往往在乎个体的存在,而忽视了背景的力量。蜗居在一个人的城池里,永远不会有心灵的出口。想想也是,我们都生活在背景里,玉兰花的灿烂,属于大地和天空,她懂得了自己迎春开放才是大格局。
我曾以手机去写真玉兰花枝头,拍下枝条上绿茸茸的诗意,破开节骨处的萌芽状态,去寻找花跃出的力量所在,发现花本身的精神,是否有点小家子气呢?我试图拍出花香氤氲的意境,细节被抓住了,但少写真的格局美。龚老师说,是很自我的感觉。是的,我看见的是“翠条余力引长风”,他发现的是“来作人间一笑欢”的韵味。
龚老师说,他再等秋天来拍半岛的柿子,要拍出“秋香”来。这是卖关子,秋香可以通过光和影来表现?这是神秘的“写真”,我很期待。
在他的启发下,我观赏玉兰花的视觉有意识地拉远一点。春风骀荡,玉花朵朵,远观若抛起的一方褶皱的手帕,玉兰树抛手帕,这可是求爱的表达,想伸手急趋去接住,却是一个可笑的动作。临风皎皎,翔空片片,静时羞赧,动如美女笑颦,姿容恰好,仪态极有分寸,唯有碰着海草房的枝头花吻着百年的海草,否则绝不做轻佻态。百年的草,当下的花,岁月不败海草,仿若时光呵护美人,成就的是美的气质,老是持重的美,美归根结底在于魅力啊。多么不容易碰在一起,百年一遇,岂不是爱情的写真?有风骨的海草,多么妩媚的玉兰花,怎么就不是天生的般配!
四
我还是喜欢玉兰花柿子树齐聚一起的海草社大院。凉亭其间,石凳随处,把风景搬到院里,虽然有些圈养的感觉,但也有风景在握的亲近感。我想用“庭院藏娇”形容,马上觉得格局太小,这里却是纳春秋大观的所在。
春在玉兰树下吃,秋闻柿子香。一侧的“敬老餐厅”的晚饭已经开火了,那些做饭帮厨的村妇陆续来了,有的先站在玉兰树下看一看,闻一闻。一会工夫,30多位80岁以上的崮山老人陆续来了,我只好让出树下的座位了。看看餐厅门侧的牌子上写着“春华秋实”,我一下子就懂得了,这是一个格调,春华是春有玉兰花,秋实则是秋有柿子。多么别致的解释,很具象啊。当然,也是给老年人的祝愿,焕发第二春,曰“春华”;摘取丰收果实,曰“秋实”。村子每周有四顿饭,无偿供给老人。
有村妇逐个给老人斟上茶,这是玉兰花茶,几片玉兰花瓣在沸水中起伏表演着,仿佛是仙子起舞,又像是镶刻在鼻烟壶里的风景画。我赶快查阅百度,发现玉兰花是古已有之的冲茶花卉,且是一味中药材。我也捧杯试饮,真个是香韵独特,且性味辛温,还有回甘。哦,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玉兰花为何也叫“辛夷”,但我只懂得了一个“辛”字,据说“夷”字还有故事。来不及细查,且含辛茹香吧。
据说早餐还有“茶蛋”,是玉兰花茶煮蛋,我不知是何滋味,但知饮食与花相伴,真的是实现了屈原那种“食玉英”的千年夙愿。今年,他们从电视节目中学到了一个美食方子,将玉兰花捣碎以为泡米的原料,一夜半发酵,玉兰花的辛香渗透米中,做出的米饭有着更为丰富的口感。我未尝到,当属遗憾,且待明年吧。太多的美味写真,都喜欢摆出花样,而敬老餐厅在乎的是味道写真,让人们用味觉来体会玉兰花美食的魅力。这是一个探索美食的时代,文明和幸福,从餐桌开始。玉兰花还可以做出什么美食?每年还会有新“花样”吧?
玉兰树下吃过晚饭,我是提前进入老龄化,毕社长说,等夜色赏玉兰,不然不会让我沾便宜的。
海上生明月,夜赏玉兰花。花儿朦胧起来,月华初洒,夜色渐漫,居然那些开着的花也慢慢闭上花瓣,虽不明显,但已经有所表现。向日而开,临夜歇息,跟人有何不同?也只有在月色下,她的绰约之姿才那么生动,若比作仙女临凡,好像极多了;我看作漫空的花星星,眨着眼,向月光问好,我也不能忘记给玉兰花问个好——玉花千队映华筵,硬摇庭月斗婵娟。辛苦了!美是辛苦的?我突然觉得自己并不理解月色下的玉兰花,何谈花语啊!
我想去找已经歇息的龚老师,让他为月色下的月亮留个影。突然觉得,这是为难他,月光夜色,摄影怎么为玉兰花写真呢。或许他有办法。“可怜半夜婵娟影”,独对玉兰也写真。
五
凡是美的东西,都有期限,玉兰花望春而开,留芳人间总怀念。风华只半月,沧桑一秋冬。她孕育出的灿烂,看似轻易而举,实则艰难。世间多少事,与之相似。一曲一场叹,一生一纵情。风华短暂,也要极尽香韵,摆出姿态。
采撷一缕晨曦,点燃蓬勃的生命;以花瓣捧住一片春阳,跳出最美的空中舞;把花蕊送给蜂蝶,听一曲蝶恋花;夺一抹月色,尽显绰约美韵。半月之后,香殒韵消,未负初春。
离开海草社,我还是觉得自己亏了玉兰花什么,尽管夜色低沉,我可以掩饰自己的亏欠,但我不能就这样“全身而退”,玉兰花隐在夜色里,却有芳香暗袭而来,于是口占一绝《咏玉兰》与之——
东风有意驻兰枝,谁料飞来为和诗。
多少写真留倩影,着迷人间最芳姿。
说明:《咏玉兰》步韵平水韵,符合平仄要求。
2023年4月7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玉兰花写真
玉兰花写真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