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大酉山为什么称“大”?


  大酉山名古籍记载为:丹山,丹穴之山,钟鼓山,钟山,龟山;当地居民称之:九牯垴,南岳山,天马山等。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辰溪县治迁至现址辰阳镇,因丹山在县治之西,西为酉向,应称“酉山”,为什么称为“大酉山”?
  丹山是融“儒”“佛”“道”“德”四种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圣山,最早诞生的是道教文化,至今丹山有仙人传说的地名“会仙桥”“飞渡桥”,在马路坪村;有“仙人桥”,在新电厂边;历史记载洗砂溪上还有“迎仙桥”,“送仙桥”;在东流溪上,有溶洞称“仙人洞”。这些仙道遗迹说明丹山人类活动史非常久远,而且在这里悟出了“道”。
  《道德经》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也……”辰溪的丹山命名为大酉山是“强为之名曰大”,“大”应包含古老的历史,前人在此不仅悟出了自然之“道”(自然规律),且悟出了“王道”(治理人类社会),形成了国家意识。国家的形成,人类社会有了明确分工,进一促进文明不断进步。
  丹山包含“道大”。
  所以大酉山含“大”,既形成古老厚重无可比较的历史,也形成悟道自然无可比较的文明,同时也悟出了治理社会最早的“王道”。大酉山之“大”,包含开天辟地的王者气象。
  再从辰溪县名形成来考证。从神话传说看,伏羲为太阴月神,女娲为太阳日神,日月合宿为“辰”;
  伏羲为百王之先,丹山包含“王亦大”。
  从地理形态上看,丹山九座山岭如银河尾宿九星排列,“九”为至尊之数,丹山包含“地大”。
  而沅江向北流经丹山,形成与银河尾宿九星对应图像,尾宿为“辰”。所以辰溪得名于丹山之形,伏羲、女娲之神。“辰”是古人最早观天测地,悟道自然的地方。
  丹山包含了“天大”。
  “辰”在十二地支中属龙,是十二地支中唯一为神的生肖,代表中华民族图腾,当然“大”。“辰”可上天驾云,入海御水,是治水之神。“辰”之悟出,意味着中华民族由渔猎文明走向农耕文明;“辰”之悟出,意味着十二地支完整诞生,《易经》思维体系形成,人类的对自然与社会的认知,从经验上升到多维度的时空思维和多规律的综合认知,形成了哲学体系,人类的文明上升了一个全新高度。
  古人为了延续文明,在丹山洞穴中多次藏书,有“二酉藏书”之说。“二酉藏书”指古人一在大酉山悟道,二在大酉山藏书,简称“二酉藏书”;“书通二酉”,实际上是:书通酉二,是指大酉山蕴藏的知识要分两个层次学习,分别是:书可以识,道需要悟;只有通过大量的书本学习,形成系统性思维,认知了规律,才能成为高层次的知识,有无限的认知,无限就是“大”。
  综上所述,丹山包含“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更名“大酉山”,名副其实。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辰溪大酉山为什么称“大”?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