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动中国观后感(推荐七篇)

为您准备的“感动中国观后感”绝对会达到您的预期。观看电影时,我们的情感和思维常常随之起伏,看完一部作品后,总会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这些感悟真的应该被纪录在观后感中,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电影中的角色。下面的观点只是供参考,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意见!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2016最新感动中国观后感【1】

2月14日晚,央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宣布在郑州供养5名孤儿10多年的豫剧名家王宽成功入围。他也成为中国节目开播14年来第13位入围的河南人。

王宽是周口市淮阳县人,国家一级演员。1998年,王宽从郑州豫剧团退休。回家探亲时,他收养了5名孤儿,并带他们到郑州抚养父母。

为了抚养五个孤儿,豫剧名角穿梭于大大小小的茶馆里唱歌。他抓住一切机会做广告和电影。虽然他又累又病,心脏病又复发了好几次,医院也下了三次危险通知书,他还是背着家人唱歌。10年来,王宽夫妇通过唱歌为社会慈善事业捐款100多万元。

王宽的事迹被**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15年,他也成为河南省推荐给央视《感动中国》栏目组的唯一候选人。

王宽和妻子王淑荣在2月14日晚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说,他们的养孙已经结婚生子。孙女今年5月2日就要结婚了,现在家里有四个孩子。王宽说,他的妻子王淑荣一直默默地支持他唱歌拯救孤儿。如果军事功勋章的功勋按比例分配,妻子应占60%。

采访结束前,白岩松感概地说,《感动中国》栏目办了14年,河南走出来的感动中国人物13位,几乎一年一位,他有一个共识,就是以后大家别再说河南人、湖北人、广东人、贵州人,其实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

采访结束后,王宽王淑荣夫妇带着所有收养的孩子和观众见面,并现场表演了豫剧《我爱我孙》。

感动中国栏目组委会给予王宽的颁奖词是君子抱仁义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

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2016最新感动中国观后感【2】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界有一位老艺人:他在台上唱的好,一心做好事。粉丝们称赞他是一个德艺双全的好人。他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从老家收养了6名孤儿。

为了让这些孩子吃、穿、学、学艺术,王宽决定放下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到茶馆去唱歌,也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仍然坚持每天骑自行车,在茶馆里一个接一个地跑。他经常在晚上六七点钟去茶馆,直到天亮才回家。

后来,为了能让更多人订购他的剧目,王宽又学会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一所孤儿艺术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会一门技能。

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父母为6名孤儿去卖唱

73岁的王宽曾是豫剧名角,在河南乃至全国,对于豫剧粉丝而言,早已经家喻户晓。

在他的家里,墙上挂满了一家人的合影。照片上,王宽和老伴的身边聚着他们的孩子。那是他们收养的6名孤儿。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并反哺这个大家庭。

谈到出席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王宽告诉记者,他非常激动。我先上台,然后我妻子上台,然后所有的孩子都上台!白岩松还邀请他现场演唱了一部豫剧。

1991年,王宽和妻子遇到了一个叫袁乾良的孤儿。从那以后,王宽一家的成员不断增加。失去父亲的汪海波和失去双亲的汪文胜被王宽收养。加上王宽患有渐冻症的外孙王海龙,王家的常住人口达9人之多。

王宽担任过河南豫剧团的业务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而这个获得过众多荣誉的国家一级演员,却曾为养活自己收养的孤儿,和老伴走进茶楼,开始卖唱生涯。王宽的妻子王淑荣说,有时他在茶馆里等了一整晚,没有客人唱歌,国家一级演员王宽被剃光了胡子,而他却为了自己和收养的6个孩子放弃了几十年艺术家的尊严和尊严。

我负责挣钱,老伴负责照顾家。王宽告诉记者,在自己的歌唱生涯中,只要不去外地演出,不管天气如何,他都会去茶馆演出。

儿女们反哺报恩的最美家庭

凡事就怕认真和坚持。有人劝我不止一次放弃,但我从未想过要放弃。王宽说。

在王宽家里,如今摆放着中华慈善奖最美家庭中国好人榜等很多奖杯与奖状。感动中国,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爱情荣誉,被他放在了最引人注目的位置。

王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得到什么荣誉,就像很多年前收养这些孤儿一样,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他说自从他领养了第一个孩子以来,他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爱不是一天两天积累起来的,也不是一两天积累起来的。王宽的父母都已经去世,我家里也没什么人了。但我们家乡观念特别强,还是想着要经常回去看看乡里乡亲、亲戚邻居。

