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的经典家训文案通用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对这个家自然无与伦比的重视,他认为家庭就是人生的根据地。那么,是否最近在搜集曾国藩家训中的经典句子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曾家的经典家训文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曾家的经典家训文案(篇一)

1.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曾国藩

2.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3.凡办一事,必有许多艰难波折,吾辈总以试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亮。

4.处事宜决断。

5.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曾国藩

6.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7.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

8.作文以思路宏开为必发之品

9.好谈己长只是浅。 曾国藩

10.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量其力量所能为

11.人以气为主。 曾国藩

12.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13.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4.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15.成大事半是天缘半是迁就

16.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曾国藩

17.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曾家的经典家训文案(篇二)

18.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19.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曾国藩

20.人才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

21.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22.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23.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

24.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曾国藩

26.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27.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曾国藩

28.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29.积劳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30.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31.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曾国藩

32.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33.勿过多怜悯。

34.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曾国藩

曾家的经典家训文案(篇三)

35.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

36.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37.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38.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39.用兵之道,全*为上,保城池次之

40.三致祥:孝、勤、恕

41.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42.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

43.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44.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曾国藩

45.以方寸为严师,左右近习之人,畏清议

46.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曾国藩

47.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48.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49.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50.人之气质,由于人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51.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曾国藩

.cOm更多名言名句延伸阅读

司马光《家范》、《涑水家仪》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司马光《家范》、《涑水家仪》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宋司马光《家范》、《涑水家仪》。

1.唐河东节度使柳公绰,在公卿间最有家法。

唐代河东节度使柳公绰,在公卿之间以最有家法闻名。
他的家门东边有个小书房,除了上朝的时间以外,每天早晨一起来就走到书房中去,他的儿子仲和郢等,都衣冠整齐地站在中门以北向他问早安。
柳公绰无论是办理公事还是私事,迎送宾客,以及与弟公权和其他堂兄弟加餐用饭,从早到晚都不离开小书斋。
傍晚掌灯时分,就依次让子弟每人捧着经史书在灯前朗读一遍,然后讲解做官和治家的方法,有时也谈论文章或听弹琴,直至夜深人静。
开始回房睡觉,儿子们又在夜色中站在中门之北向他问安。
这种习惯一直坚持了二十余年,没有一天改变过。
如遇上饥荒的年份,儿子都吃粗食。
柳公绰说:从前我兄长侍奉先父,身为丹州刺史,借口学业未成,而不肯吃肉,我不敢忘怀。
如姑姐妹及侄女中有孤寡的人,即使关系疏远,也为他们选婿嫁人,都用雕花的木器做嫁妆,用带花的绢帛做嫁衣。
常言说:一定要等嫁妆齐备再结婚,哪里比得上不错过出嫁的时机呢?到柳公绰死后,儿子柳仲、柳郢都遵照他的家法办事。

这是古代家教具体展开的基本模式,你可以粗暴地把它看成封建家族宗法制的典型,也可以把它视为一幅中国古代家庭实行家教的民俗画卷。
如果抛开一切政治偏见和文化偏见,客观地审视其中的细节,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家教与现代学校管理及单位行政管理模式又有什么两样?只不过中国古代家庭把将要在学校和单位中接受的管理模式移用到家庭中来进行提前培训。
从这个意义上看,古代家教模式对于教育子女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否定的。

2.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作为家长,一定要谨慎遵守礼法,用以管教诸多子弟及家中人员,给他们分配职责,指派事务,并督促他们把事情办理成功。
制订节约用财的制度,在衡量收入的基础上安排支出;掂量自家的穷富程度,来决定全家老小的衣食、喜事和凶事费用,一切都要显示自家的品德节操,但又不能不公平统一。
要阻止并减去一切不必要的费用,禁止奢华的习气;经常保持略有节余,以防备不测之事的发生。

治家要突出治字,就是要给家人分派职事,并责其成功。

这固然是出于振兴家业的需要,但同时也是以家庭为单位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这种家国同构的公民教育模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独创。

明·陈龙正《家矩》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明·陈龙正《家矩》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明陈龙正《家矩》。

1.不悭贻后。

人的禀性如果不吝啬,一定难以达到大富。
不将大富留给子孙,能使他们不产生奢侈的心理,不奢侈就不会沦落到太穷,所以要想给子孙留下善守家业的本事,不吝啬才是根本。
祖辈及父辈从细微处开始积累,子孙们花费起来挥金如土。
子孙痴愚的病根,早从祖辈和父辈愚顽的本性就开始种下了。

