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 > 2023清明祭

2023清明祭

今天是清明节,天气阴沉,微风习习,夹杂着丝丝细雨和片片雪花,虽然春天了,还是有点倒春寒。人们仍然穿着厚厚的棉衣,路上湿滑、行人稀少且匆匆。
  清明最早只是节气,因为跟晋文公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接近,后来演变成为祭祀祖先的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古诗词里的清明节。因为今年的清明节逢上闰二月,按照老家的习俗不宜上坟祭祀,所以我们提前在半月多前就上坟祭祀了。今天,虽然没有去老家上坟祭奠,可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体味到这个日子的特殊意义。
  母亲走过了八十六个春秋,走的太突然了。因为“新冠”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了半个月,终究还是走了。母亲平时身体硬朗,每天在小区散步、院子里和老人聊天,从没有卧床,也没有让我们伺候一天。
  我和父母住在同一小区,离得很近,但分开吃饭。我和媳妇都在医院上班,平时比较忙,母亲春夏秋冬,日复一日每天准时来我家择菜、洗菜、切菜,然后分门别类的摆放好,等我俩下班后用很短的时间就炒好了菜,这给我们节省了好多时间。母亲切的豆角斜斜的、尖尖的,很匀称,孩子就爱吃母亲切的菜。
  女儿不去上学单独呆在家时,母亲就一直陪伴着她,小女儿讲课,母亲总是充当乖巧的学生认真听课。这期间母亲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汉字,课间时间她们还下五子棋、捉迷藏,奶奶孙女俩的生活可丰富、玩得可开心了。
  只有经历,才有体会。虽然母亲走了,往后的每一天,思念一直都在。但清明节,让这份思念更有了仪式感,也更让我清楚地知道,母亲的的确确不在了。她成了我们姐弟、媳妇、孩子以及父亲的回忆,拂之不去。
  清晨,我在朋友圈发了“失去亲人最痛苦的不是失去的那一刻,而是日后想起她的每一刻。言有穷,情不可终。”引来好多朋友的关注与评论,看来,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中午我给父亲用饭盒提了做好的米饭,晚上我和媳妇、女儿去父亲居住的房子做饭,一起吃饭;也在母亲的遗像前上了香,媳妇还买了水果。看着满脸凄切的父亲,我也知道父亲也总是在思念母亲。他说,看见和母亲有关的任何物品,就会想起母亲的一颦一笑,还有和他这么多年的偶尔吵吵闹闹。父亲有时候不敢也不想一个人呆在家里,他就会深陷于对母亲的回忆。于是,他把母亲生前穿过的所有衣服、睡过的所有被套、床单,用过的所有用具统统收藏起来,眼不见,心不酸。我想也许是老人家避免睹物思情吧!原来,回忆也这么可怕。只是父亲不善于表达情感,嘴上不说罢了。曾几次,我碰见他在母亲遗像前上香,嘴里还念叨一些听不清的话语。比起母亲刚去世,父亲嚎啕大哭并且好几日绝食的情景,现在的父亲精神好多了,看到孙女还满脸笑容,问这问那。
  我给父亲床前摆放了一些书籍、报纸、杂志,让他消磨消磨时间。我还建议老人家看看电视,天气晴朗了在院子晒晒太阳,走走步。父亲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并伴有腰痛,已经几十年了,近二十年耳朵有点背,七年前还患了脑梗塞。前段时间医院CT检查脑梗塞现在完全痊愈了,但行动不大方便,拄着拐杖,但生活还能自理。这些年,他和母亲两人生活,午饭晚餐吃的比较早,我们吃饭比较晚。母亲去世后,媳妇邀请父亲和我们住到一起好照顾,可父亲婉拒了。接下来我们建议到吃饭时每顿给父亲提饭吃,也被父亲拒绝了。他说你们上班很忙的,我自己还能做饭,就不麻烦你们了。
  母亲在世时,家庭琐事父亲基本一贯听从母亲的安排,家里的事父亲从没有操过心。但现在,一切都要父亲自己打理,刚开始他真的不适应,姐姐陪伴他一些时日,给父亲做饭、洗衣,后来父亲让她回到自己的家,照顾自己的孩子及孙子。我就时不时去父亲房子看一看,帮着洗洗涮涮简单收拾收拾,买一些早餐、面条、蔬菜等,父亲看到后总说,吃的多着呢,再不要买这买那了,我自己出去能买上的。
  我在卧室和客厅安装了监控,平时闲暇时时不时打开看一看,好及时掌握父亲的动态。毕竟他也八十九岁高龄了,陪伴我们的日子不是太长了。好在父亲也懂得珍惜生命,爱惜身体,是一个比较自律的人,一辈子抽烟多年,说戒就戒了,几乎从来不喝酒。所以,新冠没有把他打倒,甲流也没有敢和他对抗,现在开春了,老人状态也越来越好了。
  母亲已经远去了,衷心希望父亲身体健康,让我们对这个家有所期,有所盼,逢年过节,让我们有个去处,让我们有一个精神栖息地。
  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有父亲在,家就还在,心有归处,我们就有人疼爱。
2023清明祭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