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合集

以下是由编辑为您带来的《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阅读书籍时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大门,因此阅读时相当快乐的一件事,作品就是一本可以开阔视野的好书。那么快写一篇读后感来记下你的感受吧。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篇1

《送你一颗子弹》完结

你问我什么是战士的生活

我送你一枚小弹壳

它曾经历过风雨的洗礼

也吹响过一支短歌

战士的生活就是这样

有苦有乐有声有色

战士的生活就是这样

有苦有乐有声有色

你问我什么是战士的性格

我送你一枚小弹壳

它会在祖国需要的时候

喷涌出那一腔烈火

战士的性格就是这样

有我无敌有敌无我

战士的性格就是这样

有我无敌有敌无我

你问我什么是战士的本色

我送你一枚小弹壳

它在战斗中惊天动地

却在胜利后保持沉默

战士的本色就是这样

无私奉献报效祖国

战士的本色就是这样

无私奉献报效祖国

我初中军训时学的,很喜欢的歌曲,当时会唱,现在不行了。但这与这本书无关,只是一时想到的一首歌曲。就像文中的作者,留学国外,每一段时间都有一段不同的生活情感。有那段时间的追求与爱。

作者刘瑜,与我喜欢的另外的一位女作家柴静,都是我最钦佩的不同寻常的人,也许有的人喜欢安妮宝贝,有的喜欢安意如,有的喜欢王安忆,有的也喜欢白落梅或者八月长安。当然,三毛与张爱玲也很有个性,也受大众喜欢。

《送你一颗子弹》全书主要说的是作者十年前的一段五年的生活缩影,也如作者所云,是她的个人博物馆日记,每个人都会随着岁月的历练而变化,而作者是一个有着高学历的却也不寻常的女博士。很多人也许对女博士有偏见,认为都是书呆,没趣味的人,而文中的作者却又一次和四个女博士去看脱衣舞派对。是不是很震惊,而其实这也许就是作者与众不同恩地方吧,没什么不敢做的。

论他人即地狱”、“论自己作为他人”、“论人生意义之不可知”、“论爱情之不可能”、“论社会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

即五大标题,很奇葩,也很有哲学味道。而每个大标题下有许多个小故事组成。故事有长有短。简直再现那年,那事,笔下作者的生活,充满乐趣,以及知识。可见作为刘瑜,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会生活,会玩。

邂逅是一个奇迹,让邂逅演绎出一个美丽的故事,是奇迹的平方。对奇迹的平方心存侥幸,可以被称做“hopelesslyromantic”,也可以叫做“花痴”。

这句话有点味道,细细体会,作者文字功底颇深。白岩松总结人们都有表达自己的感觉,但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写出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与故事。而真正的写作高手与文字大家,却针针见血,唯美而又不失冗长的大写特写生活,可见阅读还是有点必要的,至少你知道了不少知识,其次你还可以说一些晦涩难懂的话,上个档次,其实最多的应该是扩张见识,锻炼思考吧。

过去这些年,我的生活非常稀薄,没有多少人物、事件或催人泪下的经历。这很可能跟我生活在国外这件事有关,也可能跟我沉闷的性格有关,如果要上纲上线的话,还可能跟我身处的时代或者阶层有关。如果说丰富的生活是红军在与敌人的激战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话,那么我的生活更像是一只骆驼无声无息地穿越撒哈拉。这场穿越中没有敌人、没有雪山草地、没有尽头处光明的延安,只有倾听自己呼吸的耐心、把一只脚放下去之后再把另一只脚抬起来的耐心。

每个人都是故事中心人物,主演着一场场自编自导的电影,故事不在多么宏大,而在于充实美满,生活的阅历增识。

20xx.4.1419.38于徐州铜山区作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篇2

个人认为后半段比较好,但是截一半太不尊重了,就全转过来了。

我确定自己爱上了这个女人。

首读《余欢》,惊为天人,一见钟情;再读《民主的细节》,叹为观止,再见倾心;又读《送你一颗子弹》,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她的文字满足了我对好文字的所有期盼:干净、生动、贴切、幽默、坦率、新颖、小文字里有大智慧和真性情。