不悭和不侈在意义上似乎大略相近,但却产生出两种不同的结果。
要想不至于太贫穷,只有不侈;要想不侈只有不大富;要想不大富,只有不悭。
可见,不悭是不侈的前提条件,前者是为了避免大富,后者是为了避免大贫。
强调既要不悭又要不侈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子孙具有创业和守业的精神;培育子孙创业和守业的精神,远比留给子孙现成的巨额财富的意义要重要和深远得多。

2.贻谋得中,有养廉之资。

远古时代所有财产都属于王朝,没有生计可以治理,读书人也不管生计。
稻米早晚随便堆放在那里,像遗弃在外面一样,更谈不上储存余财留给后人了。
所以孔子做官时衣物齐备,离开官职以后便粗茶淡饭,甚至绝粮。
到后世像诸葛武侯也能留下桑田给子孙。
宋朝给当官的俸禄十分优厚,但司马温公还在任命官员之初,首先问及他们的祖业情况,认为只有无衣食之忧的人,才会做官廉洁,所以把产业留给子孙持守。
后世形成这样的局面,也是礼义所必需的;但是,留下财产要合乎道义和利益的准则,子孙守业也要分清本末。
先父廉洁节俭,留下的遗产不愧与诸葛武侯说的死的时候没有对不起后人的话一样。
我辈遇到像司马温公一样的知己,嘉奖我先父留下的谋略切合中道,所以让我们拥有养廉的家资。
子孙经商如果贪得无厌,就是先公所厌恶的。
勤俭起来每年都能积下余财,积累久了就越来越多,遇到大事就能适度散财,这样以后治理生计的就不是凡俗的后代。

诸葛武侯能有桑田以给子孙,宋朝官俸优渥,官员也能以业遗子孙,这是朝廷为官员能够公正廉洁地工作而提供的必要的养廉之资,这些资或业虽然也是必要的,但都是为养廉服务的;只有养廉才是根本。
后世一些贪官污吏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敛财,不仅早已超出养廉的界限,而且径直撞到犯罪的边缘,已经颠倒了古代吏治一贯倡导的正确的廉、资关系。

3.爱惜之误为暴殄。

爱惜和暴殄本来是相反的两种意思,愚蠢的人有时把两者合成一种毛病。
如对自己一时吃不完的食品,应该趁鲜香的时候分发给下人。
破衣旧鞋还没有到无用的时候,就应该分散给仆人或贫寒人家。
每每看到妇女过于吝啬、爱惜东西,将剩下的多余的食品珍藏起来,结果夏季留不过一天,冬天留不过十日,都腐臭变坏了。
衣鞋破旧了,还想把它们藏在箱柜中,也不能送给他人,也不能把它们随便放在屋阁里,只有任其腐烂。
这样使人不能享受到财物的功用,财物也不能发挥出它们的作用,这都是过分爱惜等于残害和灭绝财物的行为。
你们要时时讲解这个道理并提醒家人,使之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自然不犯这种过失。

真正爱惜一件东西,就要把它滋润人和养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除了某些收藏品以外,如果仅为爱惜东西而一味收藏,就会使物品有限的作用在飞旋的时空中消失殆尽,爱惜之情就会变成了暴殄天物。
花朵的美丽和佳肴的鲜美都只占有一次性的短暂瞬间!
只有做到物尽其用、推己及人,才是对生命世界付出的最切实的善意与关爱。

4.同堂共学.君子乐之。

同优秀的朋友和重要的亲戚在一起读书学习,是君子感到最快乐的事情。
但不互相交谈就不会产生亲密关系,不正直交往就不会长久。
白天相见,谈笑都要保持适度。
午前空气清新,适宜看书和思考道理。
午后精神疲倦,应该安静下来休息一会。
傍晚与阴天阳气收敛,要检查和总结一天的学习和行为。
大凡在这三个时段,都不宜过多谈笑,以免过多地泄漏精气神,招致疾病,有损无益。
只有吃过中饭以后,饮食悬在中间,胃中浊气上升,应该挥动手足,发散舒放言语,使胃气通畅而不凝滞。
与知己朋友在一起,随意抒发胸臆,能探讨义理,既使血脉通畅,又能融洽感情,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吗?首先治理好自己然后才能治理好他人,全面交友的目的在于乐于学习朋友的长处。
才人高士,常常使人容易疏远,难以亲近;而贪图安逸、为非作歹之徒,正直人会对他们望而止步。
这些问题一定要深以为戒。

