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号课件(优选十二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学材料,而其中的内容需要教师自行设计和完善。教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为了使您满意,不断调整和优化这份“去括号课件”,希望您会喜欢。请注意,本文章仅供您作为参考使用!

去括号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视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

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

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

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中括号

三、合作提升

1.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

2.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

3.交流

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8+12)2

80[(8+12)2]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以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引申

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去括号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要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比一比,看谁学的快,看谁教学会的徒弟多,看谁教的徒弟运算的正确率高?你们说好吗?揭示课题:学与教大比武

二、学与教大比武

1、出示60+240[(30-10)2]

⑴区分会与不会

⑵开始学与教大比武

⑶汇报学与教的情况

自己学会了吗?教会了几个徒弟?

2、考核(过五关)

请徒弟们接受老师的提问,同学们当评委,指出讲的不好的地方,和精彩之处。

⑴提问:

[]是什么括号?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里面的,再算里面的。

⑵划运算顺序

118+1536[12(63-59)][60+240(30-10)]2

[(60+24030)-10]2(60+240)[(30-10)2]

⑶下面的运算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00-(600+30015)]2第一步运算顺序错误

=[700-(90015)]2

=[700-60]2

=6402

=1280

⑷实力比拼

用递等式计算

[514-(123+217)](296)

⑸评选先秀师傅出色徒弟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14页第3、4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大的改获是什么?

去括号课件 篇3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继合并同类项后学习的,在今后所要学习的整式加减、分解因式、分式运算、解方程以及今后的数学运算都经常用到,学生对本节课掌握如何,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因此去括号这一节内容在本章中甚至在以后的学习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去括号法则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能否准确使用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去括号法则,通过学生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突出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符号处理。这是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不够,考虑问题有欠周全而确定。在突破难点中,主要是通过应用法则时,列举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例如:学生在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掉负号后,学生往往只会改变括号内第一项的符号而忽略了其它项的符号。针对这些错误的解法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而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用运算律去括号。总结去括号法则并能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采用了设计问题情景,引导探索、发现法则、应用法则的模式展开。

数学情景教学中应该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和接近实际生活的情景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数学认识活动和情感交流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则在设计问题情景的教学中采用令学生感兴趣的火柴棒搭正方形的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利用多媒体演示三种不同的搭建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化的同时全身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亲自参与思考、发现和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探索新知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展开讨论,探讨去括号的方法,教师则进行巡视并引导学生利用分配律去括号。学生在利用分配律去括号时可能会对第二个式子中-1的出现产生一定的困惑,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会先让学生思考-2可以分成哪两个数的乘积?学生容易得出-2等于-1乘2,通过类比学生也就容易明白-1的出现。

为了帮助学生对法则探索,这里还设计了接近实际生活的问题2,在学生完成式子的变形后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式子中等号两边画红线部分的变化情况,并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括号中各项符号的变与不变是由什么确定的,有了上面几个问题做铺垫,去括号的法则已经是呼之欲出了,然后我再以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具体体现如下: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还是不变,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还是不变;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力,这里把法则编成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探索法则、发现法则是这节课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体验法则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发现法则后接下来的是应用法则,在应用法则中,这里设计了三道例题,例1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熟悉去括号法则初步学会用法则去括号其中三题使学生明白去括号还可以简便运算,例2的设计主要是让熟练法则、掌握法则并突破重点、难点。例3的设计是通过变式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例题的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完成并进行小组交流成果,而教师只是进行巡视并收集他们的错误解法进行板书,让学生展开讨论错在哪里,加强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分析

教学心理学认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与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本节课采用了设计问题情景、引导探索、发现法则、应用法则的模式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法则、发现法则、应用法则,教师只是做适当的引导与启发,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课程标准理念。

2、学法分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记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合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根据这一原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逐步掌握,自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

去括号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难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

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了解一箱饮料有多少瓶吗?

师:你们说的都对。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图中的饮料多少瓶一箱?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用连加或两个算式解答的,现在我们试着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好吗?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并根据学生试着改写的情况,决定下一个环节采取以交流为主,还是以讲解为主。

交流学生试写的结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并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的表达语言可能不一样,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肯定。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来解决。观察情境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观察的很仔细。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双旅游鞋比一双拖鞋贵多少元?请小组试着解答?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是否出现综合算式。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写成综合算式可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再让其他学生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理解运算顺序,完成脱式计算。使学生了解在一个算式里,有除法有减法,先算除法。理解有减有除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大显身手