不是没读过写得好的,让人不时微笑、颔首、出神的那种。

但这次不同。在地铁里读《送你一颗子弹》,我咬紧牙关才在座位上保持了路人甲的矜持和淡定,其实元神出窍的那个我已经笑得前仰后合青筋暴起,把大腿拍得啪啪作响了。

怎么形容那种阅读的快感呢?像是在最痒的时候有人不偏不倚结结实实地挠了几把。或者,想象我自己是一个烧水的铁皮壶,而她的文章是一把敦实的榔头,叮铃咣郎一顿乱敲,我心里那层郁结的水垢就噼里啪啦应声脱落人仰马翻尸横遍野死无葬身之地。

同时一个声音高叫着:对啊对啊!就是就是!!Me too me too!!!

这种认同感如此强烈,已经到了让我不好意思的程度。人家是谁?哥大的才女唉,剑桥的老师噢,政治学女博士呦,南非周末的专栏作家耶!我这样急吼吼地认亲一样地往上贴,实在是太不自重了。

不过俺还是要厚起脸皮壮起胆子说:她就是我的一个可能的自己!借用刘老师的一句话,我就是那个农村的二舅,土点儿,也是家庭一员吧。

和刘老师一样,我也是个生在小地方,从小到大被迫害成三好学生的人,把自己宝贵的青春自觉自愿地扼杀在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应试学习之中。之前我我一直不能解释为什么生在小城市,离开故乡就成了一种天然的使命。直到刘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在大地方的痛苦可以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事情,而小地方的痛苦却是很傻的事情。 所以脱离小地方是死不悔改的悲观主义者们摆脱傻感的唯一出路。

和刘老师一样,我在拼了小命考出小地方着陆大地方之后,发现比困在一个小地方更可怕的是逃脱一个小地方。因为那时候你才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它不是一个地点的问题,它那么复杂以至于你不知道它到底是一个什么的问题。

当我终于从这个illusion中睁开眼睛时,only to find 30岁的自己只是从一口井跳到了另一口井。于是傻感的升级版卷土重来,好像在洒泪挥刀之后,才翻到葵花宝典的下一页,赫然写着无需自宫,也可练功。这受骗上当的屈辱便渐渐变异成为迟来但漫长的叛逆和犬儒。

和刘老师一样,毕业后我留校做了刘老师,不是因为它是我的梦想之路,只是因为顺路,因为懒惰,因为缺乏勇气和兴趣。

和刘老师一样,我最终没有爱上学术研究。尽管在开头的时候,也和她一样觉得做学问这事儿优雅清高卓尔不凡。但后来就发现,和众多的工作一样,它的优雅清高只是一个美女的背影,等她转过头来,就意味着爱情片的终止,恐怖片的开始。

在我等的阴暗目光下,学术研究是这样运作的:套上抽象的理论框架,亮出艰涩的专业术语,用绕死人的逻辑和烦死人的语言,去证明一个闷死人的道理。让我去拥抱这种武装到牙齿的故作深奥和自命不凡,好比让我去亲吻一个涂脂抹粉的人妖,这这这怎么下得了口?

更变态的是你还要学术创新!这个被刘老师称为在过度开发的学术山头上找地儿插小红旗的行为难度之高,简直就像在烟灰缸里找一条中华,在泔水桶里找一只龙虾,在窑子里找一个处女。所到之处,都是人家嚼过的口香糖,你还必须硬着头皮吞下去,嚼几下,再努力吹出一个泡泡。

其实我无比真诚地羡慕和敬仰那些能够投身学术的人们:他们要么是足够纯洁,能相信我眼中的妖怪根本就是个绝代佳人,要么就是足够勇敢,虽然看出了那是个妖怪,但有本事逢场作戏各取所需,用工作的污泥来培养生活的莲花。

而我始终是那只吃不着葡萄而骂骂咧咧的狐狸,即使我相信那葡萄确实是酸的。

因此,和刘老师一样,我有时特别希望自己不被思想压榨,像个收银员一样过一种机械的生活。

此外,和刘老师一样,我至今不好意思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因为感觉像去割个双眼皮。

