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须从小事抓起

前不久,我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住进了航空总医院脊柱科,经过医生精心治疗,打了两次封闭,加上服药、理疗,不到十天就有所好转。但我并不等待基本痊愈就要求出院了,原因有两点:一是八旬老伴病重、卧床不起,需要照料,心里实在放心不下;二是受病房环境影响,感觉较大,难以忍受!而且,这一条还占着上风。
  在院时间虽短,但有两点感受颇深:
  一是噪音太大,来自两个地方:四张以铁棍支撑的凳子,来回移动似有故意扰乱、不让人安逸的势头。尤其是在我临床的男护工,也许是个性所致,粗粗拉拉的根本不顾他人的感觉,闹出来的响声,实在是太过分了呀!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让家人找来了比较耐磨的塑料与胶条,捆帮在凳子的四条腿底,好!当时就是故意拿起凳子往地上砸也出不了响声。但是好景不长,塑料经不起反复磨撑,不几天就被那位暴脾气的护工弄出依然如故的响动,虽有所减轻,但还是影响休息。有一天当护士长带着几位护士查房时,我就当面给一位小护士(年龄不会大于我的孙辈)说:“护士同志,我提个意见,你看这几张凳子的四条铁棍腿,一移动就发出刺耳的响声,太影响病人休息了呀!能不能给院领导说说解决一下!其实很简单,定做橡皮套子就行!”可当我还没把话说完,那位小护士就一言顶了回来:“嗨!整个医院都是这样!”话语简洁明了不要当回事,那事也太小了吧!没有商量回旋的余地,弄得我哑口无言。本来,作为护士白衣天使,对于病人的建议,应该是洗耳恭听,认真回答:“好,您的意见我会向上反映的,这凳子移动起来,确实响声不小!”可她,不!完全不把一个耄耋老人的话当回事呀!至于你反映不反映,是另回事,但起码是对病人意见的尊重。可连尊重都没有了,还能得到些许安慰吗?当然,噪音大主要还是来自那位暴脾气的护工,他说话把他人当聋子,大呼直喊,毫无顾忌,常常在午休沉睡中被他惊醒!然而,我并没看到科室、病房里贴挂一个“静”字!也少见护士们提醒病人,尤其是护工,不要大声喧哗!嗨!即使护士找人,也是“小李、小张”的大声呼唤。你想想,在噪音不断扰乱的环境下,能以心静配合疗伤吗?
  二是夏天盖冬被。医院里虽有中央空调,病房里温度比较舒适,但毕竟是夏天,那厚厚的冬天用的被子盖在身上,热度承受不起!所以,大家都是扯下厚内被,只盖被套子,但夜里又有些凉,真是左右为难!为什么不能配个夹被子呢?让人不可思议呀!
  就这两点小小的感觉,一直萦绕心头,本来已经出院,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不要当回事,但出于对医德医风以及仍在院的病人考虑,我还是要提出来供院领导参考改进。对他人看来“静、温”可谓不值一提的小事,但这关系到病人的身心疗养啊!这难道不属于医德医风的范围吗?愚以为不见得吧!抓医德医风,必须以小见大,从小事抓起,才能垒砂成塔,有所成就与作为。作为医院,对于病人来讲,可谓处处无小事呀!
  在此,诱发我一个记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国家的降落伞,时有打不开等故障,致使多个空降兵丢了性命。于是,最高司令官要求降落伞工厂的负责人,亲身参加跳伞,而且是从一堆降落伞中任意拿出一个,让他背上从高空跳下!自此以后,降落伞的质量大大提升,再也没有发生故障。以此可见,具有领导权威之人的重视与否,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在此想到:医院的领导们能否在病房里住个一两天试试,或者细心看看、征求一下患者的意见,有哪些所谓的小事需要解决?假如能够如此这般,那医德医风定会大有改观。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而已,何不试一试呢!我在企盼着!
  
  (2021年8月10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5岁休干)。
医德医风须从小事抓起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