王淑荣说。

他们收养的孤儿现在已经结婚了,但他们在周末和假日回来。2014年6月,王宽的外孙王海龙和5名孤儿一起登上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他们的梦想是为王宽二老办一场金婚典礼。最后,梦幻助手团通过了投票。朱时茂当场落泪,王宽夫妇第一次穿上婚纱。

曾经的孤儿也从童年就得到了王宽的真传。每个人都会弹乐器。王宽说,他们团聚时,一起唱了一首歌,这成为他们和妻子最幸福的事。

王宽家成了传递温暖的火种

这不仅是因为王宽养育了6个孤儿,更重要的是,一种执着的爱现在已经在孩子们身上延续。

在感动中国奖的过程中,王宽还遇到了获得同一奖项的郎平等人。他们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像郎平和阎肃,他们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那种伟大的爱心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家学习。王宽说,现在他老了,如何传递这个小家庭的温暖是他下一步要做的。

谁都要挣钱,而挣钱看你怎么花。王淑荣告诉记者,2014年王海龙从《中国梦想秀》得到了25万元捐助,在第三天他就捐给了西安的一位病人。2013年底,得知河南好人刘东兴患白血病,无钱治疗。王宽和他的孤儿们在紫荆山公园表演,并捐赠了他们收到的全部16000元。

相比被邀请演出,更多的人是去求助王宽演出。有人因患病没钱治疗,来请我去义演帮他们筹款。王宽说,面对这样的要求,他绝不会拒绝,而这种帮助是家人的延续。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对于像我这样才踏入社会的新社会人来说遥不可及,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专门的研究、努力的工作、热爱,这些话还不足以形容林先生对事业的认真奉献。而反感我们,经常更换工作,东家不打打西家的,总想着自己创业的比比皆是,老人们总说年轻人要务实要踏实要肯干肯专研,工作时是出来的不是想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

林先生对工作的奉献和对国家的热爱,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榜样。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不乏感动,但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却忘记了用美的眼睛去寻找这些能震撼我们心灵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

2月19日晚上八点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xx感动中国人物,当一个个平凡感人的故事在我眼前播放,整整2个小时的时间,感动一直伴随着我。

当讲述扫雷英雄杜富国扫雷事迹时,主持人敬一丹几度哽咽,xx年10月11日,杜富国参与中越边境排雷,面对复杂雷场中不明爆炸物,一句你退后,让我来,感动无数人。爆炸瞬间杜富国用身体掩护战友,他自己失去了双手双眼;他的战友只是轻微擦伤。受伤后,战友不敢告诉他实情,一直隐瞒着他。知道了真实情况的他,没有萎靡不振,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是安慰战友。杜富国的事迹告诉我们,在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卡耐基说过:有两种人绝对不会成功,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会主动责任的人,另一种是别人即使让他做,他也做不好的人。而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负责做事的人,如果不半途而废,将会成功。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承担,敢于奉献,要学会承担责任。分内的工作就要敢于担当,分外的工作,如果自己能完成,要敢于担当完成,不要犹犹豫豫。

在万米高空中,驾驶舱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驾驶舱失压快要把人吸出窗外,窗外零下四十多度,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在高压,失重,低温情况下,在生死关头,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保持清醒,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临危不乱,成功降落。确保了机上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安全。能做到处置得当,靠的是平时的严格要求。这就教育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脚踏实地的工作,按部就班,不投机取巧,用心工作。

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这一辈子王继才只下过五次岛,因为岛上常年潮湿,王继才落了一身的病,病痛折磨着他,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最后因为突发疾病,王继才终于倒下了,此时此刻,王继才的妻子毅然决然的选择留下来,继续他丈夫未完全的事业,这种的胸襟,这样的情怀,我们怎么能不感动?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坚强,奉献,吃苦耐劳。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他是张玉滚,是培养出22名大学生的山村教师。今天我愿做十八弯山路上的一轮明月,来照亮孩子们的前程,希望孩子们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为了改变山里娃的命运,张玉滚一干就是xx。扎根黑虎庙小学xx,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当地人把他的事迹编成歌曲传唱,感动了无数人。

乡村教师,又苦又累待遇又差,只有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有一颗甘为孺子牛之心的人,方得始终,向张玉滚老师致敬。

马旭夫妇为木兰县捐款1000万,自己却穿15块钱的鞋,对自己的生活,她小气到近乎苛刻;对公益事业,却大气到令人难以置信。感动中国的事迹我们说不完,感动着我们的事迹一桩桩一件件。

在漫长的人生中,每个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可以说工作就是我们生命的舞台,工作的成败就是我们人生的成败,我们只有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的尽善尽美,才能获得人生中的最高成就。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不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吗?

