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教育读后感

编辑在这里为您整理了“美的教育读后感”的相关资讯敬请关注,让我们一起领略阅读的乐趣和精髓感受文字和思想的魅力。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 写读后感是一种反思的过程,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作品的思想和主题。

美的教育读后感(篇1)

寒假里,有幸读了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受到了心灵的洗礼。虽然这本书的重点是家庭教育,它列出了许多案例来演示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简单有效的途径值得学习。在孩子的教育中,只有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加轻松、快乐、深入的教育方式。

现**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

对于教育,我们该给孩子的3个礼物:

1、深情而又无条件的爱。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在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不能太亲密。他们应该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让他自己去尝试这个世界,让他犯错,照顾他的衣食,关注孩子的需求。

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

无条件的爱不是因为一个孩子是什么,他是否听话,他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而爱他,而是尊重他的真面目,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自己的生活。我们只需要送他一双温暖的眼睛。

2、最丰盛的馈赠是不羁绊和自由。做了父母的人,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作为教师,我们也是如此,总是以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去约束他们,恨不得他们的每句话每一步路都是我们安排的。我不知道孩子们有无限的可能。如果他们运作不好,他们就会在我们指定的生活圈子里兜圈子,无法发展和实现自己的生活。

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老师和学生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孩子们的一个缺点刚刚得到加强。孩子们如何才能向我们敞开心扉,更容易与我们形成冲突关系。冷静下来,学生是普通人,快乐、快乐、自由、健康是最重要的,别人是惊喜,没有必要有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结、敌对,这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3、最大的平等是信任。还有什么比信任学生更能让学生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学生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学生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学生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老师,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

虽然我们是孩子的老师,但我们不应该总是把自己的观点放在孩子的头脑里,那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们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学生是平等的,不要以老师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老师交心。对于学生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更不能在学生有求老师的时候,趁机换条件,这样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要有一颗共同的心,信任学生,培养自己,学生就有无限的生活可能,往往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成长空间。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

美的教育读后感(篇2)

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自由的成长、快乐的生活

——读《最美的教育简单》有感

多年前,我拜读过尹建莉的第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其理论真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性极强,让人十分信服。

最近我又看了尹建莉的第二本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其扎实的功底,独特的风格、真实的故事、简单的描述,让人如沐春风,是送给家长和孩子们的一份厚礼。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从中得到了更多的灵感。以下是我对读者感受的简要总结:

深情而又无条件的爱

在心理学方面,儿童的人格在6岁以前,特别是3岁以前已经基本形成,这是建立安全感的主要时期。因为在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外部世界的认知轮廓,在这个时候,孩子心理上最依赖的人就是他们的母亲。在他的认知范畴中,母亲是世界,世界是母亲。母亲对他或他所建立的关系的态度已成为世界和他自己对自己的态度。

在这一时期,孩子和母亲关系非常密切,存在着过度的依赖和信任。作为母亲此时就要尽量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可以让他亲自动手、动脚来尝试这个世界,增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度,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在这个时期犯错误,对于孩子的衣食起居要亲自多加照顾,生活中要以孩子的具体需求为中心,逐步的为他打开认知世界的大门。

有一部分人说这样管教孩子会让他们变坏的,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误解,这也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这一阶段期要让孩子时时刻刻感觉到感知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是一直被呼应的,要让孩的自我认知在这一时期得到强化。

如果父母错失了这个时期的教育或影响,那么在孩子的内心就会形成一个深深的“心灵黑洞”,这种不安全感会终生影响他日后的人际交往或人际关系。“爱之深,情之切”,众多的父母通常会陶醉在这种“付出”的幸福之中,殊不知此时他们已经又一次进入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型父母,减少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比如替他决策人生的学习、交友、游玩等事项,这其实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溺爱”。

其本质是父母的“伟大”与“奉献”感造成的,这时对孩子的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不要因为孩子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更多的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他们自己的人生,父母此时只需送去温情、送去更多的理解,送去更多的引导。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刚开学不久,我发现娜娜在小朋友们做游戏时经常会在一旁看着,特别喜欢游戏却不敢参加,那种柔盾的心理,在她的小眼神里表现得十分清晰。于是我问“娜娜,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啊?”这时娜娜低着头小声的说“妈妈不让和小朋友玩,危险”,说着就哭了起来。

