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句子 > 白居易读后感

白居易读后感

我们为了令您满意,付出了大量心力制作了这本独一无二的“白居易读后感”,作品简直是一本珍贵的佳作。在撰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表达自己的心情和体验。读后感的组成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相信本页上会呈现一些你之前未曾了解的情况!

白居易读后感(篇1)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读了白居易的《护生诗》,让我似乎听到几千年前,诗人就在大声疾呼:“爱护小鸟,爱护动物,每一个动物都享有生命权,生命无价!”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让我感受到生物可贵,生命无价!生命没有贵贱之分!他们和我们人类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有自己的父母,也有着自己的宝宝……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亲爱的朋友,当你把弹弓指向枝头婉转歌唱的小鸟时,你是否想到它的家人和孩子在期盼她的归去?当有的哥哥姐姐在网上播放的“虐猫”视频时,你有没有感到想到,这些猫也是一只只有着生命的小动物,他们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应该好好的珍爱他们,而不是以虐待为乐趣!当有的人为了获得“熊胆”,将一只只黑熊关在不能动弹的铁栅栏中,残忍地取活熊胆时,你是否想到,如果将人也这样,那将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恶虽小不可为,善虽小必为。”珍爱生命,应该从一只小小的鸟开始,从一只只小小的蚂蚁开始!

让我们行动起来:看见流浪的小猫、小狗,如果没有能力收养他们,至少可以喂给他们一些食物;在饭店少吃最好不吃鸟肉、青蛙肉……看到有人虐待小动物,我们可以报警……

生命无价,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我们要好好珍爱他们!这就是我读了这篇古诗以后最大的感受!

白居易读后感(篇2)

再读《长恨歌》又是不一样的感受啊!自古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声色犬马也像是他们的专利。因此,一个朝代的没落身影,会随着一个女人的不公,走向终点,慢慢走下去。

“红颜祸水”便是一个绝好的理由,让帝王在感慨自己的国度走远之时,给后人一个开脱的借口。女人,只不过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她们只是用自己的脂粉为了自己的地位利益而去争得一点点宠爱和一个男人的怀抱.

而最终却被赐死.这也告诫她们,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别忘记过度的开采带来的后果.诗末的浪漫主义的笔,给我们一点点慰藉,也让我在时间的端口,始终相信真正爱情的美丽。