这段文字是介绍学馆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一方面,要用中医阴阳理论调整合理的作息时间,达到天人合一、治身养身的境界。

另一方面,要掌握同学间交往的分寸与原则。
交友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孤独问题,而是为了吸取朋友的长处,共同促进学习进步。

贪图安逸的人使人懈怠、为非作歹的人诱人犯错,都不是合适的交往对象;与才华横溢的朋友交往,要克服他们易远难亲的毛病。

朋友相处,不交谈就不会产生亲密关系,不正直就不会交往长久。

最理想的朋友是:通过共同学习建立感情,通过友谊催人奋进。

5.行路以赏为罚。

处在家中要实行以惩罚代替奖赏的原则,对懒惰的人予以惩罚,那么大家都一起勤奋,因为他们有所畏惧。
出门在外要实行以奖赏代替惩罚的原则,对勤劳的人予以奖赏,那么大家就不敢懒惰,因为有所激励的缘故。
有人问:为什么有这种不同呢?行路是在车船之间辛劳,即使安逸也很疲劳,下人远离亲人来跟随我,难道忍心加以惩罚?所以用奖赏来代替惩罚,以不赏算做惩罚。
在家中以惩罚代替奖赏的原因,是以不惩罚代替奖赏,否则,就无力奖赏那么多了。
情况不同各有合适的办法。

赏和罚的原则,是古今中外普遍通用的两种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但这两种手段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侧重。
处家应该以罚为主要手段,以不罚为赏,是由于处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能使部下有所敬畏,不仅能使罚的手段推行得开,也能降低管理成本。
出门在外之所以要以赏为主要手段、以不罚为赏,不仅是由于部下远离乡土、辛苦劳碌,更由于出门在外,主人也同仆人实质上沦为举目无亲的平等的异乡人,不但无力惩罚,而且一旦实行惩罚引起部下的反抗,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来变换赏罚手段,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

6.事有速了速不了。

能做的善事,有来不及做的;以前犯下的过错,有来不及改的;一个家庭中的事务,有来不及清理妥当的,所有这些都是人生还没有了却的心愿,应当及时了却。
大概让自己亏一分,宽恕别人一分,没有了断不了的事。
如果碰上非常难处理的事,就准备全部吃亏全部让人,也能将事情了断。
这样既能使自己心中轻松快活,又能避免给子孙留下烦恼,是得了大便宜。
如果做官从事本职工作应该根据情况尽力尽心完成任务,对于势必难行的而又可以延缓的事情,可以先放置下来。
对于那些在道义上该做却被权势者阻挡的事,弃官而去就可以了;但也要早有远见,稍稍放出话风,如果后做一步就会遭到激烈的攻击,即使辞官而去也会遭殃。
这几点都要丢弃得下、了结得迅速才行。
要把不断修身穷理、增进不止的精神同生命相伴始终。

人要能及时了断一些事情,也能及时停止和抛弃一些事情,这样才能使人生的布局理性、高效地向前推进。
对于那些想做却来不及做的好事,对于想改却来不及改的错误,对于没有及时理清的家事,都要抽出时间及时了断,否则会给未来留下尾大不掉的心痛与祸患。
对于那些太大的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情,要趁早松手,断然放弃;对于那些为势所迫非做不可的违法的危险的事情,要坚决拒绝并力争安全脱身;这样,就能使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做所当做,无悔无畏。

范仲淹《家戒》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摘抄


范仲淹《家戒》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摘抄

宋范仲淹《家戒》。

1.忍令若曹享富之乐也。

我很穷的时候,与你妈妈一起供养我的父母,你妈妈亲自下厨,我的父母任何美味都没有尝过。
现在终于拥有丰厚的俸禄来供养双亲,双亲却已经不在了,你妈妈也早已过世,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所以狠心让你享受富贵的快乐。

句句殷切,字字沉痛。
激之以情,励之以志,训子诫子之情全在不言中。
读之令人坐立不安,如锋芒在背。

2.取小名招大辱。

在京师交朋结友,要谨慎发表高阔的言论,这不是平常可以随便说话的地方。
姑且温习文章,使心境清纯行为高洁,自觉建立与平生需要相称的才和德。
应该突出高尚的品节,不要私下里议论他人的是非曲直,为获取小小的浮名而招来更大的羞辱。