其实这样的教育是对孩子内心的一种伤害。“哭”说明她心里自我认知中是委曲的,纠结的,不情愿的,但又不得不听妈妈的。后来我做了娜娜母亲的工人作,从此,娜娜每天与小朋友一起都非常开心快乐。

最丰盛的馈赠是不羁绊和自由

为人之父母的我们,总是想凭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情况而去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无形中也让孩子进入了我们自己的认知框架内,从而也忽视了孩子本有的无限可能性。此时如果操作不当,会让孩子终生在父母所划定的框架里打滚,其实这是一种无形的“枷锁”,无法使孩子正常发展、无法让他们成就自己的人生。此时,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为了你所认知的某一个规则,整天对孩子进行呵斥、改正,让孩子的心里始终产生一种纠结的心理情绪,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猫抓老鼠”还能是什么。

这时,孩子的某种心理缺陷正被消极强化。孩子不能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之间也形成了冲突和对立的关系。

生命其实是可以很轻松的,对于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一些小事情,需要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总是揪住不放,孩子每天都要战战兢兢,在心理上会花费更多的能量去考察父母的目光,而无法发展自己。为此,无论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需要冷静,要知道孩子是普通人,他们需要快乐、幸福、自由、健康的发展。我们不要在生活中过度的考虑所谓的“面子”、自我权威意识和自己制定的规则,让孩子在心理上形成彼此敌对的关系,这就失去了他们生命的意义。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大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这一点我也是深有感触的。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看到这种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小父母就对孩子寄予厚望,处处强加“管理”,另一种是父母每天忙于事业或学业,而把孩子托付给长辈或亲属。

是失上,这两种情况都失去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代价是失去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和孩子内心得自由。著名教育家孙云晓说,亲子教育的前提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父母只靠权威来管教孩子,总有一天会有一场巨大的叛乱。另一种可能是深层次地压抑儿童的自由意志,使其陷入终身自我封闭的桎梏。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表率”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道德示范作用,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这就要求余妈妈不仅是她在外人面前的样子,而且是她和孩子相处时的样子。由于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他们的示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事实上,你能教给孩子的东西,已经写在你的演示中了。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他们的行为更能反映父母的行为。孩子不能选择什么样的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父母。让改变从父母开始,让我们成为孩子美好生活的重要向导。

一天我领着孩子们手拉手一同过马路,虽然是红灯,但也没有车辆行驶,其中的安琪就想过去,这时旁边的朵朵就拽住她的手说“不能过,没到绿灯呢”,而朵朵却说“没车就能走,我爸爸就是这样带我走的”。这段简单的对话,让我的心理一震,家长的榜样真是无形的力量。

最大的平等是信任

信任能使孩子的心灵升华,能产生一种自尊心和愉悦感。试想一下,当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我们的质疑、否定当中,他的思想与言行始终不能得到认可时,孩子怎么能有自信,这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内力。当父母为孩子设定一个“法则”时,孩子就会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之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原动力。

虽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我们不能把正确的观点强加给孩子。从长远来看,孩子的灵魂将被取代,他们将不在是自己灵魂的主人。简而言之,就是我们与孩子时刻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不要以管理教育者自视,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会在心理上与父母产生距离,更谈不上交心了。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父母要慷慨地给予,不要处处质疑孩子的动机,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这会让孩子在心理上始终以“乞讨”的姿态出现,这样只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在孩子面前需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在信任孩子的同时,也是自我的一项修炼,孩子的人生可能是无限的,而往往是这种无可限量的可能,才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他们是自由的。让我们祝福每个孩子生活在爱和自由中。

美的教育读后感(篇3)

书籍,装载了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阅读,让人绽放美丽。读一本好书,与名家交谈,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近来,我有幸拜读了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它传达了一种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书中的观点及经典案列解答了平日工作和生活中育儿方面存在的困惑。让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母亲的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下面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感悟:

保卫纯真童年

给孩子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尝试的机会,给他们一份自信快乐的思维方式,这样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在日后的成长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案列中,父母给孩子一面涂鸦墙,表面上来看,让孩子涂鸦,并欣赏他的作品,只是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一种接受和欣赏的行为,但透过父母的这种行为,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地位的平等性。父母对孩子有足够多的尊重、宽容,更多的爱。父母以孩子的乐为乐,并能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

