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观后感

由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心开始观后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从心开始观后感 篇1

寂静的夜晚,伴随着昏暗的灯光。我紧我手里的《山东教育》周刊,细细的品味着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韩相永的“教育从心开始”,心里颇有感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手里掌握着学生的命运,我们必须要以坚定的责任心去干好我们的工作,把我们的教育事业干好。我们要坚定的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礼有序,心中有他

我们要以“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村庄,开创一个未来”的崭新理念,使学校教育面向家庭、社会、未来延伸,让学生在精神面貌、言行举止、接人待物等诸多方面有了显著改变。

二、稷下四礼、储备教养

对于心灵的成长,我们成人也常常处于混沌的状态,不知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仪式,来提醒自己,甚至引导自己转变。举行稷下四礼“入学礼、拜师礼、感恩礼、谢师礼”通过这些仪式,可以让每一个孩子经历心灵的震撼。

三、道德银行,储蓄美德

1、设立道德实体银行,积聚学生点滴进步

2、构建道德网络银行,品德评价多元开放

3、派发道德银行红利,保障学生持续而健康的储蓄热情

从心开始观后感 篇2

大家对教育现状的不满,由来已久,不外乎以下的现实:

[1]从高考制度来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成才方式,并没有任何根本上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带来的是社会就业问题;

[2]不论学习知识是如何的多,学位如何的高。动手实践能力的低下,是公认的事实。经历了10多年的教育,学生们仍然需要在社会中从头开始他们学习一些常识:独立思考、做事的态度、基本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等。对老百姓来说,倾其一生投入的子女的教育资产,跟冷酷的现实相比,是一条壕沟:无法理解,也不能原谅;

[3]在教育的整体环境中,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不快乐。学生被揠苗助长,教师在职业的现实要求面前屈服,家长在希望的田边眺望和祈祷,看着田里的庄稼任人蹂躏,插不上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其实,教育早已经沦落为世俗成功的工具了。对于知识和技能的热衷,不是导向人的内心的培养,人生幸福的向导,而是导向现实成功的窄门:读好书,找一份好的工作,有机会的话,出人投地。一个人的一生,如此地单薄:从出生的那一天,就看见走向天堂的所有道路,这,就是我们希望的一生吗?

如果我们的教育带给我们的只是一条从头到尾的光滑的高速公路。那么关于幸福、关于价值、关于爱、关于恨,关于成功和失败,所有人生旅途的风景,难道只是不足挂齿的装饰和碎片吗?

所以,生活是如此广阔和重要,可以想象得到,教育的不足是那么显而易见地:

总是在乎问题的答案的唯一性,本质上就是不鼓励思考。既然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那何必要想呢?大家都知道,那个正确的答案,在教学参考书中,在老师的口中。学生们从无数次考试中得到的教训就是:不被老师打勾的选择都是错误的选择。

对权威的盲从,不仅剥夺了思考的自由,而且助长了胆怯。因为最安全的做法,是不用出格。所以,创新是越界,而不被鼓励。

创新的通俗说法,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有良知的老师,都是育人重于授业。老师是最了解教育需要什么的了,但他们在职业的现实中徘徊:没有升学率,就没有价值,就没有工作,就不能在现实中存活。

关注人的内心,就要放弃世俗的欲望和奢求;关注职业效果,就要严格要求:如果可以用“为了你将来好”的理由,惩罚或用条尺抽打学生的手板,那么家长和学生就都不应该抱怨什么呢?

孩子会很听话,会去学习音乐和芭蕾,学习机器人。但我们永远不要希望拥有贝多芬和比尔・盖茨。

受教育的方式,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里面了事。完全不是。

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细节。

家长才是担负教育的重要力量。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向学校:好的就是自家教育的好,坏的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

这不是谁付钱的问题。即使你付得起所有的费用,但学校也不会教给孩子所有需要的.东西:比如,勇敢、冒险等等。学校是根据你的收入来定价,而非孩子的需要。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人财产,也不应该是家长未能实现的自我价值的寄托所在。

你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难为孩子。还有,与其跟孩子抱怨自己的后悔,不如自己给孩子带给头,做个表率如何?