和刘老师一样,我检验友谊的唯一标准,就是两个人是否能凑在一起说别人坏话。

好吧,我这个山寨版的刘老师,论才华、思想、学识、际遇,都比人家差一大截,但性格曲线却有巧妙的重合。她像住我楼上的邻居,level比我高一层,但我俩的房型一样,她的脚步声响起的时候,我知道她走在哪个区域。

当然,自从踏上婚姻的单向车,走上生子的不归路,我和她的人生曲线就开始分岔了。当她在自由的孤单里摒住非正式疯狂的thin line的时候,我正在家庭的喧嚣里拾起支离破碎的自己。但是我们看到的都是一样:青春的浓雾散尽以后,裸露出时间的荒原。

于是,我强烈地羡慕她,正如我确定她也会羡慕我一样,因为我们永远没机会成为另一个时空里那个可能的自己。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篇3

刘猛的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宛如冬天的太阳,它有着自己的光和热,却不能炙烤大地,它只能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读者的心灵。它不是一幅王侯将相们作的宫廷画,它是渗透着小人物的传统水墨画,不精致,但充满着力量的底蕴。它以中国现代陆军状态为背景,以一个小兵的心路成长为线索,从鲜为人知的特种兵领域展开,洋洋洒洒的反映出了一个集体的记忆,这种集体的记忆,是一个有过这种经历的每个人,深藏在内心最深处的记忆,转化后,就成为这些人坚强生存的力量。因为这种经历是浓缩了人性中最大挑战的精华,在短暂的挑战中,他们经历了颠覆与重塑,在保留个体的差异前提下,他们已经被铸成了有着共性的群体,那就是--战士。

刘猛从这些记忆中过滤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逐渐淡忘甚至要抛弃的闪光的东西:激情、责任、忠诚、坚持。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篇4

1931、9、18、华东危急!中华危机!

中国工农红军立刻立刻联合国民党军,和贪得无厌的日本人展开恶战。在一群群爱国志士前仆后继在战场上倒下时,有一只军队与其说是去打仗的,不如说是去抄家的,那支部队就是由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

“红军是革命的部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东北军进村,和鬼子进村没有什么两样。村里面自然鸡飞狗跳,人心惶惶。但我最佩服村里的一个小红军,他用行动告诉了“鬼子”们:你们既然作为抗日部队就要去抗击日本人而不是来这里做日本人的!

那天,“鬼子”们跑进了这位小红军的家里,在他身上搜到两块钱和一把小刀以及一顶红军帽,就立刻说他是奸细,要枪决他。结果小红军让那些“鬼子”们节省一颗子弹去打真正的日本鬼子。那些“鬼子”们对小红军肃然起敬!

我想问一下“鬼子”们,为什么你们遭到日本人的打击却拿起本应该打日本人的枪打中国人?

红军14年抗战,不是为了2块钱一个月的饷而打得,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幸福而打的!

每个人都是一颗子弹,每个人都可以伤害别人。但在你开枪之前,你要先顾全大局,想想你真正的目标是谁,以及你应不应该开这枪。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篇5

曾经很是佩服江南那华丽的文字,让人深深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而一次偶然的书评让我接触到了《子弹》这书,在经历了江南大大那绚丽辞藻的洗礼后我再次感到了震撼,原来文字还可以这样用,完全是最粗俗的词语,完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那些话来表达,让我体会到了那份亲切;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这样通过最简单的直叙来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再次的,在很久都没有从网络小说中得到刺激的我深深陷入了《子弹》的泥沼中。一段段毫无色彩的文字,本来是应该让人恹恹欲睡的,但我却丝毫感觉不到累,跟随着作者手中那支笔心起心落,被作者的笔牵动心神,为那一点点哀伤感动,为那一点点成功而兴奋。是的,就是这样,我沉醉其中,一口气把我以前无法想象可以阅读的文字通通读完,我的心还在那扑哧扑哧的跳动着,还不能从书中的境界中醒来。