回归自然养育中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母爱不应该建立在抽象的理性知识上,应该建立在情感基础上。亲密母子关系是亲密父子关系的前提,孩子和父母间亲子关系的质量,又决定了孩子未来和整个世界的相处质量。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已成为教育现状,年轻父母为了更好的生活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家里老人,很少参与孩子的成长,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生活就是是爸爸妈妈的陪伴,我认为再累也要把孩子留在身边,父母的爱是任何“隔代亲”都无法替代的。

严厉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

儿童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父母应该放下心中的棍棒,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也是对孩子最有影响力的。尊重孩子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神的命令,是教育最基本的法则。通过阅读,我反思自己,孩子的问题是需要自己去反思的,就是结合现在当下的教育感到焦虑纠结,这也是一种成长的开始。反思修正,通过自己悟出来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认识到了家长往往就是对孩子的期待很高,就是家长们往往没有想到我的孩子也是普通的孩子,这就是知识和智慧的区别。因为孩子的教育不能回头,就是通过学习有效的调整自己,降低期望,过好当下每一天。

深情而又无条件的爱

孩子在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要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小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身教重于言传

通过阅读,我觉得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认为尹老师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与孩子共同成长。

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父母和成长方式,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怎样的父母,给孩子怎样的教育!爱是一门艺术,正确爱我们的孩子,即是正确对待我们的未来,也印证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守护成长,静待花开。

美的教育读后感(篇4)

学生的情绪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不断的鼓励而不是严厉的惩罚。所有严厉的治疗都隐藏着一些伤害。教师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应该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宽容、真诚的教育永远是最美、最感动、最能影响学生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去理解、容忍和尊重学生。当我们拥有内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间增大,学生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我们的影响,走向更适合自己成长的人生道路。

三、给予学生一种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起自我的荣誉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学生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学生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学生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学生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学生的教育者,但我们不应该总是给学生正确的观点,那就是取代学生成为他们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教师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学生就很难与教师交心。

对学生合理的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学生的动机,处处为难。

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个男生,平时英语听写都是不及格。有一次,我惊讶地发现他听写得了90分。我有点惊讶和怀疑。我查了他同桌的听写本100分,所以我变得更加怀疑。

下课后,我把他拉到办公室,我用嘲讽的语气说:“你这次听写拿了90分,进步可是突飞猛进啊。”他用清澈的眼睛望着我说:

“老师,我昨天晚上回家很认真的背过了,我也想争取拿到进步奖。”话语刚落,我的心愣住了,然后勉为其难的答道:“老师相信是你努力的结果,那你可不可以把这几个短语拼出来?

”男生很自信的拼读出了我要求背诵的几个短语。后来,我觉得我对那个男孩的不信任可能给他带来了心理阴影。

一个人表达对另一个人爱的第一种方式是尊重和信任。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望能促进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发展,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审查那些所谓的后进生。

最美的教育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要一颗平常心,信任学生,培养自己。学生有无限的生活可能,也常常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成长空间。请不要用一个有行的方框匡住了学生的心理空间。

美的教育读后感(篇5)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看了这本书,相知恨晚啊,作为这一代人的父母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传统的,从父母辈开始就是错误的,我再沿用这些不正确的方法,也只能让我的孩子成为我的轮回,或者说也超越不了我很多。

当初生下这小小的人,看着她慢慢长大,对她的期许从原来的健健康康就行,到更听话些,更有礼貌一些,学习的能力更强些,或者更出息些。原本希望她有个无忧无虑纯玩的童年,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们之间能力之间有所差距,作为父母,我们不淡定了,还是忍不住去与别的孩子做比较。总是想着我的孩子怎么比其他孩子差?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的孩子在这方面很穷?