孩子的冷漠和暴力都是周围的环境传承给他的。他恨社会,不是他本身就恨,或跟了谁谁谁学坏。而是在他的周围,没有谁真正关爱他。

这样看来,不全是青春的错误,也不全是网吧的错误:看见孩子的偏激,固执,甚至暴虐的情绪,是否该想想,是否自己平时的表现也是这样?

物质条件的丰饶,一点也代替不了真情的交流,跟孩子做朋友吧!

有一本伟大的书,20世纪最纯净的心灵,让世界驻足聆听的声音,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从书的开始,你就会看见清澈见底的思想,如涓涓细流,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灵,让我们看到:教育该如何达成大多数人的心灵的幸福和智慧。它也告诉我们该如何一生保存学习的姿态,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的限制,家长的责任,和孩子们的希望:完美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参与教育的人该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看起来不可能改变的现实。

从心开始观后感 篇3

“当心触电、当心机械伤人、禁止启动……”一个个安全警示牌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安全的重要性。《安全从心开始》的警示片来回看了好多遍,每一次都会泪眼婆娑。此刻,那些**还在我眼前徘徊。我无法想象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有什么反应。但是,我知道安全事故给当事人造成的身体伤害是对家庭的心理打击

每次远行,身边的人都会告诉你:安全第一;每次工作,领导都会告诉你:注意安全;每次离家,亲戚都会对你说:

出门在外,保重身体。所有这些,亲人的身情劝告,朋友的亲切关怀,领导的反复告诫,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心头,这些都是最充分、最细致的安全须知。安全源于责任,是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身边关心你的人负责,是对人对己的爱。

我记得,父亲退休前,在首钢交通部门做过安全员。他应该有很强的安全感,但每当他遇到坏天气,我妈妈就会非常担心。雨天她会担心爸爸有没有穿雨衣,会不会被淋到;雪天她会担心爸爸穿的大衣够不够厚,会不会被冻到;炎热的夏天她会担心爸爸有没有喝水,会不会中暑……如果下班时间到了,爸爸还没有到家,妈妈就开始坐立不安,站在门口,来回走动。种种的表现都是源自妈妈对爸爸满满的爱!

那时候的我只是默不作声,安静的站在一旁看着焦急的妈妈,我不能体会妈妈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而此刻我懂了。那是发自内心的担心,那是对家人的关心,那是对安全的迫切渴望!后来,每次上车上学之前,我都会给妈妈打**,说我已经上车了,然后到了学校再打**给她,说我会安全到达,只是为了让离家很远的亲戚安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现在是一种心情。那时候,妈妈担心爸爸的心情。此刻我真的能感觉到。生产岗位的隐患无处不在。作为一个家庭成员,我只希望他能快乐地工作,安全地回家!他在实验室工作,经常处理一些腐蚀性很强的化学物质。每次听说要做实验,他都会担心盐酸和硫酸会不会不小心溅到他身上。

他工作的地方还有900℃高温的炉子,我也会经常提醒他尽量不要靠近,如果工作需要一定要带好防护用具,保护好自已……我想每一个家属都会和我一样,只要爱人在身边就会非常担心,所以在安全生产第一线的同志们一定要平安。

当你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当你听到痛苦的哭声,当你听到亲人的哭声,悲伤的场面,你会忽略安全的存在吗?为了自已的安全和家人的幸福,请不要带着情绪上班;工作中请不要分心;危险作业请做好安全防范;请牢记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请认真排查安全隐患,请记得家里永远有人等你平安回来……

安全是一切幸福的开始。他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安全是拥有魔力的种子,我们将他种在自已的心里,用爱心灌溉,他就会长成一道护身符,给我们一种温暖的感觉;我们将他种在每个人的心中,用责任培育他,他就会生成一道绿色屏障,阻挡一切不安和危险;我们将他洒满全世界,愿平安幸福伴万家。