古龙的笔下是英雄的世界,同样《子弹》中也是英雄的世界,不过一个是写快意恩仇的江湖侠客,而另一个是写那铿锵铁骨的热血军人。把故事的地点从江湖搬到了军营。不一样的英雄,给我的震撼却是相同的。军营中的热血男儿歌是丝毫不比那仗剑江湖载酒行逊色的。同样漂浮的视角,让人领悟到英雄原来就是这样的。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干下事业,只要证明自己存在。平凡的小事更能体现英雄的真谛。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英雄的生涯中总是会要有红颜相伴的,但《子弹》留给我们的却是那深深的遗憾,爱过方知情重,当一份感情与自己失之交臂,作文一份朦胧的初恋总是在面前若隐若现可是却总无法抓住。从这回忆的语气中透出对现在爱情的颓废味道让我不由更是产生了一种揪心之感。初恋是美的,回忆初恋则更美也更让人黯然情伤。

军营中的点点滴滴绘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男儿的自强不息与卤莽冲动交辉相应,男儿生当如此!美丽的故事是难忘的,而这样美丽的故事则更让我牵肠挂肚。不煽情的语句能换到最真心的感悟,内心总用一种声音呼之欲出,想诉说什么,想发泄什么。从平实中感悟真实,不仅仅文字,同样是生活。

感慨发完了,最后向作者提点意见。就是文章中不必要穿插那么多写作时候的心得,有点破坏文章整体阅读的流利感,并且有的地方多分点段。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篇6

一本很不错的书,记录的都是作者刘瑜的生活,有点小资的情调,谁叫作者是在国外生活而不在国内呢?

作为一个愤青,而且还是政治学博士,刘瑜可以说是什么都敢说,不过她说的都挺有道理,批判也批判的入木三分,撇开这些愤青的思想不谈,我觉得就写写自己的生活还是挺好,尤其是这么一个生活经历丰富的人,人大,清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最后又去了剑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她这么丰富的经历,更难能可贵的是,就是这样一个高学历的人,到了30岁还是单身,这也正好让她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天天缠着老公买这买那,或者给孩子洗澡换尿布,所以,这也是一种不幸中的大幸。

在此特意选两三篇文章摘录下,觉得不错,甚至和我的想法也有相似之处。

在《有关的和无关的人》中,作者写到自己在闲来无事的情况下清理手机通讯录,发现了一大堆根本没有太多交往的人,这些都是一些若有若无的人,认识的越多,忘记的也就越多。而那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就是毫无关系的,永远都是毫无关系的,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其实你就知道。就算是笑的甜甜蜜蜜,就算是有过无关痒痛的来往,就算你努力经营这段关系。而那些与你有关的,就是与你有关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们只见过三次,就算你们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简直想不起他或者她的样子,就算是你们隔着十万八千里。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中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

在《一天长一点》中,作者认为马克思把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生活也是如此。吃饭睡觉买日用品是为了维持生命的简单再生产,而看一本好书,发掘一个好CD,看一个好电影,写一篇饱满的文章,进行一场会心的谈话,跟好朋友吃一场欢声笑语的饭,这才是扩大再生产。可悲的是,一些简单再生产往往霸占了我们的扩大再生产,那些不得不做的事隔断了我们与自己想做的事。我想,很多情况下确实如此,毕竟时间是有限的。但至少人可以选择调整和改变,通过合理安排,通过把自己的事情分为第一类事务和第二类事务差别对待,扩大的再生产还是完全有实现的可能。

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中,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孤独生活,她说这需要像适应残疾一样去适应。在长期的孤独中,就像一个圆点脱离了坐标系,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成其为问题,你时常看不到自己的想法中那个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巨大漏洞,你不知道什么是大,因为不能看到别人的小,你不知道什么是白,因为不能看到别人的黑。但就在这样的圈子中,多年来仅仅凭这自己跟自己的对话,我也坚持了思考,保持了表达欲,可见要把一个人的意志的皮筋给撑断,也没有那么容易。

