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散文)

我和柱子能成为一家人,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爹和他爹三观一致,两个人谈话比较投机,我和柱子接触的就比较多了,千里姻缘一线牵,我俩成了一家人。我认识柱子的时候,大学还没毕业,到他家去,看到他爹的头发就全白了。从柱子口里,也逐渐知道了他爹的人生历程。
  听柱子说,公公十一岁的时候,他的爹娘就去世了。他有一个哥哥,说是在战乱的时候被抓去当壮丁,一直杳无音讯。同村回来的人说战死在外边了。公公有两个妹妹,他领着他的两个妹妹相依为命地生活,姊妹三生活在老人给他们留下的那座茅屋里。生产队里资助他兄妹上学。后来,公公考上了师范学院,队里的社员们集资了两块钱,又给他买了一双胶鞋,他穿着新鞋步行着去了学校报道。公公是懂得感恩的人,后来的日子里,街坊邻居谁家有困难,公公都很尽力地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后来,我们经常拿老人这一段艰苦求学的经历,教育孩子。每当我小儿学习上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的时候,我公公经常一甩他的帽子,对我儿子说:“孙子来,什么都不要怕,爷爷当年两块钱就把学上下来了。”我儿子在家里,最崇拜的就是他爷爷。
  公公在师范学院里,成绩优异,深得他的老师信任。他的老师经常无私地资助他这个学生,后来,老师把妹妹嫁给了我公公,老师成了公公的大舅子哥,我老公的舅舅,没少帮助公公一家。婆婆生下柱子的弟弟以后,柱子就由他舅舅和妗子帮忙照顾,一直到初中毕业才从他舅舅家回到了自己家。我很敬重柱子的那位舅舅,感觉他和我公公,我爹他们是一类人。
  公公毕业后开始在小学任教,因为文笔好,调到政府机关做文案工作,工作任劳任怨,有时写文件报告要到深夜。我记得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就是他指导着写的。很多次,当听到有人说现在什么什么不好的时候,他就摘下帽子摸着他满头白发,不满地说:“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们说的那样,坐在那里不干活混饭吃。”
  我和柱子结婚后,我们一直和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我天天忙着上班,下班回到家里,公公婆婆就已经把饭菜做好了,我除了洗洗衣服,打扫打扫卫生,其他也没有什么需要我操心的。公公婆婆拿我当女儿待,所以我感觉在婆家和在娘家也没什么两样。逢星期天,我就回老家看我爹,公公婆婆有时把一些稀罕物让我带上,带给我爹。那次,两个老人一起在院子里帮我把礼物用绳子绑到自行车后座上,我在里间屋里洗漱,柱子都有意见了,对我低吼:“你不会自己绑扎呀,还让两个老的伺候你。”我说:“看不见我正忙别的嘛,再说拿什么礼物回老家,我也不当家。你纯属嫉妒老人对我好。”婆婆确实很疼我,她知道我喜欢吃粉皮,吃饭的时候,她愣是摁住柱子的筷子不让他叨粉皮。柱子经常说:“你们有了儿媳妇,就不疼儿子了。”我有时和柱子开玩笑,说:“事在人为,我人品好,爹娘就疼我。咱俩不应该做夫妻,做兄妹更好,在你家当闺女比当儿媳妇幸福。”
  我和柱子结婚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社会经验很少,还是一副学生样,当时还是手工记账,用算盘算数,计算器都不很普遍,电脑更是稀罕了,整个公司也就一台电脑,想学电脑都排不上队。公公帮我找了个学习电脑打字的老师,业余时间,我就去他单位学习电脑打字,他经常给我说:“艺多不压身,人一定要有一套吃饭的本领。”当时年轻,学生气十足,不会处理人际关系,那天我在家嘟囔单位里有的人有多无理取闹,多不可理喻。公公说:“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也不要与一个小人为敌,他会毁了你的。”我若有所思,慢慢地悟他的话,好像与我在学校里老师教的“走自己的路,让狗去说吧”的道理不一样。