不知怎的,每次看到这首诗,我总觉得很奇怪。那段畸恋纵使再婉转动人,也已成为历史。没有离去的恐怕只有那种缠绵悱恻的感情,那种对于历史人物荒政乱国的感慨,对于君王无情,女人可怜的慨叹。

~~~下面的这些解析是我从别的地方搜来的,就放到了自己的博文里。我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诗。它们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反映现实。除了他的长恨歌,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琵琶行》,同《长恨歌》一样让人无限感慨。

这是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长“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但在这里,后人读出了它的另一重意义:“思倾国,果倾国矣!”

“汉皇”,指汉武帝刘彻。唐朝的文学创作常被汉代称为唐朝,是指唐玄宗李隆基。本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大都是实的。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出落**,娇养在深闺里,无人有幸相识。“杨家”,指蜀州司户杨玄琰家。杨家有女,小名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自幼由叔父杨玄珪抚养。

开元二十三年(735),杨玉环十七岁,被册封为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妃。二十二岁时,玄宗欲纳为妃,慑于公媳名分,将其度为女道士,住太真宫,道号太真。二十七岁,玄宗册封她为贵妃。

白居易将杨玉环写成以“处子”入后宫,有人以为这是“为尊者讳”。其实不然。白居易不仅是在批判李杨的爱情。他希望他们的爱情建立在纯洁和真诚的基础上,从而体会到爱情摧毁爱情的无奈悲哀。

天然生成的美丽姿色,毕竟不能自甘埋没;时机到来的那一天,她果然被选到君王身边。此正白居易《昭君怨》“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之意。

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相形之下,六宫中的美人全都黯然失色。这里,“一”和“百”形成映衬,又和“六宫”形成对比。只“一笑”,就能生“百媚”,见出杨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

从“一”到“百”,再到“六宫”,数位的递升,展示了杨妃魅力的不可抗拒,为后文写她受到独宠作了铺垫。“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这里代指六宫中的女性。

在寒冷的初春,皇帝在华清池给她洗澡。柔软的温泉水浸透了她那如玉的**。 “滑”,是华清宫水的特征,也是杨妃肌肤的特征,同时形象地呈现出晶莹水珠与光洁**互映的情状。“凝脂”,出自《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它传达给人的感觉,一是白净细嫩,二是光滑滋润,三是清凉可人。杨妃“丰肉微骨”,“肌理细腻”,赐浴华清之时正值年轻,故以“凝脂”形容十分恰当。“华清池”,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南的骊山下。

唐贞观十八年(644)建汤泉宫,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扩建后改名华清宫。玄宗每年冬季和春初都要到此游乐。

侍奉的宫女将贵妃扶起,她显得娇滴滴的,身软无力;这正是她刚刚得到皇帝宠爱的时候。“恩泽”有两意:一指皇帝宠幸,二指云雨欢会。写云雨欢会,不带色情,而以含蓄丽辞状之,是高明处。

她有云一般的鬓发,花一样的容貌,头上装饰着轻轻摆动的金步摇。在温暖的芙蓉帐里,她和皇帝欢度春宵。“云鬓”,形容女子鬓发轻盈飘逸。

“金步摇”,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以金做成“山题”(山形的底座),用金银丝屈曲制成花枝形状,上面有金、银、翡翠做的花、鸟、兽等装饰,缀以珠玉,插在头上,随步而摇曳生姿,故曰“步摇”。“芙蓉帐”,绣着莲花的华贵帐子。

“芙蓉”即荷花。参以下文“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脸似芙蓉胸似玉”、《感镜》“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简简吟》“色似芙蓉声似玉”等诗,则知此处不单单写帐,而有以帐上“芙蓉”与帐里“芙蓉”相比映之意。“暖”,非仅指“芙蓉帐暖”,也有暗喻李、杨爱欢爱缠绵之意。

“度春宵”之“春”,一方面照应了前文中的“春寒”句,另一方面极言良宵之可贵。

春夜是那么的美丽,只是因为太短了,干脆睡到太阳下。从此以后,君王再也不上早朝听政了。“春宵”承上,属修辞上之顶真格,同时又开启下文。

“春宵”之可贵,正在其短,而李、杨鱼水和谐,爱意正浓,尤觉“春宵”之短。这两句不但写李、杨欢情浓烈,亦含有贪爱怠政之意。因为圣明君主亲躬政事,日夜操劳犹恐有失,决不会贪睡而“不早朝”。

而沉溺于个人情欲之中的君主,无论其情欲是否合理,都终非“圣明天子事”。

她享受着君王的恩宠,侍奉君王欢宴,没有一丝空闲。春日之时,随从君王游赏,夜晚之时,陪伴君王共枕。“承欢侍宴”,据《新唐书·杨贵妃传》:

“……太真得幸,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帝大悦,遂专房宴。

”“夜专夜”指夜夜由杨妃一人独占侍寝之机。这两句和上面其他几句一起,概括李、杨缠绵情状,将浓烈欢情与荒废朝政融在一起。今日之沉缅美色,正是他日“长恨”的内因。

后宫有三千多美女,但三千人的爱全在她身上。一句之中,用大小迥异的两个数字,形成对立之势,给诗句增添了表现力。前面“回眸”一联,采用的是递升的夸张,此处用的则是递减,充分写出杨妃得宠之专、受宠之深。

她在华美的房屋中梳好晚妆,更显娇艳,准备着侍奉君王过夜;玉楼欢宴完毕,醉意中更洋溢着春情。《长恨歌》前半部分用了许多“春”字,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李、杨一系列的活动只发生在春天,诗人只是利用了“春”这一原型意象而已。春天是万物发芽的季节,也是人类欲望旺盛的季节。

细细品味《长恨歌》前半部分,我们就会发现,有“春”这一背景作衬托,李、杨的爱情就更加热烈,更显浪漫。“金屋”,指专为女性所修之华美房室。据《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年幼时曾说,如果能娶表妹阿娇作妻子,就给她造一座金房子住。

这里是指杨贵妃的住所。“玉楼”,华贵的楼阁,《十洲记》:“昆仑有玉楼十二。

”此指华贵的宫室。

