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五更,妇人拖着沉重的步伐不停地往前走着,塑胶靴子哒哒的声音刺破拂晓的沉寂。妇人的工作就是每天凌晨3点,推着三轮,到郊区批发新鲜蔬菜,然后赶在天亮前,运回市区,守着固定的小摊,顺着每天太阳运行的轨迹,在与每位顾客的周旋中,赚取不多的差价。妇人,就是这样普通又卑微。
一名家住城乡接合部的高三学生,每天必须在早上5点起床,保证在上早自习前赶到城区的学校。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加上每晚高负荷的学习,早起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孩子不是没想过在学校外面租一间房,可是黄金地段的“冲刺房”不是他们家负担得起的。父母很心疼孩子,除去高昂的学费补习费伙食费,一家人勉强地支撑着。孩子,很努力,每天学习到很晚,在学校时,花钱很省。省出来的钱,都用来买参考书、买文具。
巧的是,这卖菜妇人和高三的学生,每天走同一条路进城。黑黑的街道常常被一盏昏黄的马头灯点亮。空旷的街道上一前一后,是赶路的妇人和学生,每天都要相伴着走一段路。他们,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那么长的路,有个人陪着,挺好的。妇人车前微弱的灯光为孩子驱逐夜色中的恐惧,妇人看着这孩子,如同看着自己的儿子般满足。
冬末的夜,妇人昏黄的马头灯依旧亮在空旷的街上。只是这一天,到了往常的时间,这孩子还未出现在熟悉的街道。妇人踌躇了几秒后,偏移了三轮车的方向,停靠在一棵树边。妇人倚着旧三轮车边没锈的地方,第一次静谧地打量着城市的拂晓。
不知道停留了多久,只知道,马头灯的光已经敌不过自然的光线,绿油油的新鲜蔬菜上,露珠汇集然后消失了。终于,孩子出现了,戴着笨笨的口罩,脸色有些憔悴,脸上依旧带着睡意,睡意中有些许病态,兴许是累坏了。妇人想着孩子应该没有吃早饭,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两个馍,递给孩子。孩子先是一愣,然后颤抖地接住这两个馍。
“娃儿,坐俺的车上学去吧。”这是妇人的第一次开口和孩子说话。
最终,孩子坐上了三轮,车前的马头灯几乎分不出是亮着还是熄了。看着满车的蔬菜和妇人吃力的背影,孩子的整个身体渐渐暖起来。妇人送孩子到学校门口,他没有迟到。
孩子从三轮上下来,怯怯地道一声:谢谢!妇人由衷地笑了,转身离开赶着去摆摊。
更加紧张的备考阶段来临,孩子和妇人依旧一前一后地进城,只是他们每天都会给彼此一个微笑。
现在的孩子,已经是大学生。在一线城市里,孩子有时会迷失了方向,但他总记得,在高三最艰难的日子里,有一盏马头灯始终在他背后燃烧,照亮他求学的道路。
责编/刘丽(4151523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