从心开始观后感 篇4

内容简介:从两性关系、亲子关系、职场困惑等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出发,将心理治疗技巧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帮人们解读生活困扰,改变平常视角,开拓幸福快乐的人生之旅。

幸福从心开始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全书通读下来,感触到内心世界复杂、简单是由自我掌控,冲突、矛盾、痛苦,是谁来把握呢?是自己,没有其他人能够得到你的这个权利,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极大的内心力量的,那么力量从哪里得到呢?生活、经历、体验、感悟,这样一个取得能量过程。

幸福从心开始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李子勋心理热线?新视角新生活”系列丛书从子女教育、婚姻关系到社会生活、心灵成长,心理大师全方位地帮助国人打开心结,滋养心灵,打造幸福的快乐人生。《幸福从心开始》:换个视角看生活,一部滋养心灵的快乐处方。

从心开始观后感 篇5

《从心开始带团队》读后感范文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个团队如果没有一位好“团长”,主心骨,把团队凝结成一股力量,那么它就不会有好的业绩和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心情。

这些年加入过不同的团队,也带过大小不一的销售团队。在没有获得这本《从心开始带团队》试读资格之前,我对团队的认识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赚不了钱,也要赚一个好心情。我们一天中七八个小时都忙于工作,好的工作环境有利心身健康。所以我努力工作,也积极鼓励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业绩提升,工资增长、心情爽歪歪、工作伙伴齐心协力,没有斤斤计较,更没有谁说谁是是非非。这样的氛围让我感受到我的工作金不换。我期望我们所有的团队都能够遇见,遇见最好的自己,最棒的团队,在团队中成长,完美蜕变,实现自我管理。

我从书中汲取精华的`同时也开始思考,重新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并不断地投身不同的组织怀抱,我知道自己不仅仅只为了钱工作。我期望从工作中获的更多快乐,所以我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热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这是一个双赢时代,不再是打工者与雇主的关系那么简单,而是合作与价值的完美体现。这一切靠什么?只能是团队精神。

书中从各个方面告诉我们带团队带的是人心,人心齐,钱财聚,人心散,钱财散。

每个人内心都有假我和真我,假我逃避、自卑、诬陷、恐惧和抱怨;真我活出的是勇敢、自信、坦诚、付出、和大爱的信念。如何带团队?就是不断地赞美,让她看到自己内心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而不是阴暗面。批评、指责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让她更加没有自信、更加自卑,而产生对抗情绪,甚至用意淫和谣言去迫害比她优秀的人,最后团队会被搅的污气冲天。抱怨和自卑会慢慢磨灭一个人的心性,不懂得感恩,也不会自省,只会不断的离间和破坏。因此,团队中,若想团队好就去赞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赞美每一个团队成员!

读完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跟友友分享的时候,她说:有的人总在背后子乌须有的埋汰你,你还有心情赞美她吗?这种人我不搭理她已经是我的底线了,怎么去赞美?我说这就需要你的心量了,你带的是团队又不是搭伙过日子,要想团队好你就得少长只耳朵,听到了也当屁放掉,多长半只嘴,是为了让你多说赞美的话,每个人都会有与众不同的优点,这是与生俱来的,发掘它,并不断提醒她她是多么棒,一个发现自己优点的人,不断的听到认可和赞扬,她会不由自主的做的更好。这就是向心力的作用。人们总是自愿的靠近美好!

友说:臣妾做不到。我恨死这种喜欢意淫诋毁他人的人了。

我说:那你怎么当上店长的?

友说:我这个店长就是混个名头,也好几十岁的人了,说出去好歹还是一店之长,你还真当我把它中个啥了?