凭借贵妃,杨氏一门兄弟姐妹个个拜爵封官,领了封地。真是令人羡慕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彩。天宝四载,唐玄宗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后,追赠其父杨玄琰为太尉、齐国公;叔杨玄珪擢升光禄卿;宗兄杨铦为鸿胪卿;杨锜为侍御史;杨钊为右丞相,赐名国忠;母封凉国夫人;大姐、三姐、八姐封为韩、虢、秦三国夫人。

可谓“一人得道,鸡犬**”。杨氏一门,出入宫廷,执掌朝政,势焰熏天。“列土”,即裂土,封有爵位和食邑(分封土地)。

“可怜”,可爱,值得羡慕。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们都改变了心愿,不重视生男孩只想生个千金。杨贵妃的走红实际上改变了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白居易写作的目的很明确。仍然是为了显示李隆基对杨妃的喜爱和社会影响。

陈鸿《长恨歌传》通行本云,当时民谣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楣”,门户上的横木,古时显贵之家门户高大,因以门楣称门第。此句指杨家因生女而一门显赫。

骊山的华清宫,高高地耸入云霄;美妙动听的**,随风飘荡,处处都能听到。此处是写**,更是写李隆基与杨贵妃。因为他们都懂**、爱**,**的美妙与持续隐寓着李、杨爱情的浓烈与缠绵。

而在这快活似神仙的背后,君王已忘了“人间”。“骊宫”,骊山上的宫殿,即华清宫。

配合着管弦之乐,她轻歌曼舞。皇帝如醉如痴,整日整夜,看个不够。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歌舞丝竹在缓慢舒长的节拍下,渐趋于平稳,李杨长相厮守的爱情生活,也要就此在尘世间告终。

突然间,渔阳叛乱的战鼓惊天动地而来,惊断了宫中演奏的《霓裳羽衣曲》。至此,整首诗的节奏和风格由缠绵婉约转变为刚健迅捷。“渔阳鼙鼓”句,指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乱。

“渔阳”,郡名,辖今北京平谷区和河北蓟县等地,当时属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这里泛指战场上的鼓声。“破”,古乐舞曲中有“入破”,这里指破坏。

“霓裳羽衣曲”,唐代大型舞曲。《新唐书·礼乐志》载,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经唐玄宗润色并作歌辞。**意在表现虚幻的仙境和神仙形象,曲调在天宝之后迷失。

京城到处是浓烟和灰尘,成千上万的车马护送皇帝到西南。“九重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长安。“烟尘生”,指发生战事。

“西南行”,指逃亡四川。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破潼关,逼近长安。玄宗一大早就带领杨贵妃等人从延秋门出发,只有杨国忠、韦见素、陈玄礼、内仆高力士、太子等;诸侯、妃子、孙辈大多是下等的。

可知这次逃亡极为仓促。“六军扈从者,千人而已”,情况本来十分狼狈,可是写到诗里,就和历史不一样了。诗中用“千乘万骑”,有“为尊者讳”之意。

《傅雷家书》评价说:“写帝王逃难自有帝王气概。”

白居易读后感(篇3)

白居易诗很多都在小学及中学课本中学过,很多耳熟能详,因此,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花费时间不多,看过之后感觉有四。

一、浅显易懂。传说他写的诗都是能让不识字的老太太听懂的。感觉很有道理,以我不高的`古文水平,能不看译文和注释就能轻松读懂,验证了这一传说的正确性。白居易的诗没有晦涩难懂的句子,很多有如白话。感觉邓小平文选具有类似的特点,文章短小精悍,思想鞭辟入里,“短、实、新”。

二、思想性强。白居易出身小官僚家庭,27岁考中第4名进士。但他对社会弊病和民生疾苦都有自己的深刻认识。在《观刈麦》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深刻的体现了一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的仁爱情怀,有此情怀,就不大可能成为一个庸官、一个贪官。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与此有异曲同工之趣。不是常说,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僚尚能有如此的觉悟,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到,但是实际上就有人做不到。

三、艺术性高。并非用典及高深文字才能体现作者水平。简简单单几个字,经大师排列之后,效果绝然不同。如“枯藤老树昏鸦、秋风古道瘦马”。作者17岁,相当于高二学生时写出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即成千古名句。其求教于的诗人顾况,因此事反而留名。此外作者笔落惊风雨,如《轻肥》,前面极力渲染内臣的奢靡生活,末句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有一落千丈之势,读来颇为震撼。

四、纪实性真。如初中时学的《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忠实记录了“宫市”的无赖行径。《新丰折臂翁》通过折臂翁年轻时为逃避服兵役自残的事迹,反映了唐玄宗征讨南诏的历史及人民的悲惨命运。此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上写帝王将相,下至贩夫娼妓,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现实。“文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者把诗歌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使其具有社会职能,发挥了政治作用。

12后,白居易的诗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白居易读后感(篇4)

好一首凄凄切切的《长恨歌》!好一个凄怆悲凉的爱情故事!好一代风流倜傥的一国之君!二人的爱情远已超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到达了常人无法到达的境界。面对这唯美的爱情,怎能不令人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感慨。“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一抔黄土掩风流。马嵬坡上那一别,红颜薄命,帝王之道,何以为堪?!“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人间悲剧,该是怎样的一种心痛!“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钢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又包含了怎样的不舍与无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从古至今,撩动了多少文人墨客、边塞将领、帝王将相、大家闺秀内心的伤与痛!虽无磅礴的气势,却着实语出惊人。不愧为千古名句!华夏雄风在滚滚东去的黄河长江中,酝酿着扯天阔地,包罗万象的诗情画意。边塞军士与门前闺人执着的守望,高堂明镜额前已为风所缭乱的白发都化作滴滴泪水,却如潮流奔涌狂号,在历史与王朝的堤岸刻下了斑斑刀痕。