珍惜才能拥有,感恩才能长久,只有怀着感恩的心,珍惜工作,我们才能热爱工作,热爱事业,才能释放出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作性,才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全力以赴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看完《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一个平平凡凡的人,经过一点一滴,也能变得很伟大,被他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着。

如今的我,也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每一件工作,爱岗敬业,敢于担当。是公司这个大家庭,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正是这种心情,激发着我不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一切都想做到最好,正是这种信念,鼓舞着我勇敢的去承担属于我的责任,用我自己的力量,为公司添砖加瓦。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

铭记大爱,终身不渝

这是我2012年第二次观看感动中国人物了,可即使这样,还是忍不住落泪。他们的事迹太值得我们唏嘘,如若不是有这样的一个舞台,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我们还不知道,在泱泱14亿人口中,还有这样的他们存在——

朱光亚一生中做过一件事,那就是研究中国的核计划,但他做到了极致。细推物理即是乐,不为浮名绊此生;胡忠夫妇,举家前往贫瘠的高原,他们心中,装下的是许多家庭的希望,并蒂莲花,怒放高原;吴孟超,肝胆春秋间,手术刀游刃有余在岁月间穿梭,终至伫立成一座丰碑!一直在路上的刘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命的热爱和忠诚。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的钢琴声是最美的

对他们来说,社会上从来没有吝啬的赞美之词,他们也值得世界上最真诚、最沉重的赞美。对他们来说,(请允许我这样称呼这群可亲可敬的人,因为在这十一个人的背后,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正直的中国人!)生活不仅仅是每天的吃穿、红酒和霓虹灯,而是如何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

在他们身上,亲情、友情、自信、坚强、奉献、同情、忠诚、大爱得到了最美的诠释!我们钦佩,我们感动,我们钦佩,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的队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祖国的美好未来。我更坚信,这其中,我们当代年轻人会是最中坚的力量!

现代社会太浮华,每个人都在努力攀登,自私的同时为自己找借口。因此,社会在慢慢地变化,变得冷酷无情,虚伪虚伪,充满谎言,我们也在逐渐走向道的滑坡。我们怀念那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我们追忆那种卧冰求鲤的孝心;我们向往那种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

我们追求,却总说社会上有太多的无奈,所以我们安慰自己:我们也是好人,做好事不难。可是一遇到需要自己做出牺牲的事情时,总会先计算一下自己的得失,结果发现对自己没好处…….

结果可想而知!

因为我们一直在麻醉自己,看到中国之后,我们会有那么多眼泪。是良心的发现让我们担心吗?还是真正地为其强大的人格魅力而震撼?在我自身来说,两者兼而有之,他们带给我的,绝对不是一刹那的感动,而是一种对他们如空谷幽兰般高洁品质的深深折服,是一种想立刻做点什么事情的冲动;更是一种以他们为榜样校正自己人生轨迹的精神感召!

最感人的是刘伟,一个手臂残缺的年轻人,他在通往梦想的路上遭受了太多的痛苦。上帝对他太过厚爱,以致要他拿梦想的翅膀作为交换,这代价未免过于沉重,可是他还是坚强地挺了过来。他说:

“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几天前也听过他的访谈,面对以前以及现在不幸,他云淡风轻地掠过,机智诙谐的话语让人怜惜与敬佩!如果没有那次事故,这个男孩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惊喜!