我说:那你就这么甘愿混下去?其实你真的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它会让你找到快乐,工作的快乐。你的使命感、责任感来自你的渴望程度。你到现在还不知道你真正渴望什么?成功吗?这不现实,人到中年,家庭好、丈夫好、孩子好,就会不由得选择放弃自己而选择安逸,混日子、工作和稀泥。其实,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慢性抹杀。

人生是自己的。丈夫、子女再精彩那也是他们的人生,你只是一个见证者一个满心欢喜拍巴掌的人,不要认为这就是你生命全部的幸福感。一个精彩的人生,你才是主角,这个剧本的你自己书写。做销售的真的有数不完的快乐,这快乐来自于成交的快感,和成交后因为被感谢的成就感。我喜欢我的工作,是因为我每天都在体现我的价值,使命感驱使着我为目标和信念而不断努力。

感谢这本书,我会一直行进在“超越团队梦想,创造销售奇迹”的道路上。

加油!你和我、我们、我们的团队。

从心开始观后感 篇6

于是在匆忙的旅途中,偶尔停下脚步,聆听一下心的声音,让心在自然中感受一下万物的轮回与四季的交替;让心在俗世中作一次清新的飞舞,洗去铅华尘封,还原一份明净。这样的时候,便会发现,原来自己一向追逐的但是是能够轻轻挥洒的浮尘。人生如水,水有逆流,也有顺流,因此人生也有欢乐与痛苦。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

人生如歌,在那柔情似水的冲击下,心灵的茧子便会被层层地剥开,心开始变得柔软,舒适,温馨,快乐。

人生往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不一样,有的坎坷,有的风顺,但只要确定了前行的方向,就要纵情向前奔去,路边的风景也一样的美丽,同样能够带来欢乐。

丰富人生,如果要想天长地久的快乐,务必用真诚与善良来点缀自己的世界,绯红花瓣在手指间飘落是美,斑谰汪洋如海的明媚是美。

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

追求与思索,我们只求每段都活得精彩,无怨无悔才是人生的真谛。

从心开始观后感 篇7

改变从心开始读后感

阅读是人类文明的灵魂所在,读书不仅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增长知识,还能培养人的情感、提高人的品位、塑造人的性格。然而,大众读书的效率却不尽如人意,有些人甚至认为读书毫无用处。事实上,读书是极具价值的,只是我们需要一些方法来让阅读更加高效。

首先,我们要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并不是机械地翻阅书籍,而是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的活动。读书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收获的。例如,我喜欢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我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一些资深历史学家撰写的研究型书籍,深入研究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还能让自己对历史事件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其次,读书需要注意方法。读书的方法各有不同,但都需要我们投入一定的心思和精力。首先,我们应该选择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或过于嘈杂的环境。其次,要利用碎片时间来充分利用阅读时间,例如在上下班路途中,可以听有声读物或看电子书,一方面缓解旅途的疲惫,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不断学习。最后,我们还应该做好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自己的收获。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会书中的精髓。

最后,读书需要注意心态。阅读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还需要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我们应该从心开始阅读,即能从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内心。对于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故事,我们都需要做到全神贯注,把它们像香味一样溶进自己内心的深处。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在我们的生活中,读书已经离不开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积极阅读不仅可以带给我们知识上的收获,还能够调节我们的情绪、开阔我们的眼界。因此,我们需要从心开始阅读,才能真正感受并领略到阅读的美好。

从心开始观后感 篇8

这学期,中心校将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的力作——《幸福从心开始》,推荐给我们“自愿读书小组”的成员,使我有幸阅读了这本书。书中从子女教育、婚姻关系到社会生活、心灵成长等方面,用一个个真实生动、蕴含哲理的案例,帮助人们打开心结,滋养心灵,打造幸福的快乐人生。阅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许多新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的确是受益良多啊!

从书中我了解到大多数的心理冲突来源于文化(观念系统、生活方式、群体规则)的冲突,例如:精神疾病中的“幻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有不一样的感受。在东方文化中以耻感为重。幻听的内容多半是自己的作风不好、品行不端。在西方文化中以罪感为主。幻听多是被指责有罪、邪恶一类。而幻听在非洲部落或印第安部落又不一样,因为幻听被解读为通灵,所以幻听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幻听的人被大家奉为智者,受到爱戴和崇敬,所以人们会有意去发展幻听的能力。由于幻听的指向是预告灾难、天气、节气、播种、出猎等,当人出现幻听的时候不仅不苦恼,反而欣喜若狂,这样的幻听自然也不会干扰到他正常的生活。这说明,观念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在你这是烦恼,在他那也许就是快乐呢。