看了这本书后,我知道,根本不需要去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不能要求孩子各个方面都优秀,成功人士也会在某一方面或者多个方面是弱势的。她那么痴迷于画画,可能耽误吃饭,就让她认真的画完,不要打扰她,“不打扰”是爱的最高境界。虽然我这么说,但当我看到因为玩耍或绘画而耽误了吃饭得是间时,我觉得我是在拖延我的生意。

通过读本书的第二章,终于释怀,如果是因为背英语课文,因为解一道难题而耽误吃饭,我们家长是不是就不会去打扰了呢?是的,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就能理解它。

家长们传统观念并不能认同玩耍是儿童最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只认为是在浪费时间,耽误正事。其实,家长们不停地抑制和打压孩子玩耍的天性,那么被抑制的这个本能就要寻找各种不正当的出路,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回到刚才的话题,让她在不打扰她的情况下画画,这不仅让她有成就感,也培养了她的专注力,更加尊重她。

利远远大于弊啊。

本书作者的一个观点颇有意义,“不管是最好的管”,不管不是不负责任放任自流,不是对孩子漠不关心,而是无为而治。虽然表面上看似无所作为,但却是最有效、最有力的方法,堪称最高层次的教育之一。也许她短时期内学业不尽如人意,有些方面与很多孩子有差距,只要我们家长绝对信任孩子,为孩子营造一个友好善意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无任何负罪感的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孩子有能力慢慢协调好游戏和学业的关系。

孩子从小能尽情的玩耍而从不被训斥和鄙视,那么她将来对工作和学习的认真和热情也会像对待玩耍一样,投入并富于激情。

“规矩太多,难成方圆”,这个论点让我感受颇深。孩子从幼儿园时期就要遵守各种规矩,鞋子如何摆放,手怎么洗,连吃饭也要被规定先吃菜后吃好吃的鸡腿或者虾,回到家,家长规定站有站相,坐有坐像,东西从**拿放回哪去,等等等等。这些规则是约束,也可以理解为琐碎的控件。

妈妈和爸爸应该是孩子一想到就觉得最温暖、最可靠、最可以放松的那个人,而不应该是眼里的执法者和令人压抑的君主。

再说孩子的艺术教育,我们孩子虽然是在她的选择下开始了钢琴之路,除了一开始几个月的兴奋期过了,之后还是变成被动的了,难度一增加,兴趣更加减少了。读后感·艺术教育本应该是甜的,现在被各种宣传引导,尤其是一些出名的艺术家的成名之路,让我们家长认为没有苦哪有甜才是硬道理。虽然我没有让孩子哭着练钢琴,但每次学难**,我总是让她咬紧牙关。

想想换做是我练一个新曲子难免抗拒、退缩,因为双手配合不好,怕弹不好听,大人咬牙都很难熬这种难度较大的曲子,更别提这六七岁,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总是站在父母的高度问孩子,评判孩子,想想孩子真的很委屈。自从看了这本书后,我认为对待学钢琴这件事,首先不要抱着成才的想法,也不要认为既然学了就一定要学好的想法,也不能说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要让孩子来实现。

要与孩子在同一个层面看待弹琴这件事,就好像我们是同学一起跟老师学琴。改变这个角度后,我发现效果很好。我不再要求每首曲子必须弹奏几遍,只要她认为满意就行,如果我听着确实差很多,会建议是否再弹一遍,一起再感受下这个程度老师是否满意,自己听起来是否好听。

孩子慢慢能够感受到弹琴不是给妈妈弹的了,弹琴也不是任务了,压力感虽说还有但是完全在她可承受范围内了,再也不用催促她弹琴,自己玩够了,休息好了,自主的去练琴。而且可以有自己的方式,先练自己轻松的**,把难的**放在最后。虽说现在还是在艺术之路体会不到甜,但至少不觉得那么苦。

综上。我希望我能做到让孩子的能量从不需要消耗在和家长的争斗中,不需要浪费在过渡的自我纠结中,而是全部用于自我成长。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们有时间和空间去面对自己,有机会学会适应和调整,聚集自我发展的力量。

作者:孟响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美的教育读后感(篇6)

几年以前,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那时女儿5岁,我正需要这样的家教书籍,来为自己指点迷津。而五年之后的2014年寒假,《中国教育报》的微信,又向人们推荐了尹建莉的新作----《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据说此书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联合推荐的2014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中位列第十名。带着一份好奇,几分期盼,我细细品读了它。

这本书共有六章:第一章保卫纯真童年;第二章净化育儿观念;第三章回归自然教育;第四章赢在教育细节;第五章完善家长自身;第六章绕开宣传陷阱。这六个章节没什么联系,其中有的观点和她第一本书的观点大同小异,但读完下来,我依然感觉自己获益匪浅。现就印象最深的几点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规矩太多,难成方圆