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刚才的两个综合算式。

24×3+863-36÷4

说一说,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师:刚才结合解决具体问题,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在一般数学运算中,也有同样的规定。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错误及时个别辅导,可指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打开数学书第56页,课前布置大家预习,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齐读。

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有乘有加、有除有减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习,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的情况。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生成的信息,强化新知,解决问题要到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动脑优于动笔。

今天在课堂上学习试一试时,虽然提醒学生先看有哪些运算符号,但没能提醒学生“看题后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动手计算。并介绍给学生这是计算时的一种好方法与好习惯,可避免好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动笔,不思考,凭感觉,不能静心深入研究问题,从而导致错误率提高,实际上这也是新课程以来人们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行动先于动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后再行动的稳中求胜的先进的学习理念,这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之一。

去括号课件 篇5

教学内容:p.35第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部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通过具体的习题,使学生明白连减也可以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得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1、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180-36-44180-(36+44)

观察算式,发现:数都一样,不同的是运算符号及顺序不同

按各自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发现:得数都是100

想:怎么会都是100的呢?

以实际问题举例:比如说:有180元钱,买上衣用去了36元,又买裤子用去了44元,剩下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180连续减去买上衣再减去买裤子的钱,或者可以直接用180减去买上衣和裤子总的钱,这样就可以分别用这两个算式来表示了,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一样的。

谁再能结合这组算式,举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来说一说,同时理解连减也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2)观察第2组,159-(59+37)159-59-37

这两题之间是什么联系?猜一猜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算一算,看自己的想法正确吗?

比较这两组题,你还有话要说吗?

(得数都是一样的,但第一组题是有括号的更容易算,第二组题是没括号的更容易算,所以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数据选择是用连减来列式还是用括号来列式。这样计算就更方便。)

2:第10题

钟的单价是18元,台灯的单价是25元,小华付出50元,买了一个钟和一盏台灯,应找回多少元?

读题后,要求学生用不用的方法解答,进一步掌握上一题的规律。

3:第8题

(1)买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上衣48元,裤子36元)

方法一:5件上衣加5条裤子的钱

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5+365

方法二:1套衣服的价钱乘5

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36)5

比一比,这两个算式一样吗?它们的得数会一样吗?

第一题是三步的混合运算,谁知道它的运算顺序呢?

分别算一算。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算式得到相同的得数,这里也是有数学依据的,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

(2)700元钱最多能买几套这样的衣服?

读题后让学生完成列式,在交流的时候重点说清楚:题目要求只要最多能买几套?特别是没有提到还剩多少钱?所以最后竖式算出是828后,可以写成=8(套)28(元),也可以写成8(套)

4、第9题

我带了100元,买米用去40元。剩下的钱可以买几瓶油?

学生独立完成列试3,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提出一些问题后,再分别的解答。

5、简单介绍你知道吗?

6、布置作业:

第.35页:第6题

课前思考: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课内容应该是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练习课,但是从实际的课后练习来看,其中蕴涵着很多新的内容,课堂上需要老师像新授一样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1、练习7,经过练习讨论、比较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在练习中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做法有时其中一种比较简单,练习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实际上老师需要渗透给学生的是一种规律和利用这个规律的简便算法。

2、练习8,第1小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如果学生用分开计算上衣和裤子的时候,那么这种混合计算的方法又是书本上没有接触过的练习,练习时依旧要像新授一样,讲清运算的顺序。另外第2小题学生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来取近似数。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在昨天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的情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于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加深了印象。学生作业的正确率进一步提高。本节课中第7题特别重要,学生先算一算180-36-44和180-(36+44),得出结果都是100。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通过比较,说说发现什么。主要通过本题来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个加数,并为以后学习简便计算作些准备。

通过本节课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授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练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计算的正确率较高。本节课另有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算一算,比一比找出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他们的和,结果一样。让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明、验证这样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比一比两种算法什么时候简便,要看具体的题目,为以后的简便运算打好基础。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尽量用综合算式来解决,特别提示小括号的正确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训练的重点除了熟练进行混合运算外,是从混合运算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学生通过几组对比题的计算、比较对于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一规律能够比较清晰地理解,并运用它来解决最后一道实际问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是很熟悉,课堂上学生经过讨论,多数学生掌握的很好,部分学生依旧分步列式。然分布合并成综合算式是学生比较困难的。

去括号课件 篇6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复习旧知

承前启后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探究学习

归纳总结

动画演示

深化理解

理解应用

拓展升华

反馈调控

评价激励

问题备份

全面考虑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什么叫做同类项? 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① a+2b-c ②a+(3c+2b-a)-(2a-c)

由于有括号学生暂时无法正确指出各项系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第三问第二小题你会进行合并吗?