节目最后,主持人引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白芳礼们,也许至今,这个群体只有白芳礼这一位可爱的老人,可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群体。我相信我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把我尊敬的人的精神传下去!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

你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比你大不了多少,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据说人生没有排练,但即使面对那一刻,也是她不变的选择。作为一名教师,她不仅教孩子们文化知识,还教他们如何面对生活。

她可爱的笑容,像春日融化的冰雪,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

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有一片大海,祖国的风帆永不落下。

作为一个男人,尤其是一个军人,责任总是最重要的。原谅他对父母不孝顺,对妻儿不负责,因为他是一名军人,肩负着祖国的重担。他为了一个大家庭而离开了一个小家庭。

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海峡浅浅,明月弯弯。

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家,就在海的另一边,但我回不去了,这就是怀旧。半生漂泊,一世离愁,只等那满腹乡愁在岁月的沉淀中凝结成一根根透亮的白发。海峡啊,你何故如此,让一国子民相望断肠。

周月华、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

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看到他俩,我说,我又相信真爱了。没有誓言,没有时间,只有,我背着你,你跟着我,我们一起爬山涉水,帮世界吊锅。让岁月静静的溜走,我和你相守着淡淡的幸福。

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

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战斗机载着你的梦想成功地翱翔,但梦想成真后你就倒下了。人生总会对某件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并且无悔于心。和你一样,坚守岗位,永不停歇,只为亲眼见证奇迹时刻。

我想,此刻的你是无悔的。

结论:每次我看中国,心里都会有一种震撼和触动。我也曾思索:

生活是什么?怎样才能算是真真的活过?我也曾迷茫,未来的自己会飘落在何方?

能否找到正确的方向?看到他们,我想,未来怎样并不重要,或贫或富,或成功或失败,其实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我听一句话,每天早时醒来最让人高兴的事就是:

我还活着,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也都过得好好的。这样就很不错了。所以,我们必须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养育着我们的父母,感谢教育我们的老师,感谢陪伴我们的兄弟朋友……

佛修来世,我并不相信有来世之说。但是,我相信,存善心、做善事的人一定是快乐的。我还记得苏轼和一位禅师的对话,苏轼问禅师:

“你看我像什么?”禅师答:“佛陀。

”苏轼开玩笑说:“我看你像一坨屎。”苏轼得意,以为这次口舌上占了便宜。

禅师说:“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人们往往抱怨现实中太多不公太多黑暗,其实是们的心也并不光明罢了。

世间的善是需要有善心的人才能发现的,所以,心向善,才能发现生活,还是很美好,快乐很容易找到。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6

作者:joyce

字数:左右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叫感动;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动题记p>

在2015中国颁奖典礼上,每一个角色的出现都足以让我们佩服!

你一定会被那个坚守工作岗位,半生如一日,兢兢业业付出的于敏所震撼;会被那个竭力助人,掀起慈善文化也并传承着一脉脉香火的“炎黄”张纪清所触动;会被那陪伴失聪儿子学校生涯16年,只为让他如同正常孩子一般的母亲所感动···

其中最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颁奖典礼上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氢弹**,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前苏联用了六年零三个月,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中国用了两年零八个月!于敏在中国氢弹技术途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从事核计划的顶尖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从未研究过的人。正如颁奖词中所说:“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9岁的于敏。

”他正是用一生中最好的年华专注的做了一件事!

“尊老爱幼,互相帮助,济贫扶困”是中华民族炎黄的优良传统,而我们身边也总有隐姓埋名捐助社会的公益人士,他们默默为社会付出。

在颁奖典礼上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公益人士——“炎黄”,他叫张纪清。他用一个人的文明撑起了整座城市的文明。他每次捐款,都是化名炎黄。直到2014年,他倒下被送进医院,人们看到他在地上的汇款单,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30年好事的炎黄。

正如主持人给予他的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

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收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于眼泪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7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节目,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朱光亚院士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

于老先生这一辈子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他这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要学习他那宽大的胸襟,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2015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有十人,他们分别是于敏,朱民才,孙丽娜,赵久富,张纪清,陶艳波,木拉提,西日普江,肖卿福,朱晓辉陇海大院,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我看的过程中流了很多泪同时心里又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无限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为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我在这里敬佩你们,谢谢你们,我以后将以你们为榜样,向你们学习,做一个对全人类有用的人。

今天老师说让我们回家看感动中国并写一篇观后感,我非常开心,因为终于有一个“借口”可以看电视了,于是我在吃饭的时候就开始不安分起来,等啊等,终于到点了,我马上拿来了一盒奶开始看了起来,一开始觉得挺有意思,但是等到全部演完了就觉得非常感动。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同桌妈妈—陶艳波,因为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于是她作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看到这儿我就感动的快哭了。但是更催泪的还是主持人的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我们的妈妈真伟大,我们要好好爱妈妈。

最新感动中国观后感(推荐七篇)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