在麓山,领导和同事对我评价最多的就是 “常规抓得好”。我也认为自己带班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可此书中说:“规矩”固然是社会生活的必需,但是,在儿童教育中,则是“规矩太多,难成方圆”。因为儿童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探索的欲望充满体内的每个细胞,而且,他们不知道行为的边界,所以常常会做出格的事或闯祸。

然而,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中。

十年前,我任C0512班的班主任,班级常规一直不错,学生也规规矩矩。按道理,这种班级的成绩理应优秀,可到了初三时,每逢月考,我们班成绩都不尽人意。我很困惑,就去向同事请教。她严肃地说:“其实,很久以前,我就想跟你讨论这个问题了。

你们班规矩多,这是一件好事,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规矩太多了,又会束缚学生的身心发展,让他们变得死板、拘束,从而缺乏学习的激情与潜力。”听了这番话,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

是的,我一直以一种成人世界的思维和标准来限制、规范学生,这样很容易压抑孩子的正面激情,使他们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停止生长,乃至萎缩。这样的学生,我能期望他们有向中考冲刺的动力和毅力吗?看来,我这是典型的矫枉过正了。从此以后,我带C0813,C1116,再到现在的C1408班,都一直谨记曾经的教训。

作为班主任,制定班规以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必须的。但是,班规不可太繁杂太细碎,只要把握好基本原则就行。否则,会让学生如履薄冰,从而墨守成规毫无活力。学生只当我三年的部下,但我对他们的影响却是一辈子啊!

二、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

如果老师能由监督者和控制者角色中退出,把信任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因为这种权力的下放,必然会唤起学生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那么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如果老师把管理权从自己手上移交到学生手上,这就告诉孩子,你不是被监管的奴隶,而是自己的主人。

很多同事都说,我带班时的“遥控管理”很让人羡慕。的确,在这方面我很有体会。如:在进行小测试前,我会提醒学生,自觉将考试复习资料收好,考试时不要有舞弊行为,因为我是老师,不是警察;他们是学生,不是囚犯。

上个学期的艺术节,我们班排练了一个大型节目《快乐麓山,美丽中国》,共有50人参加。每次出去排练时,教室里就会剩下14个学生“留守”。

而这些孩子,恰好都是一些懒散、调皮的学生。我对他们说:“虽然你们没有参加节目表演,但是依然可以为咱们班的比赛出一份力!比如,当其他同学出去排练时,你们留在教室安静自习,不让老师操心和分心;还可以帮助本团队的同学整理桌椅或卫生,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演出时帮他们保管服装道具,做好后勤服务。

老师要带他们排练,没有时间管你们,但知道你们都是聪明能干的孩子,相信你们会有办法为这次艺术节比赛尽心出力!”果然,这14个学生,既能安静自习,又能积极服务,协助我们班在艺术节汇演中取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如果通过这个事例,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什么比信任更能表达对一个人的尊重呢?被尊重是人的天性,而不信任是不尊重的典型表现。如果我没有给学生信任和自由,他们就不会有如此表现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失去自由,不能成人。”所以,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

最美的往往最简单。我们只需改变一下教育方式,就能让学生有无限的人生可能。也许,作为教育者,“学无止境”才是我们终生要遵循的法则。

美的教育读后感(篇7)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后感:

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所有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塑造人格。读完本书,您将了解许多孩子的真相。孩子既是绘画天才,又是创作天才。画画是儿童的天性,到处乱画几乎是一种必然。

知道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为孩子准备涂鸦墙是多么重要。想象力不需要培养。它不仅限于培养。好的启蒙教育包括:照顾好孩子的好奇心,培养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

知道了这个,你才知道过早把孩子竞争洪流,会削弱孩子内在力量,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培养出病态的奋斗者,损害身体健康。

**只有馨中有一股清香,才能对孩子形成宜种愉悦的熏陶。知道了这个,你才知道让自己“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才会让孩子学会与同伴相处,培养孩子健康的人际关系。

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是不仅通过加法而且通过乘法来提高智力的最好和最简单的方法。知道了这个,你才知道从孩子一两岁开始,就让其尝试建立语言和文字的联系,不在阅读之上附加拼音、英语等功能,那样会破坏阅读兴趣。作者:

王宏书籍《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图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美的教育读后感(篇8)

城东小学:林瑞玲

读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后让我感触颇多,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就在我的身边就在我的身上发生着,原来一直认为复杂的教育的其实可以用我们最简单方式来教孩子。让我们看到,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是简单而简单的。让我有深刻体会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因为任何一本书,只要是一本好书,往往都充满了真善美的情感,这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阅读会让孩子受益一生,人们从古至今都在说着《劝学文》中的一句话"书中自有**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看书多了,就会有很多的知识。确实书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在书中开拓自己的眼界,陶冶自己的情操.阅读确实是孩子相伴一生的好伙伴,从小我就告诉孩子阅读对他很重要,你要与人沟通就要从你的语言开始,告诉他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怎样才能准确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需要靠我们准确的把握字词的意思,准确从**来,就从书中来。

简单的笔触构成了数千个神奇的汉字,赋予了神奇的语言以独特的魅力。我总是耐心的解答孩子读书时新发现的字词的意思及典故,孩子的作文每次进步我都会欣喜的告诉他,那是阅读带给他的进步。让他意识阅读能带给他更多的快乐。

第二:“如何与人相处”也是父母能够教给孩子的重要一课,孩子从记事起就会慢慢接触不同的人,那时我就告诉孩子,尊重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的孩子也会遇到跟小同学发生纠纷、打架的情况,书中说的教育方法实际生活中我也是这样做的,我也从来不会让事件扩大化,不会大惊小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没有社会观念,会为了一个玩具去抢夺和打别人,我们要一点一点教给他如何跟别人相处,尊重包容每一个人,是与人相处的基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告诉我,她和她友越来越多的朋友。

第三:“良好的表率”是说在对儿童的整个学***当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道德示范作用,这个非常重要。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

如何与孩子相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你孩子的东西都写在这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举动反映的是当父母行为举止。当我的孩子一年级时,有一次我牵着儿子的手过马路,看着对面马路上无车通过时,就想牵着儿子闯红灯了,正准备迈步时有双小手紧紧地拉住了我的手,我一低头就看见儿子抬起他稚嫩的小脸,清澈的眼睛里是满满的不赞同,对我说:

“妈妈,老师说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霎那间,我觉得自己在儿子的眼光下变得矮小了,从那以后我意识到,我的一举一动都看在了孩子的眼里,他就是你的镜子,因此我以后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孩子不能选择他们是什么样的父母,但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是什么样的父母。让改变从我们开始。就让我们做孩子美丽、精彩的起步人生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

美的教育读后感(篇9)

之后,我翻到第一页,开始仔细阅读每一章。也许他们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对孩子和教室里孩子的未来教育。他们确实给了我很多理论支持和一些思考。最有感触的是第一章第二节“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作者原话,“我们当下的现实却是,学校经常花样翻新地制造着评比,并不考虑这些评比设计的合理性。

”●我反省自己有没有花样翻新地制造评比?回答是有,我给班级里面的孩子实行了小天使奖章评比,每周结算,奖励获得奖章数多的孩子。

●我又反省自己这样的设计合理吗?回答是,有,我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做更优秀的孩子。

●我又问自己在我的评比中怎样才算优秀的孩子?回答是,排队最快的,值日完成好的,成绩考好的,行为习惯有明显进步的,为班级付出的,有特殊良好表现的……就是一切老师看着满意的行为。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不对,正面的鼓励孩子,为孩子们找寻身边值得学习的小榜样。

但是看到作者的另外一句话,我又犹豫了,她写道“孩子还是那个孩子,评价却一会儿把他抬到天上,一会儿把他贬到地下。在这样的评价中,孩子的内心能不乱吗?他的道德能不损坏吗?

有的孩子学会了表演,有的自我认知被搞乱,有的变得满不在乎……”的确在我的这个评价中,早上可能得到了一个奖章,到了下午可能因为别的表现被扣除了两个奖章,反倒成了不好的孩子,这样的情况的确存在。

对于这种评价机制的建立,我承认我作为班主任是受益者的一部分,对于一些早熟儿童也是受益者的一部分,但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对此我一下子感到迷茫了,作为教师的评价,到底度在哪里,作者尹老师告诉了我们不该怎么做,但是真的完全不做就能让孩子发展成诚实、友善、和宽容,成年后具有合作的品行吗?