人总会以自己的蓝本来观察别人的内心。快乐的人以为谁心里都是阳光明媚的,抑郁的人则认为天总是深灰色的;简单的人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很简单,复杂的人则把所有的事想得很复杂。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是对方的错,却不知道这都是思想差异惹的祸。

我和家人的一次冲突就是思想差异造成的。那天,一位中年男人手里拿了几张纸敲我家的门。说是进行人口普查的,我想都没想,就热情的把他带到屋里。他问什么我就说什么,连公公、婆婆的工作单位都给他说得清清楚楚的。调查完后他就走了。等老公下班后,我把这事给他一说,被狠狠地批了一通。我还不服气,和他大吵了一架。现在用李子勋老师的观念来考虑问题,老公考虑的不是没有道理:一个陌生人,只说他是搞人口普查的,什么也不问,什么也没想,就让他进屋,还把家里的情况给别人说得一清二楚的。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事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呀!如果那时我看了李子勋老师的这本书,和家人是不会发生那次冲突的。现在的我遇到事情很会辩证的思考问题了。

在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乐观和悲观对这个世界都有贡献,前者发明了飞机,后者发明了降落伞。细细体味,颇有一番道理。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不同的心境以致产生不同的结果。然而无论用何种眼光看世界,都是为了我们获得更快乐,更飘逸洒脱。我们都想永远做个快乐的人,人生本来就苦短,把时间浪费在痛苦上岂不是很不划算?兴许在这种快乐的心境下,还可以找寻出更多的解决之道呢。

善于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及时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那么伴随我们人生的将会是更多的快乐,幸福也会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到枝繁叶茂!

从心开始观后感 篇9

艾伦和查理是大学的同学,后来成了牙医。查理原本有幸福的家庭,可是一次空难,夺去了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的生命,原本热闹温暖的家庭从此只剩下查理孤孤单单的一人。精神上深受打击的查理一时间无法面对如此巨大的伤痛,更不知道怎样进行接下来自己一个人的人生。

艾伦总是放心不下查理,总是会陪他,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可是这个过程是比较虐心的,敏感多疑的查理会时不时的发脾气砸东西,而好心的艾伦总是不能很好的做自己,慢慢的两个人都发生了一些变化。看完这部电影有很多的感触。

一、如何处理悲伤

快乐有理,悲伤无益。这是我们***逻辑。当遭遇人生悲剧时,我们会劝自己,要么被别人劝,想开点吧,多想想那些美好的事,多看看人生的阳光之处……于是,看上去,我们很快恢复过来,开始笑对人生。

然而,生活悲剧所引发的悲伤会在潜意识深处蔓延。结果,白天,你笑对人生,看似阳光灿烂。只是,过了晚上,你总是被一些莫名的悲伤袭击,忍不住哭了。

时间久了甚至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会怀疑,觉得你这个人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得了抑郁症?但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

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在她的《体验悲哀》一书中写到:一个人之所以患上抑郁症,往往不是因为过度悲伤,而恰恰是拒绝了悲伤。

《从心开始》中的查理就是这样,一场空难夺取了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还有一条狮子狗的生命。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他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人告诉他。影片中没有详实的记录灾难之后他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但是从他的岳父岳母对他的态度,可以想到,他承受了很多的压力,那份痛苦太大了,太难受了,于是他失忆了,很多人他都不认识了,包括他的好朋友艾伦,第一眼他都没有认出来。

但是无论如何他总算是活下来了,不过他活得不像个正常人。

他用**把自己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他经常戴耳机。他的社交圈子很小,几乎不和外人交流。他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他没有在路上遇到大学同学艾伦,也许他会一辈子都那么孤独无助。查理一生中一直拒绝这种悲伤,也一直拒绝深深拒绝这种孤独。

可是这份悲伤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让他没有办法面对现实的生活,让他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应了那一句话:当你注视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注视着你。