  工作一年多后,我生了儿子,当时工作岗位竞争厉害,你还没到休产假的时间,就有人想走后门去顶你的位置。所以,我生完孩子,在孩子四个多月的时候,我就申请去上了班。这件事,成了我后来最后悔的一件事,感觉愧对了孩子。当时年轻,是个上班迷。婆婆一个人照顾不了孩子,公公不得不从单位里提前退休回家帮忙照顾孙子,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我才得以能上班挣奶粉钱。公公对孙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甚至院子里有一根草棒子他也拾起来,怕孙子踩到绊倒喽。他说:“我老了,你们好好上班挣钱,一家人要吃饭,孩子我们帮你们带,不要有后顾之忧。”一直以来,孩子跟爷爷奶奶最亲,有时我下班回来,他还缠着爷爷玩。
  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孩子突然发起高烧,我抱着孩子,柱子给我娘俩打着伞,年迈的公公婆婆在后面跟着,一家人去医院,那一刻,我感觉人活得真不容易,幸亏有老人在,我们两个年轻人才有主心骨。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到小学三年级,公公每天骑着他那辆小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帮我们接送孩子。我和柱子才得以安心地上班挣钱。后来我看老人太辛苦,孩子大一些,我给孩子办了张公交卡,让他来回坐公交上下学。
  公公这个人,帮助别人实打实的,单位里给他订了一份报纸,他看完的旧报纸,家里的纸箱等废品,都送给了街上收废品的那位叔。公公说:“他家庭困难,以收废品为生,变相地帮助他点。”那位叔也经常给我家送自己种的青菜什么的,好,是相互的。
  记得那年后街上有一户人家的小孩,从外地转学到这个小城,要找个学校接收。他对教育行业不熟悉,来找我公公帮忙问问。我公公问了教育局里他的一位学生,他的学生给帮忙找了市里的最好的学校,那家小孩成绩还不错,市一中同意接收。孩子的上学问题解决了。后街那家人用三轮车带了许多礼物来感谢我公公,按常理,现在的社会,找人办事,有多难,你拿着钱也不一定能找着人为你办事。那人走后,我看着一大堆礼物,有鸡蛋,有奶等。我心里想着,孩子有奶喝了,鸡蛋够吃一阵子了。我目光短浅。第二天,公公让婆婆用三轮车带着,一件不留地把所有的礼物都送给了帮他的那位学生家的老人,说是去看看他家老人。当时,我由衷地佩服我公公,他不贪图别人的东西,无怨地帮助那家的小孩。后来,每逢过年,那小孩都来我家给我公公拜年。听说,他毕业后做了一名教师。
  前几年,婆婆脑萎缩病倒在床上。公公和柱子轮流着照顾婆婆,对这个当年被他的老师强拉到一块的老伴,公公一生没对婆婆大声说过话,婆婆身体不好,这一辈子,都是公公把药准备好,倒好水,放到她手里。他经常对我们说:“你娘耳朵聋,听不见,本身就够痛苦的,我们更要照顾好她,减轻她的痛苦。”婆婆不幸去世后,公公和柱子累得相继住了院。
  公公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他朴实,正直,工作兢兢业业,为人诚实,为我们小字辈做了好的榜样。我曾想:如果说我们这一辈生活不容易,那么老人这一辈子更不容易。我经常教育孩子:“你爷爷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你一定要好好孝顺他。”
  如今,我们一家四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公公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了,他每天早上出去买他的早点,两个包子一份白粥。买我们一家人吃的菜。我说:“您累了,就歇着,我们来做这些就行。”他说:“我身体还能动,相当于活动活动,等我不能做的时候,你们再做。”公公矜持,看我上班累,大多时候他自己洗他的衣服。虽然我多次给他说:“你有衣服要洗,放在洗刷间里就行,我洗的时候就顺便洗出来了。”我每次问到他有没有衣服要洗,他都说自己洗过了,怕给我们增加负担。柱子也懂事,他经常说:“我爸爸也不缺钱,他缺少的是陪伴。”不管刮风下雨,柱子中午一定回家陪老人吃饭。
  每天晚上下班,我走到小区的院子里,万家灯火,只有一盏为我而亮。老远看见从家里窗户里射出来的灯光,温暖而舒适,那是老人在等我们回家,我回到家里,闻到阵阵饭香,公公已经做好饭菜等着我们。特别是公公知道我喜欢吃菠菜炖粉条,经常为我做一份菠菜粉条放到我的面前。
  那一盘菠菜粉条,是我心里最难忘的温暖。
  家人和睦,平安健康,这就是幸福。
我的公公(散文)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