多少人为了贪图谈锋健劲,给自己招致了无穷的麻烦和尴尬。

要么不顾他人的情绪,强行夺席纵谈,最终招人鄙夷;要么信口搜猎他人长短,招致他人找上门来质证围攻;要么随意夸大自己的背景与能量,惹得他人频频求上门来为之疏通关节,最终把自己拖累得穷于招架。
这都是并不别有用心,仅为力逞一时口舌之快的结果。
所以,范仲淹认为,谈论的高阔并不代表成功,只有平时处事的品节和作风,才能显出一个人的真正的分量与内涵。

3.青春何苦多病,岂不以摄生为意耶。

青春时节为什么这么多病,怎么不把保养身体的问题放在心上?门第才树立起来,宗族还没受皇上封赐,虽有文学才名受人称颂,但还没有为国家发挥作用,哪能沿袭常人的思路,轻慢自己的身体,志向消沉呢?

这是戒勉晚辈强身励志,以才华能为国所用为荣。
这种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的价值取向,驱使着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物向着政治核心不断云集。
这种价值取向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无疑是一种广开才路和增加凝聚力的良好风气。

4.家间苦淡,士之常也。

贤弟请放宽心并注重休养。
虽然清贫,但要以身体安康为重。

家中的日子虽然清苦、平淡,这是读书人的常情,减省掉多余的仆人就可以了。
请多花工夫看修道的书,遇见长寿且强健的人,要请问其中的秘诀,就能有所得了。

奉劝贤弟保重身体,修道延年,手足亲情跃然纸上;又劝贤弟能够洁身忍苦,要明白苦淡生活是读书人的本色。
此情此景,与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官场恶习形成鲜明对比。
无论是手足之情还是为官之道都表现出感人至深的高风亮节。

刘沅《寻常语》、《家言》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刘沅《寻常语》、《家言》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清刘沅《寻常语》、《家言》。

1.欺堂上父母易.欺头上父母难。

具备天理良心,人才能成为人;仁德要宽厚,加大自己承载的力量才是长久之道。
心眼小、度量小,哪能符合天的精神?人只有遵循天理才能成为人,天地所以就是父母。
有父母才有我的生命,父母的成人之功也如同天地。
欺骗堂上的父母很容易,欺骗头上的父母很困难。
人如果有任何一个念头欺骗天地,就是视同不孝;如果有任何一个念头欺骗父母,就会得罪苍天。
修炼道德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尊重父母就如同尊敬天地。

古人认为:所谓天理指儒家的教化思想,它揭示符合自然规律的人伦天职,具有像天地一样的真理性质和像天地一样的强大约束力。
将父母等同天地,就大大增强了孝道的崇高性和父母教诲的权威性。
这就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特殊的思维模式,不仅形象阐明了教化思想的原理,而且也加倍提高了教化思想的理论威慑力。

2.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

孔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就说过:要广泛地热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句话可以让人终身受用。
至于收集众人的优点使自己增益的方法,就是选择别人的优点进行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要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见到贤人就要想着自己也要达到他同样的境界,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具有同样的毛病。
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朋友,没有哪个时间不能受益,只有虚心践行才能达成目的。
如果以滥交朋友为戒,一定要选择贤人相交,就能使自己的品格正直高峻。
如果自视甚高而看别人很卑下,不仅无益而且还容易招惹灾祸。
古人说:不是它很坚硬吗?即使打磨也不能使它变薄;不是说它很洁白吗?即使染也不能把它染黑。
人的心里只要真的具有道德学问,即使朋友满天下,也不会失去自己的本色。
天下哪有全才?人心也是变幻莫测。
取人之长,弃人之短,可以没有废弃的人才。
要周全而不去攀比某种势力,保持和谐而不苟同他人,就可以免除结党营私的祸害。

人常常为排遣寂寞而需要朋友,这是一个需要他人壮胆的虚弱无靠的灵魂。
人更喜欢同比自己层次更低的朋友相处,因为这样自己容易比较优越地端坐在众星捧月的中心。
是谁促成你曾经做出了一步踏空的决定?肯定是某个朋友。
交友应该不断实现对层次的突破与跨越,只有一个个卓异而有力的朋友才会一程又一程地把你送进辉煌。
人无完人,对真正的朋友决不可求全责备,应该以友为镜,用朋友的耀眼之处照亮自己,用朋友的致命的弱点警示自己,这样,朋友越多,就愈能引领自己朝着弃恶扬善的方向不断前进。
广交不等于滥交,尤其不可染上成帮结伙的江湖习气,在那种貌似火热与无畏的氛围中,容易产生一些相互胁迫的荒谬的行动。
慎交不等于不交,广交应以等距离的交往最为澄明、洒脱,唯独对那些风采高峻的友人应该例外。

