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 > 从婚礼到面子

从婚礼到面子


  好事多磨!几经改期,终于收到闺蜜通过微信发来她女儿的正式婚礼请柬,一个电子链接。省了纸制的请柬,似乎更环保了。
  点开链接,反复欣赏了几次新郎新娘的婚纱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郎新娘的名字和结婚日期:二零二一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最醒目的是“我们结婚了”五个大字。然后,是新郎新娘拥吻的照片。新郎着一身灰格子西装,高大帅气;新娘一身洁白的蛋糕裙,层层叠叠轻纱弥漫,每一层似乎都演绎着他们独特的爱情故事。新娘头上的婚头蒙纱衬托着她的妩媚,白璧无瑕的脖颈上,闪闪发光的项链,在新娘一脸灿烂的笑容下如波光灵动。
  最喜庆的还是他们身上的中式礼服。新娘头戴凤冠,一身大红锦袍,衣服上非常醒目绣着两只凤凰,捧着烫金色的“囍”字,显得雍容华贵,艳丽动人。新郎一身紫红色的坠地长袍,上面绣有龙的图腾,中式礼服搭配得非常喜庆和谐。寓意龙凤呈祥,非常庄重而贵气。
  此时,他们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新人。
  其实拍一套婚纱照,一本相册就是留作纪念的。因为琐碎的婚姻生活过去十年、二十年以后,经过岁月的磨蚀和情感的融合,已然没了当时的激情。爱情在时间中柔和起来,变成亲情。如果说,婚姻是条河,那么,爱情就是河水中的石头,不断地冲刷洗涤,变得不再锋芒毕露,倒是浑圆柔和,默默地沉浸在水底。所以,偶尔翻翻那时的照片,甜蜜回忆一番,让平静如水的情感,重新漾起美丽的涟漪,不仅是一种生活享受,或许还可以增进彼此感情,巩固婚姻生活呢。
  由此可以看出,拍婚照见证的是婚姻,记录的是历史,讲述的是故事,蕴藏的是爱情。无论彩色还是黑白的,都表述一种朴素纯洁的结合,昭示一个人生的节点。
  遗憾的是,当下的年轻人,往往忽略了婚照的本质属性,把目光聚焦在婚照的形式上,拍婚纱照当成炫富攀比的一个道具。我们不反对用美好的形式来表现美好的内容,让婚照更有意义,更具时代特色。问题是,那些海边婚纱照、广场婚纱照、公园婚纱照、以及私人的婚纱照会所等等的创意和设计,千篇一律,反而更普遍,更雷同。所谓的艺术照抹杀了婚照的独特性、真实性,不能不令人啼笑皆非。
  拍婚纱照的店更高级,花的钱更多,并不意味着谁就会更幸福。婚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内涵,而不是附加的形式。
  
  二
  我们这一代人结婚,大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那时,结婚请柬都是自己一笔一划写上去的。在同城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自己亲自登门,把请柬送给亲朋好友,远一点的会打公共电话邀请。
  至于婚纱,那个时候刚刚流行,而且都是在婚纱礼服店租的婚纱,街上也没有几家婚纱店。那些婚纱都被别人穿了无数次了,有的已经破损了。当时也没有人租白色婚纱(白色在那个时候似乎觉得不太吉利),一般都选择红色的。
  记得自己当时租了一套粉红色的婚纱,比较简洁,并不是现在宽大的裙摆,曳地几尺的长裙。头发烫的螺旋杠子,侧面带了一串粉红色的绢花。想想那身打扮,有时会哑然失笑。较比现在,活脱脱的就是一个村姑。而且,也没有舍得拍什么婚纱照,只是登记之后,在照相馆照了两张照片而已。那些后来留下的照片,都是在婚礼进行中爱好摄影的朋友抓拍的。
  至于婚车,是他在朋友那里拼凑了四辆紫红色桑塔纳,那时觉得已经很招摇了。当时的婚宴,就在居民小区楼下架起雨布帐篷,临时立起两个大炉灶,煎炒烹炸,热火朝天,香味弥散在整个小区里。亲朋好友和邻居都来祝福,楼上楼下到处是人,场面非常热闹,也特别有人情味。
  妈妈也曾和我谈及他们那个时代的婚礼。
  每每这时,妈妈总会一阵唏嘘感叹,灰褐色的眼眸瞬间被往事点燃,闪闪发亮。然后眯缝着双眼,讲述四十多年前自己出嫁时的情景。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婚纱?没听说过。只做了一套新衣服,还是我大姨给买的一块儿红色带碎花的布。至于婚纱照,更没听说过。只是登记当天在照相馆里,照了一张两人半身的黑白照片。爸妈的那张结婚照至今仍然在我们家的老相册里珍藏着。尽管有些老旧褪色,并不那么清晰,但妈妈的端庄与羞赧,爸爸的魁梧和英俊还是那么真切。
  妈妈甜蜜地笑了一下,继续讲诉着。
  那时唯一的嫁妆就是一铺一盖,妈妈的奶奶给了妈妈六块钱,令妈妈终身难忘。姥姥家当时住在大连侯家沟。什么迎亲婚车根本没听说过,那时候娘家父母是不去参加婚礼的(记得我结婚的时候,我父母也没去婚礼现场,不知道从何时起,打破了这种传统),妈妈的兄弟姐妹组成的送亲队伍,步行走到香炉礁,差不多也得半个小时。那时候每个家庭孩子都多,七八个孩子都属正常,凡是家里女儿多的,父母都着急把她们嫁出去,就是为了节省家里的口粮。
  虽然那时生活清苦,婚礼简单,但幸福感却满满的。妈妈最后说,那时的人都知足。
  