回答 (意图:对旧知识进行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一: 周三下午,校图书馆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某年级组织同学来阅读,第一批来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c位同学,则馆内一共有多少位同学? ① a+(b+c) ② a+b+c 1、联系:它们等值 2、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括号。 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评,达到共识。 (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动画演示: 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读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间你可以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 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观察讨论 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 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四)创设情景,继续新课 问题二: 若图书馆内原有a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学,则馆内还剩下多少位同学? ①a-(b+c) ②a-b-c 1、联系:它们等值 2、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括号。 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评,达到共识。 (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五)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动画演示: 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读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间你可以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 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观察讨论 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 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理解应用,拓展升华 解释以下三个问题(理解部分) 1、法则以等式、文字方式出现 ①a+(b+c)=a+b+c ②a-(b+c)=a-b-c ①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②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2、法则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连同”指括号及括号前的符号,所以去括号不仅要去括号还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隐性的一个条件要求:括号内第一项为“+”号时,这个“+”号一般是不写的,但你要把它显现出来。

教师点评指导。 特别是第三个问题 要予以特别说明。

学生概括总结法则。 (意图:使学生领悟到剖析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巩固应用(应用部分) 例1:去括号 ① a+(b+c)②a-(b-c) ③a-(-b+c)④a-(-b-c) 例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①(x-y-z)+(x-y+z)-(x-y-z)②(a+2ab+b)-(a-2ab+b) ③3(2x-y)-2(3y-2x) 阅读:当x=-2,y=-1时求多项式 3(2x-y)-2(3y-2x)的值 解:原式=(6x-3y)-(6y-4x)=6x-3y-6y+4x =10x-9y 所以当x=-2,y=-1时 原式=10x-9y =10×(-2)-9×(-1) =31

例题的处理:教师启发、引导、矫正,并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例2③在解题步骤上要引导学生,保证解题的正确性、高效性。

教师请不同数学素养的学生就阅读部分给以说明,进行点评。

学生自己探究思考后回答相应结果,并简述理由。

(意图:体现弹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突出分层教学)

(七)反馈调控,评价激励 1、练习 教科书P110练习1、2、3题

2、课堂小结 (以问答形式,让学生参与小结,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学习目标的效果)。 1、教师就学生练习分别给以指导。 2、及时表扬鼓励。 3、强调书写格式。

问题: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认真完成,适时加以讨论。 (意图:及时给予分层强化训练,强调重点、纠正错误点、紧扣关键点。)

去括号课件 篇7

教学内容:第35、36页,第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部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具体的习题,使学生明白连减也可以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得数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1、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180-36-44180-(36+44)

观察算式,发现:数都一样,不同的是运算符号及顺序不同

按各自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发现:得数都是100

想:怎么会都是100的呢?

以实际问题举例:比如说:有180元钱,买上衣用去了36元,又买裤子用去了44元,剩下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180连续减去买上衣再减去买裤子的钱,或者可以直接用180减去买上衣和裤子总的钱,这样就可以分别用这两个算式来表示了,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一样的。

谁再能结合这组算式,举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来说一说,同时理解连减也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2)观察第2组,159-(59+37)159-59-37

这两题之间是什么联系?猜一猜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算一算,看自己的想法正确吗?

比较这两组题,你还有话要说吗?

(得数都是一样的,但第一组题是有括号的更容易算,第二组题是没括号的更容易算,所以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数据选择是用连减来列式还是用括号来列式。这样计算就更方便。)

2、钟的单价是18元,台灯的单价是25元,小华付出50元,买了一个钟和一盏台灯,应找回多少元?

读题后,要求学生用不用的方法解答,进一步掌握上一题的规律。

3、(1)买5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上衣48元,裤子36元)

方法一:5件上衣加5条裤子的钱

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5+365

方法二:1套衣服的价钱乘5

参照这种说法,列出算式:(48+36)5

比一比,这两个算式一样吗?它们的得数会一样吗?

第一题是三步的混合运算,谁知道它的运算顺序呢?

分别算一算。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算式得到相同的得数,这里也是有数学依据的,我们以后会继续学习。

(2)700元钱最多能买几套这样的衣服?

读题后让学生完成列式,在交流的时候重点说清楚:题目要求只要最多能买几套?特别是没有提到还剩多少钱?所以最后竖式算出是828后,可以写成=8(套)28(元),也可以写成8(套)

4、我带了100元,买米用去40元。剩下的钱可以买几瓶油?