这本书中内容很充实,基本每句话都说到了点子上,每一个案例都那么鲜活,几天的时间看完有点仓促,很多还没有领会贯通,需要静下心来再看几遍寻找答案。也很期待听到其他老师对这本书的各种见解。

美的教育读后感(篇10)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的手上有一块玉石——可爱的孩子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尹建莉

尊敬的评委和老师,尊敬的学前班同事,家长和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一本书是《最美得教育是最简单的》

作者尹建莉,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经典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从事一线教育多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和写作。被誉为最懂教育的作家,最会写作的教育家,是中国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

这本书,是一本接一本,每一本都围绕一个主题,从而展开的。其中,围绕作者的例子,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起来令人信服。

这本书似乎是为学龄前儿童家长写的,其中一些在教学上也很实用。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我深深地意识到,我在孩子们的教育中有太多的忽视,太多的细节被忽视。这些细节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品质和命运。

我仔细阅读了儿童教育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个答案:■“不管”孩子恰恰是最好的“管”

尹老师说,很多家长谈到带孩子感到很发愁,还有人说早知道当家长那么难就不要孩子了,做家长真得那么难吗?“举个例子,有一个家长说到,她的小孩特别爱吃糖,她怕每天吃的糖太多,把牙吃坏了,就规定孩子每天吃两块糖,但是孩子还是愿意多吃,妈妈为了防止孩子多吃就把糖桶放得高高的,孩子说妈妈我要吃糖,妈妈就取下来给他两块。过了不久,她发现孩子偷糖吃。

孩子把凳子放在桌子上,然后踩在凳子上,把糖桶拿下来吃糖。因为孩子太小,不能把凳子挪开,妈妈发现了这个问题。妈妈开始反省,每天他都照顾糖,却养成了说谎的坏习惯。后来她换了一个方法,和她的孩子说到:

“宝贝你看你那么爱吃糖,妈妈总是忘了主动拿糖给你吃,以后要不你自己管糖桶,自己去取怎么样?”孩子一听非常高兴,孩子说行,妈妈接着说:“但是妈妈还是不希望你多吃,我们还是按规定,每天只吃两块,你看这样可以吗?

你自己能不能管得住自己吗?”孩子说能管住,妈妈就特别信任的把糖桶拿下来,然后母子两一起将糖桶里的糖数过,一共有 26 颗糖,妈妈对孩子说:“你可以吃 13 天”,孩子说我肯定能吃 13 天,妈妈就很信任的把这个糖桶交给了孩子。

过了几天,她又去数糖,孩子就不吃了。这是一个很小的变化,这是教育的细节。它一方面很好地控制了儿童的糖分消费,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儿童的诚信道德品质。这比妈妈每天对孩子的警惕要好得多。孩子们每天偷偷偷糖。如果父母改变一点,孩子就会改变很多。

其实在当下,很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家长、老师管得少,恰恰是因为管得太多了。其实“不作为”才是最好的作为,“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第二个答案 ■阅读是最好的启蒙教育

最美的教育是最简单的教育。良好的教育不必太复杂。尹蔚民说,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有极好的智力和心理健康。特别是在儿童的智力启蒙中,有一个最重要的手段是使儿童的发展呈几何级数增长,那就是阅读。

孩子们开始读书越早越好。即使孩子们只有几个月大,在哄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能读一些儿歌。当你哄他睡觉时,他听不懂儿歌,但这声音会刺激他的语言中枢的发展。当他开始理解一些东西的时候,背诵这些儿歌就很容易了。再一点,阅读的内容可以非常广泛。

家长应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至于孩子选择什么,他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

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孩子从小学就不是特别好,但他们喜欢读书。这个孩子将来会很有爆发力。通常有很多人读书。他们在分析一些问题、陈述一些问题和学习新知识方面比从不阅读或学习要快得多。

第三个答案■如何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目前,许多家长变得越来越理性。他们意识到光有高智商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怎么样才能做到呢?尹蔚民认为,培养性格和心理有三条途径:一是父母如何与他人相处;二是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三是是否给孩子足够的阅读。