《长恨歌》的确已成成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长恨,也终究代表了世间凡人的长恨。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越长圆。”一代君王终不能挽留这段唯美的爱情,岂不是人间的悲哀!!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纪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陈鸿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娼妓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三,双重主题说。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纪。贵纪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矗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

白居易读后感(篇5)

情感,是每一个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从亘古就一直延伸至现在,基本上所有人就是因为情感而发生变化,好坏之间杂夹着情感,有的人深陷情感,无法澄清理性,或许下面提出的文章,会给我们一点启示。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全诗以“长恨”为中心,通过当时人们的传说,加上作者的想象,将叙事、写景、抒情很巧妙结合在一起,以强烈的抒情笔调,再现了一个爱情悲剧。诗中针对唐玄宗重色贪欢,朝政荒废,杨贵妃恃宠而骄,兄弟姐妹权重一时的情况都进行了讽刺、揭露。由于“重色”才招致安史之乱。在这个悲剧中,杨贵妃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替罪羊,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其次,他告诉我们,贪图享乐的腐朽生活,必然导致政治的腐败,政治腐败必然是重用奴才而不用人才,奴才掌政必然乱纲误国导致内乱,给人民带来灾难。

诗的结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句点明主题,让读者深深感受到无尽的遗恨,不愧为千古绝唱。

白居易读后感(篇6)

……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这是海子抒情短诗《日记》中的小节,每每读来,总有想落泪的感觉,诗中透着无尽的悲凉与寂寞,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位有着纯情与幻想,有着异于常人的奇思异想,有着特殊敏感的感受力,可誉为天才的诗人,居然在风华正茂时选择早夭,让人甚是惋惜,这个忧伤至死的诗人!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留下数量繁多的诗歌,其中有100多首极为精粹的短诗,读来令人觉得美不胜收,《北方的森林》、《七月不远----给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活在珍贵的人间》、《幸福的一日-----致秋天的花揪树》、《两座村庄》、《给母亲》、《秋天的祖国》、《十四行诗,玫瑰花园》等等,题材辽阔,奇致纯美,洋溢着大地本质的清新悠远。他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性格、对生命的崇高的激情关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

初读海子的诗,是收录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写于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诗人想象中的尘世,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整首诗乍看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世人的真诚祝愿。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尘世生活:实在却不乏闲适,清苦却不乏浪漫。如果主人公真的可以在这幅图景的感召下走出封闭,摆脱孤独,那么的确可以算作“一个幸福的人”了。但是这一切憧憬却被“从明天起”限制住了,“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今天的孤独、暗淡,注定无法融入尘世的幸福生活。

虽然诗人在诗中想象着尘世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温暖的话语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我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联想两个月后诗人的自杀,内心总会涌现一份悲凉。

海子在《麦地》中这样写“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由此可见单薄的海子内心承担如斯大的忧伤。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一幕黑夜里的孤独,一处戈壁滩的荒凉,一个人的悲音不绝。除了死亡般的空寂,没有任何可以言说的东西。海子内心的寂寞是何等的巨大,这简直就是生命的黑洞,吞噬着海子内心的一切,人生百味在这里不停地流失,连握住一滴眼泪的力量都没有,在强大的自然与人类整体的'愚昧面前,我一无所有,发不出任何声音,这便是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姐姐,这样一个无限温暖的称谓,诗人内心极度渴望,呼唤着。这是唯一能替诗人抵挡无边无际寒冷的,但这仅仅是一个模糊的词汇……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

无可讳言,海子是独特的。他的诗歌,充满浪漫、敏感、纤细,甚至能让人产生怜惜的痛感。海子无疑是很让人同情的,他是可怜的,追求幸福到了死亡的绝路,活着的时候不被理解,甚至被当做神经病,曾有人评论他的作品“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这种评价深深打击了他脆弱的心灵。