学生独立完成列试3,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

提出一些问题后,再分别的解答。

5、简单介绍你知道吗?

6、布置作业:

第36页第6题

去括号课件 篇8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想想做做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课和交流,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法教具:引导尝试,讨论突破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

60+303422-206374

20+30-40160803052+42070

提问: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2、在下面的算式中先添上运算符号+、-,再说说运算顺序,并算一算。

4042

3、在下面的算式中先添上运算符号+、,再说说运算顺序,并算一算。

4042

4、出示例题图

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1)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出示问题: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2)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3)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这样列式50-205

为什么?应该怎么办?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讲述:遇到这种情况,也就是要改变规定的运算顺序,就要请小括号来帮忙,因为数学上有个规定:括号内先算。

(4)提问:这个算式怎么改?请同学们算出结果。(板书)

提问: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

(5)追问: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如果需要改变原先规定的运算顺序,可以请小括号来帮忙。(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⒉教学试一试:

18(36+24)95-(74-50)

(1)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2)提问: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3)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板书)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同学们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解答,指定四人板演。

(2)在班内共同订正后提问:在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注意什么?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计算。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3、说一说按照计算要求,下面的算式要不要加括号,怎样加括号。

(1)72-30+22先算加后算减

(2)36+246先算加后算除

(3)58-67先算乘后算减

(4)7226先算乘后算除

指名回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说说解题思路及算式。提问:为什么在综合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符号?算式中有它,会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5题。

七、板书: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0-20=30(元)(50-20)5

305=6(本)=305

=6(本)

答:还可以买6本。

去括号课件 篇9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去括号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初步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提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3主题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能不能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五角星?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摆一摆

小朋友们,请你用手里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怎样才能知道剩下几个五角星。

2、反馈,交流。

要求还剩几个五角星,你打算怎么计算呢?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方法1:先算出减去2个剩下多少,再算出减去3个剩下多少。。

算式:10-2-3=5

方法2:先算出一共减去几个,在算出还剩下几个。

3、创造小括号

按照刚才小朋友说的先算出一共减去几个,在算出还剩下几个。的方法,应该怎样列式呢?

先算:2+3=5

再算:10-5=5

怎么才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方法1:10-2+3=5

方法2:10-2-3=5

方法3:10-2-3=5

4、认识小括号

小朋友们的办法都很好!可是看到这么多的符号,你有什么想法呢?

是啊!符号太多太乱了,而且其他人也不能知道你的意思,看来应该找一个简洁、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先算后面的2+3,数学家帮我们选择了用()来表示,它叫小括号。(板书)

10-(2+3)=5

现在你来说说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总结:一个算式中含有小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74做一做。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你应该先算什么,再计算。

2、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说说你想先算什么,再列算式。

3、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说说上下两式有什么区别?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括号,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的知识吧!

去括号课件 篇11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去括号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398-188090555

42062034641036+60

1004214080-2830800

(2)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163+2056042

学生在作业纸上直接进行口算。

集体核对。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随堂作业本上。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王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

2、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问:你能帮王老师算一算:她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你会列分步算式计算吗?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5、提问:你能说出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吗?

6、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教师板书:

123+154154+123

比较:和复习(2)有什么不同?

7、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综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学生看图说一说:

(1)象棋一副12元,围棋一副15元;

(2)王老师要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

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

指名说算式。

学生回答,明确数量关系、运算顺序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指名板演算式。

学生回答:复习(2)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现在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三、探索算法

1、出示:

123+154154+123

(1)思考讨论:先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脱式两个乘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吗?

(2)小结: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这样的两次乘法还可以同时计算。

2、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1)思考讨论: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在这里除和乘连在一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校对答案。

3、小结:今天学的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式子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独立计算。

独立思考并交流。

独立计算。

学生归纳并阅读书上的结语: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巩固应用

1、说一说、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集体订正。

2、啄木鸟诊所。(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比较每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4、对比练习(做想想做做第6题)

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桌互说。

独立做题。

(1)独立观察、判断、改正。

(2)汇报、交流

(1)独立计算

(2)比较,交流。

(1)学生读题,列式计算

(2)比较条件、问题和计算方法。

五、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六、作业设计。

1、用递等式计算。

28070+15818+9425

461283-73453-254

2、一枝钢笔28元,一本练习本2元,小华带了100元,打算买2枝钢笔和9本练习本,钱够吗?

3、一辆快客3小时行驶了315千米,一辆普通客车4小时行驶了320千米,快客每小时比普通客车多行驶了多少千米?

教后反思:

去括号课件(优选十二篇)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