  三
  闺蜜女儿婚礼的前一天晚上,闺蜜又发来了婚礼的整个时间流程安排,早晨六点就安排拍摄微电影。电影中,演员可以扮成夫妻,婚礼上反了过来,新郎新娘此时变成了演员,似乎是在表演自己的爱情故事。摄影师、主持人则成了导演,尽管镜头很唯美,但还是给人一种虚构的感觉。
  迎亲车队场面更气派,几十辆豪华车组成的婚车队鱼贯而行,招摇过市,如果不知道,还以为接待哪位外国总统来访。新郎新娘坐在豪华的加长版的奔驰婚车里,很有戴安娜王妃出行的奢华气派。许多送亲的轿车一路随行,好多车我叫不出名字。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往大连星海广场六星级城堡酒店,沿路那叫一个壮观,引来无数路人的钦慕,当然也不乏侧目者。
  到达酒店之后,四个伴娘、四个伴郎陪同新郎新娘在金碧辉煌的酒店大厅里彩排,个个都似一流的演员,男人潇洒帅气,女人窈窕妩媚,比电视里的肥皂剧好看多了。
  婚礼开场前,先播放他们拍摄的爱情故事,嘉宾们掌声雷动,“啧啧”称赞。当婚礼进行曲,在富丽堂皇的酒店婚礼大厅缓缓响起的时候,身着华丽白色婚纱的新娘携父亲的手,缓缓踏上红地毯,父亲把女儿交给新郎,这时新郎手捧鲜花,单膝跪地,把象征爱情的红玫瑰交到新娘手里,然后牵着新娘的手缓缓地步上舞台。
  之后便是西式婚礼的一套模式,誓词,交换戒指都大同小异。只有新娘母亲上台讲话内容,言犹在耳,让台下所有的嘉宾的泪目。
  当她拉着新女婿的手说道:“从今以后,我会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你。”并且拥抱了新女婿,拍了拍他的后背。然后转向自己的女儿说:“从今以后,你要像对待我一样对待你的婆婆。”
  当母亲拥抱女儿的时候,娘俩都已哽咽,其实新娘早已泪流满面。
  剩下的其他仪式,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酒店服务员已经把菜肴陆陆续续地摆上桌,婚宴已正式开始了。
  不能不说,仪式上的一些内容还是很感人的,尤其作为中国父母,生儿育女,婚配嫁娶,都是人生的主要责任,无论迎娶还是送嫁,都意味着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体现。但我想的是,如果没有那些奢华的铺垫,这个意义和价值就不存在了吗?
  或许,这种朴素而真实的情感,并不需要煽情。
  
  四
  大连城堡豪华精选酒店。坐落在亚洲第一大的广场大连星海广场。俯瞰整个星海湾和黄海,与雄伟的大连跨海大桥遥遥相望。紧靠国际会展中心,贝壳博物馆以及风景优美的海岸线。是游客最喜爱的滨海路起点。酒店室内的装潢唯有用“金碧辉煌”来形容最恰当,最醒目的是一排排水晶吊灯。对于我们这些爱臭美、爱拍照的人来说,简直处处都是景点。
  我也算吃过很多次酒席了,还真是第一次看到头盘上的是龙虾,之后海参,鲍鱼,大虾,全家福,鸡鸭鱼肉排骨等一应俱全。
  六星级酒店,一桌酒席的菜肴一万块钱人民币,不包括酒水饮料,并且必须十五桌起。尽管在预料之中,我还是差点惊掉了下巴。尽管如此昂贵,在这里置办酒席还是要排队预定,可谓消费者应接不暇。
  第二天,出于好奇心,我和闺蜜闲聊了两句。其实这场婚礼,因为疫情已经改期了三次。新郎的爸妈都居住在美国,回国参加儿子的婚礼,据说也没那么容易,而且只有新郎的母亲回来了。因为各种原因,她回国的机票延期再延期,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为了所有人的安全,隔离再隔离。新郎的父亲不知道卡在哪个环节,回不来。
  是新郎的母亲,非要在大连豪华的城堡酒店举办婚礼。
  我忍不住问:“去了美国的人就是那么有钱吗?”
  闺蜜似乎也有点儿无奈地说:“有什么钱,就是好面子呗。”
  一语道破天机。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中国人还没富到都去六星级酒店办婚礼酒宴的程度,关键在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庸俗心理攀比。
  攀比,是一种不健康的比较心态。其本质是表面风光,内心苦楚。攀比心态体现在消费领域,就是追逐奢华消费水平,盲目消费、透支消费,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成为恶俗。
  所以,攀比就是媚俗。
  
  五
  无论多豪华的婚礼,跟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否,跟恩爱的长久与否,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此,盲目追求奢华婚礼,本身就是无意义的社会行为。
  媚俗的本质是虚伪,也就是所说的要“面子”。中国人一直生活在“面子”的漩涡中,深受其害,又难以自拔。这种文化心理一代一代传下来,让我们的家庭、社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面子”固然重要,但“面子”不是花钱买来的,至于幸福,更与奢华消费无关。
  
   (原创首发)
从婚礼到面子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