真正的绝望跟痛苦、悲伤没有什么关系。它让人心平气和,让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它让你谦卑,因为所有别人能带给你的,都成了惊喜。它让你只能重返自己的内心。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们彼此可以对话,你还可以学习观察微小事物的变化,万事万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秘密,只要你真正打量它。绝望不是气馁,它只是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的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就是它是自由。

一个人要像一只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回到你的内心,寻找你自己,与内心深处的他、他们一起出发去旅行。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摘抄到此结束,不知道你能感受到什么,在脑海中肯定也有好几种声音在说话吧。

在本书后记中作者提到了自己爱写,在一定程度上文字不是她记录生活的方式,而是她体验生活的方式。多年的书写,使回忆对她来说变得可能,重读以前的文字,沉没的世界重新浮现,就像捡到满大街的钱包一样捡回无数个过去的自己。在此我想回答一下大头曾经问我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为什么我能记住这么多事情?这篇后记中作者的观点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完美回答,从上大学到现在,自己确实坚持写了很多字,我能体会到作者说的这些,只是我并不习惯重读以前的文字,唯一能做的就是进行阶段总结而已,所以我还是捡回到了若干个过去的自己。再回到本书后记,作者相信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决定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他生活的色彩。这样的人生态度就是这本书中所有文章的来源,而这也是度过有意义人生的唯一方式。J.COM

我想作者把这本书命名为送你一颗子弹的道理也就在此,她告诉你她体会到的,她感受到的,她所理解的真正有意义的生活,至于你现在懂不懂完全与她无关,反正她把子弹给你了,你如果有一把刚好与子弹型号相符的枪,就把子弹装进去,然后狠狠地朝自己的生活射击吧。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篇7

我好喜欢刘瑜女士这种接地气的学者。可能前半句非常精巧体面地表现出她的学者风范,后半句忽然急转直下,开始“傻叉”、“扒拉”,生猛不留情面地开始吐槽。就好像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学问家中突围,乒铃乓啷地扯垮那些端着的架子。

同样是社科学者,罗翔老师不谈张三的时候会苦口婆心地劝你读好书提前感知高雅快乐的能力,而刘瑜会大喇喇地说越形而下就越有趣——“读历史比读哲学有趣,读八卦比读历史有趣,看电影比读书有趣,站在大街上看打群架最有趣。”这样的女人太有趣味了。我也是“有胃口的灵魂”

当然,相比她絮絮叨叨的吐槽和插科打诨,我更喜欢穿插在这本书里的各种书评影评,比如她那句很著名的“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对斯特里克兰德的辩护立刻高深起来;比如她描述张爱玲晚年的落寞寂寥,想象那样骄傲的传奇女性为何用沉默来守护曾经的光芒;又比如《朗读者》和《兔子快跑》……对文艺作品发表评论的时候她总是多几分柔情少几分调笑,多几分同情少几分刻薄。或者说,因为写评论不是写博客,明显感觉写得更用心、更耐读。

我很喜欢刘瑜、梁文道这样很红的公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 篇8

十年前的一本书,到现在,整个中国可能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也从剑桥回到清华。第一次接触到刘瑜的书,应该是在大一,那个时候匆匆打开,也匆匆合上了。

再次打开这本书,是在新华书店,读了前面两页,觉得尚且还算有趣,花了几个小时也就读完了。书里的某些观点可能是我有在思考过,但是作者将其写了出来。

作者所过的一种生活,正是我一直想过的,但是我远没有她这么优秀。但是怎么说,有时候没也是有赶上时机。其实大学的时候,我就在思索孤独的意义。高中时代的我的确是孤独的,但是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如何与其相处,总是僵硬。再后来到了大学,孤独只是和成长交融在了一起,一个人的目标更明确,倒是也结交了三五好友,也不算是孤独。

孤独就孤独吧,只要是行走着,就不是孤独。读书的意义在于什么,读书的意义在于让你思考,思考的内容和方式决定了你这个人处于什么样的层次。

这是我想说的,接下来希望你好好读书,别抛弃孤独。

《送你一颗子弹》读书笔记合集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