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海子,喜欢他的诗,他的诗把我们带入一个质朴、单纯的世界: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在这里,一切浮华退却,给我们的是一个清新自然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我们去修饰,他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震撼,是心灵的洗涤。在他的笔下,流动的是最真实的清水,发出的是最诚挚的呐喊。

借用美国人西尔维娅。普拉的一句话“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那么,春天,十个海子会再复生的,一定!

白居易读后感(篇7)

《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抒发爱恋之情的长诗,内容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深情厚意,史称“长夜漫漫无心睡,起来独自绕阶行”。


读完白居易的《长恨歌》,颇有感触。这首诗描绘了唐明皇对杨贵妃深情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这让我深思,爱情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让人深陷其中,往往难以自拔。


在《长恨歌》中,白居易以生动的文字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相思之情。他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营造出浓烈的爱情氛围,让人们代入其中感受到他们的心灵交融。无论是“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还是“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都充分展示了作者深情厚意的表达。


我在阅读《长恨歌》时,仿佛置身于唐朝的宫殿和花园之中。能感受到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和温柔,也能感受到杨贵妃对唐明皇的依恋和无尽的思念。他们之间的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了深深的爱意,无论是接吻时蜜糖的甜蜜,还是别离时的痛苦,都让人为他们的遭遇扼腕叹息。


读完《长恨歌》,我深觉白居易的文字精妙而感人。他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爱情的热爱和珍视。这首诗中描绘的爱情并非平凡,而是一种至深至沉的情感。它不仅是对杨贵妃的赞美,更是对爱情本身的赞美。


白居易的《长恨歌》深深打动了我,使我对爱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能让人们产生无限的力量和动力。在爱情的包围下,人们愿意付出一切,甘愿放弃一切,只为了与所爱的人在一起。


《长恨歌》也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辛酸与无奈。唐明皇与杨贵妃深爱着彼此,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最终只能相互思念而无法实现共同的生活。这让我想到了现实中的爱情,很多时候也会遇到种种的阻碍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但这并不妨碍追求和享受爱情的美好。


读完《长恨歌》,我深深被这首诗所感动。它给予我对于爱情的启示,让我明白爱情是什么,它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无尽的思念。它让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安慰,它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长恨歌》是一首令人动容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爱情的奥妙和珍贵。它让我明白爱情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它能够给带来无限的快乐和幸福。读后感让我更加明白,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爱情是否能够实现,在心灵上都可以保有一份美好的回忆和温暖的期待。

白居易读后感(篇8)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最成功的部分是抒情性。情节相当复杂,仅用几句精辟的句子来说明过去,注重感情的渲染,精心写出了唐朝皇帝与杨贵妃之间的浓浓爱意和杨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我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

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

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

然而,借助丰富多彩的想象翅膀,诗人构思出一个迷人的仙境,将悲剧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曲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欲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这首诗将人物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故事更加感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我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在梦里找不到,在梦里找不到,在仙境里找不到。如此跌宕起伏,层层渲染,让人物的感情上升到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很多人都肯定了这首诗的特殊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着读者呢?

《婉传》感人、感伤,恐怕是其最大的艺术个性,也可以吸纳千百年来的读者,是它们感染,被**力量。

白居易读后感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