司马光《家范》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赏析


司马光《家范》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赏析

宋司马光《家范》。

1.正家以正天下。

《诗经》称赞周文王的品德说:首先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再推及兄弟身上,以至于达到齐家治国的目的。
这都是圣人所强调的先端正家风然后端正天下世风的道理。

中国古代注重家教的传统,常被近代人指斥为宣扬封建等级制度,殊不知尊老爱幼是人类来自天性的基本职责,也是培育人类爱心的最初的起点。
当然,中国传统家教的意义远不止此,它还提出了家国同构的道德建构的基本模式。
这种模式不是简单地把治家等同于治国,把治家经验移植为治国方略,而是要对家庭的感情类比推广到社会中来,并把家庭视为社会结构最基层的单位,使每个人首先在家庭单位中培育适应和处理社会事务的品质和能力。
这是一种具有远见卓识的家庭教育。
中国传统家教是世界教育史上把家庭教育同社会教育完美结合起来的优秀典范。

2.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君子减少欲望,就能不受物质的奴役直道前行。
小人减少欲望,就能使自身谨慎、节约费用,远离犯罪和家庭富足。
所以古人说:节俭是各种道德共同推行的准则。
奢侈必然产生贪欲。
君子多贪欲,就贪恋富贵、扭曲道义并速招祸患。
普通平民多贪欲,就过多妄求,胡乱花费乃至灭身败家。
所以贪欲者当官必定受贿,为民必成盗贼。

一味沉迷于物质享受,人就会变成物质的奴隶。
只有压下贪欲,才能站在物质之上独立为人,才能保持一种人间最宝贵的直道而行的自由精神。
平民选择奢华,不仅会荡尽已有的艰辛积累,而且会把豪宅变成牢笼。
当权者听任贪欲膨胀,不仅出卖国家的纲纪,而且会把公权用作魔爪。
司马光提出的关于贪欲者居官必贿,居乡必盗的论断,当今之人应引以为鉴。

3.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

自古以来,爱子却不知教子而使他们陷进危亡、羞辱和惑乱的例子能数得清吗?爱孩子就应该教育他,使之顺利成长。
爱他们却使他们陷进危亡、羞辱和惑乱,哪里是真能爱他的孩子呢?人们爱他的孩子,大多说孩子还小还不懂事,等他们长大之后再教育他们。
这等于培养有害树木的早期萌芽,却说等它长到合抱之粗再砍,到那时再砍不是更吃力吗?又如同开笼放鸟然后再来捉它,解缰放马然后再来追捉它,哪里比当初不开笼放雀、不解缰放马更为容易呢!

爱子就要教子,教子就要趁早,这是中国古代家教思想的两条重要原则。
今人爱子,大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等于听任幼稚的孩童来统治成熟的家长;或者以孩子还不懂事为由,拒绝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这其实错过了施加教育的最佳时期。
孩子的禀性一旦形成并定型就磐石般难以转移了。
古代家教把教子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家庭,这比一味依赖学校教育的教育模式无疑要更加完备和更加深谋远虑。

4.为人妻者。其德有六。

作为妻子她的品德要具备六点:一为温柔顺从,二为清洁卫生,三为心宽、不妒忌他人,四为俭朴节约,五为恭谦、谨慎,六为勤奋劳动。

当今社会强调男女平等,自然也对妻子这一角色应具备的优良品德有所忽视。
唯有柔顺和恭敬,才能化解纷争、培育和气,且不失女性的本色与风度。
如果在一些琐事上与丈夫争强斗胜、一决雌雄,那么最终撕裂的是家庭,受伤的是孩子。
唯有器量宽宏,才能为丈夫闯荡世界守住一扇安稳而温暖的家门。
如果心怀嫉妒,刻薄狐疑,会赶尽丈夫身边的一切朋友,无异于自坏家声、冷落门庭。
唯有清洁、节俭和勤劳,才是细水长流、蓬荜增辉的持家之道。
可以说,贤惠的妻子主导着一个家庭的生机与和气。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曾家的经典家训文案通用》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曾国藩的治理家训语录专题。

曾家的经典家训文案通用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