家长如何和别人相处?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就必须注意细节。例如,尹小姐说她女儿有一天碰了小板凳。除了给女儿揉痛,我还为大便揉痛。

让孩子们明白碰撞是粗心大意的结果。事情一发生就不要责怪别人。这将教会孩子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孩子在成长中会经常遇到跟小朋友发生纠纷、打架的情况,家长不要让事件扩大化,不要大惊小怪扩大矛盾。我们跟孩子相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相处,就等于孩子选择什么方式跟他人相处。

随着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经从自然放牧时代转变为圈养繁殖时代。“谁也没有点金的手指头”,把教育做得简单是一种本领,如何获得这种本领,尹老师表示,家长需要虚心地向两位老师学习:书本和孩子。

美的教育读后感(篇11)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了这本书,作为人,你是幸福的,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

美的教育读后感(篇12)

自从宝贝女儿出生以来,我看了不少有关育儿和家庭教育的,其中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都给我不少的收获和启迪。当我看到《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就思索着:怎样的教育才是最美的教育?

有人把刚出生的孩子比喻成白纸,这张白纸最后是满目疮痍的一幅画还是绚丽多姿或是耀眼夺目的一幅画,其实就和教育息息相关。说到教育,很多人立刻想到学校和教师,认为学校、教师和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其实,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儿童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最美的教育来自父母。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致力于成为既有爱又有力量的父母。作为父母,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发光。如果他们的父母是暗淡的,他们的孩子怎么能发光?

那么,怎样的父母是发光发亮的父母?我们如何成为既有爱又有力量的父母?

拥有万贯财产的父母、官运亨通的父母就是发光发亮的父母吗?不一定!就像有钱有权有势不一定幸福一样,财产和官运都不是衡量父母是否发光发亮的必要条。

很多父母在物质上不断地满足孩子,但在精神上却贫乏得滋养不了孩子。有人说:有了孩子,我不知道怎么教。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健康成长,你的父母首先必须自己成长。当我们自己拥有爱和力量时,孩子们自然会感受到爱和力量,无形中获得爱和力量,这样孩子们健康的家庭教育自然就来了。

给孩子最美的教育,首先要无条地爱孩子。估计所有的父母都会说我当然爱孩子。问题是,我们给的爱是有条的还是无条的。

给孩子无规则的爱,首先,给自己无规则的爱。当我们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到后悔时,我们对自己的爱并不是无尽的。如果你对孩子说:

“你要乖乖地听话,我才给你买玩具;你要考一百分,我才陪你去旅游……”,你对孩子的爱就是有条的。不管我们自己表现如何,我们都无条地接纳自己;不管孩子表现如何,我们都无条接纳孩子。

为了给孩子们最美的教育,我们应该放下控制,给他们自由。当我们做父母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是被控制的,没有自由。大多数时候,父母都不明白为什么要牢牢控制孩子,让他们看起来像你想要的那样,或者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当父母控制孩子时,孩子没有权力;事实上,爱控制的父母没有权力或安全感,所以父母紧紧地抱着弱小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填补内心的不足。当我们接受他们,爱他们,放开控制时,孩子们是自由和有创造力的。

要给孩子们最美的教育,就要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信念体系。要想给孩子建立正面、积极的信念系统,做父母的我们首先要觉察自己的信念系统如何。如果发现自己有负面、消极的思想时就转念吧。

不少父母都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别人的孩子那样“优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也不例外。只要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成长,我们就不需要与任何人相比。

当我们的孩子上学时,他们一定会接受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他们的成长也非常重要,仅次于家庭教育。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配合学校教育,选择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式。我是一线教师,和许多热爱教育的教是一样,我一直在思考:

怎样的教育最适合青少年?素质教育推行了很长时间了,全国上下都讲素质教育。但中小学素质教育最终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

我不反对考试。除了考试,我们还可以为孩子们的成长做点什么。我认为老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还要分享人生智慧,教他们如何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我致力于做这事情有几年了,当看到青少年成长了,我觉得自己走对路了。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化。作为家长和老师,让我们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让孩子获得爱、力量和智慧,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是最美的教育。

美的教育读后感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本站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如果您对本站文章、图片资源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我们(35625244@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如果您有优秀的作品,汉江南岸会帮您宣传推荐。
返回顶部