从心开始观后感 篇10

《家庭教育从心开始》观后感

《家庭教育从心开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教育纪录片。片中,通过对不同家庭的访谈和案例分析,探讨了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从心开始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思考了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

首先,影片深刻剖析了现代家庭教育的痛点,即亲子关系与教育问题。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亲子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发现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问题时,过于强调教育手段和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家庭教育应该从内心出发,与孩子建立深入的沟通和理解。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其次,纪录片探讨了现代孩子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繁忙和忙碌。他们被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而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却被边缘化了。影片中,有一位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我有时间就陪着你,但我没时间的时候你就得玩电子设备。”这个场景让我感到非常心痛。家庭教育从内心开始,需要父母付出时间和关注。只有陪伴孩子,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成长的阶段。

再次,纪录片通过一系列的案例让我认识到家庭教育需要立足于孩子的特点和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他们的性格、兴趣和能力都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孩子的教育方式也需个性化定制。纪录片中讲述了一个孩子因为父母过于严厉和苛求,导致孩子内心逐渐消沉,甚至出现了学习上的困扰。这让我深思,如果父母能够真正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以孩子为中心开展教育,相信孩子的成长会更加健康和快乐。

最后,纪录片提醒我们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素质和道德观念。现代社会对于学术成绩的要求很高,家长和学校往往都会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纪录片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和价值观念。孩子应该具备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成长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通过观看《家庭教育从心开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庭教育从内心开始的重要性。我们的下一代将会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压力,而家庭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只有从内心开始,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才能真正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方法和理念,从心开始进行家庭教育。

从心开始观后感 篇11

三、第一次集体训练之后,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一定要表扬他们,不可以因为第一次训练时出现的混乱情况而批评他们,因为第一次进行这种训练,出现混乱的情况实在正常不过了,老师要多理解学生,这样的话学生就能感受到由这个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之后的训练就能积极配合。

通过以上3项措施,学生可以在脑中建立对集体舞活动的良好印象,进而以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参与到集体舞活动中来,使集体舞活动的以顺利进行。

二习得性无助效应

习得性无助效应是指一个人如果经常受到失败或挫折的打击,就会失去信心,处于自满和不求进步的状态。即使别人鼓励他,他也会放弃努力。

在学校里,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和挫折之后,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感,他们会觉得无论多么努力,结果都是一样的,他们仍然是最差的学生。于是,就开始放弃学习,无论别人怎么鼓励,他们都会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从此自暴自弃。

造成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自己确实无法克服的挫折,或者认为自己无法克服的挫折,而且这些挫折发生过多次,严重打击了一个人的自信心就会导致这种心理心理学。

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师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同时,不能忽视客观因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比如,当一个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学习的时候,老师不仅要表扬,还要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好处和惊喜,比如满足自己的一个愿望,在班里选拔干部等等。尤其当一个学生比以前努力了,但各方面暂时都没有进步时,老师不能以暂时的结果来评价学生,即“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还是应该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奖励,因为他已经努力了,能不能进步学生自己无法控制,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以后能有进步有回报,但事实上努力不一定马上能得到回报,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得到回报要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在这个客观事实面前我们无能为力吗?不,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人为地创造条件,给那些努力学习但暂时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一个惊喜和奖励。比如,在考试中,我们应该在他原来考试成绩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他的分数,在他父母面前表扬他。这些善意的谎言是特殊情况下需要的,也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

我们不能让学生因为付出了但得不到回报而放弃努力,因为当学生彻底对学习失去信心的时候,老师再怎么努力,学生也会“破罐子破摔”。因此,我们要把学生自信心不足、积极性不够的心理状态消灭在萌芽之中,不要让问题积重难返,更不要“小洞不补,大洞叫苦”。

“厚脸皮”定律是指:人由于后天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久而久之,其羞耻感会逐渐降低,就会对别人的不尊重行为习以为常。脸皮就像手心的肉,如果经常磨他,它就容易形成茧子,以后再磨下去,感觉也就不敏锐了。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一个人只要受到别人的尊重,他才会有羞耻感,脸皮才“薄”。厚脸皮定律可以广泛应用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例如一个老师无视孩子的自尊,动不动就当众辱骂、斥责,日久天长,孩子就会视辱骂、训斥为“家常便饭”,不再脸红,不再内疚,也就是变成了“厚脸皮”的人。

在学校里,我们会发现,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往往会犯错误,甚至坚持接受教育;很少被批评的孩子,一旦被批评,几天就会感到尴尬和内疚,这样他们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

那为什么有的差生会屡教不改呢?笔者认为主要是老师对待差生的态度造成的。由于差生之前给老师留下的不好印象,以及给老师工作上带来的麻烦,老师心理上对差生是厌恶的,甚至是愤怒的,所以只要差生一犯错误,老师就会旧账新账一起算,严厉训斥他们,哪怕他们有了进步,老师也会“视而不见”,因为旧账依然欠在那里,还不能“将功补过”,所以老师就会经常无意识地批评差生。

久而久之,差生也会对老师的批评习以为常,变成厚脸皮。面对老师的批评,那些差生会有这样一种心理:老师总是批评我,哪一个不好,哪一个不对,即使我进步了,他还是这样,那我还需要好好表现吗?

如果老师这样对待我,我的表现还是很好的,那是不是太贬低自己,甚至练习自己了?我的颜面何存?根据我的观察、分析和验证,现在有很多学生具有这种理解能力,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孩子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也需要面子。

心理学认为,获得自尊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与年龄无关。我认为这也是当代学生自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的一种强烈表现。这种学生心理需要老师尊重自己的自尊,否则学生不会买你的账。

因此,老师对差生要消除偏见,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差生,而不能一棍子打死。处理差生的问题时要冷静,不能情绪化。

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p>

教师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我们老师都去这样做了,可是当我们试着去理解学生时,发现自己很难真正理解学生,学生的很多行为都可以让我们火冒三丈,为此,我们都很困惑,是我们理解学生的能力不够,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还是真的很难让学生理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真的很难教?

终于有一天,一条心理学原理让我豁然开朗。它就是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相互性原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和喜欢是相互的,即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喜欢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如果你不喜欢对方,对方也不可能喜欢你,因为当你不喜欢对方时,你就会无意识表示出拒绝对方的信息,这样,对方就会感受到你这种暗示,出于保护自己自尊心的目的,他也不可能主动来接受你。

由此我想到,不仅仅人与人的喜欢是相互的,人与人的理解也是相互的,即只有人与人互相理解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理解学生,只是老师单方面去理解学生,而忽视了师生双方的互动,而人际关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只有互相理解,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而我们老师很少想办法让学生来理解我们,当学生不了解一个老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最不能容忍什么的时候,他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做出让老师厌烦、痛恨的事来,这时候老师的情绪就会愤怒甚至失控,在这种情绪化的状态中,人是不可能理性处理问题的,也就是说,处于情绪化中的老师,是不可能去理解学生的。

由此可见,当教师单方面理解学生而学生不理解教师时,教师最终会理解不了学生,也就是说,理解必须是相互的,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自己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

1、 教师应将自己的性格、爱好等重要信息告诉学生,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了解清楚。不要以为自己的信息让学生知道了,学生就会钻漏洞,或者想出其他的歪点子,要消除这种不必要的顾虑,更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当你真诚地去这样做时,学生会感受到你的诚心和信任,从而做出积极的反应,更会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建立温馨时光。每周至少有一小时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地交流,让学生尽情地把心里话说出来,而且要做到无论学生说什么、心里怎么想,老师当面都不可以有批判和指责,只是耐心去倾听,并且无条件接受他们,事后再去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这样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理解和尊重,之后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让双方的观点在互相理解的前提下交流和磨合,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这种沟通方式能够深入人心,能够行之有效,能够使学生的行为朝朝好的方向发展。

这些是我对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运用心理规律的思考。我认为,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坚持应用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能事半功倍。

从心开始观后感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